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五首禅诗(跟黛玉每天读一首诗)

黛玉教导香菱如何学诗:“你只听我说,你若真心要学,我这里有《王摩诘全集》,你且把他的五言律读一百首,细心揣摩透熟了,然后再读一二百首老杜的七言律,次再李青莲的七言绝句读一二百首。肚子里先有了这三个人作了底子,然后再把陶渊明、应玚、谢、阮、庾、鲍等人的一看。”

王维五首禅诗(跟黛玉每天读一首诗)(1)

归嵩山作

盛唐·王维

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

清澈的河水边绵延着茂密的山林,我坐着马车从容的行走在路上

流水好像能感知我的心情,傍晚的归鸟也陪着我一起返回

荒废冷落的城墙临着古渡口,落日的余晖映满秋天的山林

走到高峻的嵩山下,回家关门再也不见俗客了

王维五首禅诗(跟黛玉每天读一首诗)(2)

嵩山:按《元和郡县志》嵩髙山,在河南府告成县西北二十三里,登封县北八里,亦名外方山,东曰太室,西曰少室,嵩髙摠名,即中岳也,山髙二十里,周回一百三十里。

清川:曹植《王仲宣诔》“振冠南岳,濯缨清川”。汉·刘桢《公燕诗》“清川过石渠,流波为鱼防”。魏晋·孙绰《答许询诗》“散以玄风,涤以清川”。魏晋·张华《太康六年三月三日后园会诗》“合乐华池,祓濯清川”。南北朝·谢朓《送江水曹还远馆诗》“高馆临荒途,清川带长陌”。(有的版本是晴川,晴空下河流,放在诗境内也是很妙的,各取喜好吧)

长薄:绵延的草木丛。《楚辞·招魂》:“路贯庐江兮左长薄,倚沼畦瀛兮遥望博。”王夫之通释:“长薄,山林互望皆丛博也。”陆机《君子有所思行》“曲池何湛湛,清川带华薄”。《文选·陆机〈挽歌〉》:“按轡遵长薄,送子长夜臺。”李周翰 注:“草木丛生曰薄。” 唐 王勃 《春思赋》:“桃花万骑喧长薄,兰叶千旗照平浦。”

闲闲:从容自得貌。《诗·魏风·十亩之间》:“十亩之间兮,桑者闲闲兮,行与子还兮。”朱熹 集传:“闲闲,往来者自得之貌。” 高亨 注:“从容不迫貌。”

相与:共同;一道。《孟子·公孙丑上》:“又有 微子 、 微仲 、 王子比干 、 箕子、 胶鬲 ,皆贤人也。相与辅相之,故久而后失之也。” 晋 陶潜 《移居》诗之一:“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秋山:唐·储光羲《田家杂兴八首 其三》“落日照秋山,千岩同一色。”

迢递:我这里认为是“高峻貌”。晋陶潜《读〈山海经〉》诗之三:“迢递槐江岭 ,是为玄圃丘。”南朝齐谢朓《郡内高斋闲坐答吕法曹》诗:“结构何迢递,旷望极高深。” 南朝梁王锡《宿山寺赋》:“延层轩之迢递,属广庑之踟蹰。” 宋 司马光 《王君贶宣徽垂示〈嵩山祈雪诗〉十章合为一篇以酬之》:“山椒迢遰峻无极,行挽枯藤蹋危石。”(都是说嵩山,司马光应该也是这样理解的)

闭关:闭门谢客,断绝往来。谓不为尘事所扰。《文选·颜延之〈五君咏·刘参军〉》:“ 刘伶善闭关,怀情灭闻见。” 李周翰 注:“言‘伶’怀情不发,以灭闻见,犹闭关却归而无事也。” 宋 苏舜钦 《答韩持国书》:“衣食虽足,闭关常不与人相接可乎?”(有的版本是掩关,都是来源于佛教的用语,含义一样,都可以的)

王维五首禅诗(跟黛玉每天读一首诗)(3)

名家评王维:

诗非苦吟不工,信乎?古人如孟浩然,眉毛尽落;裴祐袖手,衣袖至穿;王维走入醋瓮:皆苦吟者也。《云仙散录》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