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之路理论文章生态文明建设核心理念的形成(学习之路理论文章生态文明建设核心理念的形成)

学习之路理论文章生态文明建设核心理念的形成(学习之路理论文章生态文明建设核心理念的形成)(1)

生态文明建设既是理论问题又是实践问题,既要理论创新又要实践创新,必须以理论指导实践,以实践检验理论,再以升华后的理论指导实践,进而实现实践的迭代升级。生态文明思想及其在浙江的实践正是理论性和实践性有机结合的典范。

勇于创新:生态文明思想从重要论断上升到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的生态文明建设需要中国特色生态文明理论。党的十七大之前,生态文明尚未成为纳入中央文件的“文明系列”。时任浙江省委书记同志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创新。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他数次阐述了“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关系,并于2005年8月15日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论断。与此同时,同志还提出了“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的文明兴衰观、“破坏生态环境就是破坏生产力,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生态政绩观、“生态环境是资源,是资产,是潜在的发展优势和效益”的生态资产观、“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逐步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的生态制度观等。可见,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已经形成生态文明思想雏形。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我国异常严峻的生态环境形势,不断地在认识自然、认识人类、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作出深入探索,提出并阐述了“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山水林田湖草沙是生命共同体”“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之路”等一系列论断。特别是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丰富和发展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就旗帜鲜明地阐述了三个论断:兼顾论,在可能的情况下兼顾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优先论,在难以兼顾的情况下坚持“生态优先”;转化论,努力构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2018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正式提出生态文明思想。这是民心所向和党心所向,这是时代所需和社会所需。

生态文明思想实现了一系列突破:突破了“只要经济增长,不要环境保护”的机械主义发展观和“只要环境保护,不要经济增长”的环保主义,形成了“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兼顾论,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新突破;打破了西方政客主张的生态文明建设成果仅仅为发达国家享受而不是被世界各国共享、仅仅为富人享受而不是被全体人民共享的错误观点,旗帜鲜明地提出了一系列生态为民观点,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人民观的新发展;突破了国际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零和博弈”思维,明确提出了自然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人与自然命运共同体等观点,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共同体思想的迭代升级。

学习之路理论文章生态文明建设核心理念的形成(学习之路理论文章生态文明建设核心理念的形成)(2)

敢于探索:生态文明建设从区域战略上升到国家战略

区域生态文明建设必须要有战略谋划。同志刚到浙江工作时,全省正处于经济快速增长、环境快速退化的阶段。在这一特定背景下,同志通过调研提出生态省建设的战略目标,并纳入浙江经济社会发展总纲的“八八战略”,提出要“进一步发挥浙江的生态优势,创建生态省,打造‘绿色浙江’”。由此,浙江省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开启了生态文明建设新征程。在生态省建设中,浙江以生态环境保护为基础,以生态经济发展为核心,以生态人居建设为重点,以生态创新驱动为保障,持续实施了“811”环境污染整治行动、循环经济“991”行动计划、“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以及每年出台生态文明相关的地方性法规,以此遏制住了生态环境退化的趋势。在浙江生态省建设中,生态环境安全需要逐渐得到满足,生态环境审美需要提上了议事日程。安吉率先开展了美丽乡村建设,进而浙江全省推进,并推广到部分省市自治区。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系统阐述了生态文明建设,并赫然写上了“建设美丽中国”的亮丽字眼。

从“建设生态省”到“建设美丽中国”,这是生态文明建设从区域战略上升到国家战略的必然结果。与此相对应,“绿色浙江”“生态浙江”等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均上升为“美丽浙江”战略,进而上升到“诗画浙江”建设战略。正是在“建设美丽中国”这一国家战略的指引下,浙江省乘势而上,以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姿态,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并取得了显著成效:2018年,“千万工程”荣获联合国“地球卫士奖”,受到国际组织的高度认可;2019年,生态省建设通过国家验收,成为首个也是迄今唯一通过国家验收的省份。

生态文明建设不仅在浙江省开花结果,而且在全国均取得了巨大成就。诚如党的第三个历史决议所说的:“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抓生态文明建设,全党全国推动绿色发展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显著增强,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总体上看,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成就可以概括为:绿色低碳发展成效显现,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城乡人居环境日渐美丽,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形成,并成为全球生态治理的重要贡献者。

发达国家短则三五十年长则一两百年才实现了生态环境质量的根本好转,我国尤其是浙江省只用了十多年时间。这是生态文明思想正确指引的结果,也是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的结果。

学习之路理论文章生态文明建设核心理念的形成(学习之路理论文章生态文明建设核心理念的形成)(3)

善于结合:生态文明理论指导实践不断实现迭代升级

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没有实践检验的理论是虚弱的理论。生态文明思想的理论创新和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创新实现了有机结合。浙江则是这种有机结合的典范。

浙江是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萌发地。生态文明思想的全面形成,常常带有“浙江元素”。浙江的干部群众对此怀有一种特殊真挚的感情。正因此,浙江省以多种方法学习生态文明思想。第一种学法是感恩式学习。如果没有生态文明思想在浙江的萌发,如果没有同志擘画的“八八战略”,如果没有生态文明思想的正确指引,浙江省就不可能在十多年时间内实现生态环境状况的根本性好转,就不可能实现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式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就不可能建成全国第一个生态省。因此,学习生态文明思想是带着深厚的感情学习的。第二种学法是研究式学习。按照同志在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第五次代表大会上讲话指出的“真”“情”“实”“意”的要求,浙江设立并委托了一大批以生态文明思想为研究内容的“文化研究工程”重大项目,并形成了系统性成果。第三种学法是交流式学习。无论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十周年还是十五周年,浙江省委、省政府均举行了隆重的研讨会,感悟理论魅力,阐释思想成果,总结实践经验。浙江省生态文明智库联盟及成员单位组织了一系列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研讨会、生态文明思想研讨会等,形成了浓厚的学术氛围。浙江民众已经将生态文明思想内化于心并外化于行。

浙江生态省建设是同志亲自擘画的。浙江省始终坚守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定力。从建设绿色浙江到建设诗画浙江,浙江生态文明建设始终坚守“绿色主线”,充分显示出浙江省委、省政府“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同时,浙江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不断实现迭代升级:“生态省建设战略”是对“绿色浙江建设战略”的升华,“绿色浙江”主要强调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省”则是“比较发达的生态经济、优美的生态环境、和谐的生态家园、繁荣的生态文化”的综合;“美丽浙江建设战略”是对“生态浙江建设战略”的升华,“生态浙江”主要强调生态环境安全需要的满足,“美丽浙江”则强调满足生态环境安全和生态环境审美需要的兼顾;“诗画浙江建设战略”是对“美丽浙江建设战略”的升华,“美丽浙江”主要是指美丽经济、美丽环境、美丽家园,“诗画浙江”则要求生态文化、生态文学、生态艺术等全方位的发展。

浙江省第十五次党代会已经绘就未来发展“两个先行”蓝图:共同富裕先行和省域现代化先行。从生态文明建设的角度看,就要做到“绿色共同富裕先行”和“绿色发展现代化先行”。浙江正处于生态环境安全需要与生态环境审美需要并存、浅绿色发展与深绿色发展并存、陆域生态文明建设与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并存、生态环境保护与应对气候变化并存的特殊历史时期。在这一特定的历史阶段,生态文明建设的任务一点都不亚于20年前。在这一时代背景下,浙江省更加需要自觉地以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以创新性、创造性的工作把浙江省打造成新时代“富春山居图”。

【作者为浙江省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浙江农林大学研究基地研究员】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