陋室铭刘禹锡性格特点(陋室铭作者不是刘禹锡)
《陋室铭》是传世名篇,最早应该都在语文课本上接触过。但关于它的作者,其实一直是个谜。课本上称之为刘禹锡所做,是根据《全唐文》,然而自古以来都有很多人提出异议。
颜真卿:《陋室铭》的作者是崔沔
唐朝名臣、书法巨匠颜真卿(709—786)在其《通议大夫守太宾客东都副留守云骑尉赠尚书左仆射博陵崔孝公宅陋室铭记》中最早透露《陋室铭》作者为崔沔。
崔沔,字若冲(一作善冲),祖籍博陵安平。世为著姓,家学深厚。此后,《新唐书》《全 唐文纪事》都承袭颜真卿的说法,说是崔沔写了一篇《陋室铭》。不过由于具体内容不清楚,谁也不敢肯定此《陋室铭》就是我们后来看到的《陋室铭》。
欧阳修:反对民间说法
不过,和《新唐书》看法不一样,民间一直都流传着陋室铭是刘禹锡所作的说法。到了宋时,宋人所编的《古文集成》就直接把《陋室铭》放在了刘禹锡名下。。
欧阳修也则据颜真卿文确切指明《陋室铭》的作者为崔沔,却未提及刘禹锡也曾作过《陋室铭》。
但到了清朝康熙年间吴楚材编印《古文观止》之后,民间久已流传的刘禹锡作《陋室铭》说才演为定论。在此之前,刘禹锡作《陋室铭》说不过是自宋初以来民间的传言而已。
《陋室铭》不是刘禹锡所作的几个疑问
一、今存刘禹锡集诸刻本均不载《陋室铭》。
这是质疑者的很大一个证据,没有确切证据证明,《陋室铭》就是刘禹锡所写。如果真是刘禹锡所写,怎么可能不选进自己的《刘梦得文集》《刘宾客集》呢?
二、“盖闻”这样的俗语,不可能出自刘禹锡之口。
卞孝萱先生提出湖北应山(今广水市)的唐观音寺有一块碑,碑文开头四句说:“盖闻山不在高,有僧则名;寺不在大,有神则灵。”卞先生由“盖闻”二字推断道,“这样的话”应当是“当时社会上流行的顺口溜”。《陋室铭》晚于唐观音寺界碑,其开头四句自然也是抄撮套用村言俗语而来,而这种情况“显然是一般文士所为”,不可能出自“著名哲学家刘禹锡的手笔”。
三、《陋室铭》的文风与刘禹锡的文风不太一样。
“鸿儒”、“白丁”几句是对群众的鄙夷,瞧不起群众,这与刘禹锡的思想不符合。刘禹锡作为勤政爱民的好官,怎么可能“无案牍之劳形"?
四、“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的青苔景象,似是南方所有,由此推导出浙省文士伪托的说法。
五、《陋室铭》句式杂乱,不是标准的铭文体格。刘禹锡撰铭,往往四言或七言,句式整齐。如《薛州文宣王新潮碑》铭共40句。而《陋室铭》只有18句,四言6句、五言5句、三言1句、六言2句,又五言2句、三言1句、四言1句,句式杂乱。
当然,支持《陋室铭》是刘禹锡所作的学者,也提出了很多证据,如刘禹锡的集子中也曾言及“陋室”(有相似的典故),这里就不详细介绍了。
其实要改变人们的观念是很难的,比如说《西游记》的作者,到现在还没有确切证据说是吴承恩,只是因为人们习惯了这个说法(鲁迅、胡适提出,影响力太大),也没有确切证明是另一个人,就这么说了下来,其实学界看来,作者是吴承恩和不是吴承恩的比例,各占50%。
那么,教科书直接标上刘禹锡,可能也是为了教学的简单化,不然要让小学生、初中生去理解整个考证的脉络,实在是劳神伤时。但是,也不应该这么确切的告诉学生,《陋室铭》的作者就是刘禹锡!《西游记》的作者就是吴承恩!如果有学生想要详细学习唐宋文学,应该持有一个正本清源的态度,对一些固有的说法保持质疑心。
孰是孰非都暂无定论,只能等待后续研究者提出更有力的证据。
诗是给孩子未来的礼物。但不是每个人都认真收下了。因为诗是古人的馈赠。孩子们还太小,那些不太常见的古文让他们望而却步。那些陌生场景的描写,孩子们很难进入情境。
学诗一定要跟着历史来学。诗以咏志,诗不是孤立的,它是有历史背景的。只有知道了那些背景,才能理解那些诗。
比如李白的诗,你只有知道唐玄宗对他的召唤,才能读懂“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中的快意。
你只有知道了李白晚年入狱,得郭子仪搭救,才明白“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释然。
我曾经想出版一本书,把诗背后的历史讲一讲,帮助孩子们学好古诗,可是,还没有正式动笔,发现这个事情已经有人干了。
出版社给我寄了一套书,叫《跟着古诗词学历史》,跟我想的一样,就是通过诗词讲历史,通过历史讲诗词。
孩子通过这种方法,多学科的交融,才能真正理解诗的意思,而诗词对孩子的学习有多重要,相信大家也知道了。
新的教学大纲,诗词数量大幅增加,甚至人大初中的一次招生考,语文内容竟然百分之九十都是诗词跟古文。
所以,得语文者得天下,而语文的重中之重就是诗词跟古文。
通过这套书,不但可以让孩子更容易记住诗词,还能让孩子了解历史知识,对他们的写作也会有帮助。
马上就是放假了,让孩子通过这套书,把课堂里学到的诗词彻底巩固下来,这会真正成为他们脑海里的财富。
点下面的链接购买,这套书一共四本,现在#618购物狂欢节#团购价是68元,点下面的横条参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