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南诗稿卷三十七 瀛奎律髓27卷10春日类

前言

方回《瀛奎律髓》第十卷为春日类,唐宋五律选了60首,唐宋七律选了52首。

虽然都是写春景,但是表达的情感未必相同。今天欣赏几首唐朝的五言律诗。

一、应制之作

应制诗,特指应皇帝之命写作的诗歌,这类歌颂赞美之词往往不受读者喜爱,流传亦不广。

但是方回在《瀛奎律髓》第十卷为春日类中,第一首就选了宋之问的这首《奉和圣制立春日剪彩花胜应制》:

金阁装仙杏,琼筵弄绮梅。人间都未识,天上忽先开。

蝶绕香丝住,蜂怜艳粉回。今年春色早,应为剪刀催。

如果不看题目,可能不太清楚,为何春色早,是被剪刀催促而来。

题目中说“剪彩花胜”,指古代妇女剪纸为花,插于妇女发髻作为装饰品。可知蝶绕、蜂怜的并不是真花。金阁、琼筵之仙杏、绮梅,自是剪彩制作而成。

人间未识,天上先开,皇宫当然不是凡人所能涉足的。

清朝《唐律消夏录》中说:

读应制诗须细看其次第、浅深、开阖、顿跌之法。

次第指顺序,先说什么后说什么。另外要注意深刻和浅显之语,开合有度,停顿转折有法。

剑南诗稿卷三十七 瀛奎律髓27卷10春日类(1)

二、思乡之情

初唐五律中,杜审言的《和晋陵丞早春游望》是不可忽视的一首名作: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緑苹。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

方回评价说:

律诗初变,大率中四句言景,尾句乃以情缴之。起句为题目。审言于少陵为祖,至是始千变万化云。起句喝咄响亮。

唐律诗在早期的时候,大多以中间四句写景,到了尾联的时候,抒发情感来收尾。杜审言是杜甫的爷爷,到此开始千变万化。首句(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点题,且响亮。

另一首首思乡之作,是王湾的《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緑水前。潮平两岸濶,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这首诗前三联都是写景,其中颈联由时光流逝之意,尾联带出思乡之情。

这两首诗都是写通过写景来铺垫,抒发自己的思乡之情。不过杜审言的诗,关于春天的描写更为突出一些,中间二联写出的“物候新”的特点。

剑南诗稿卷三十七 瀛奎律髓27卷10春日类(2)

三、写景对仗抒情

诗歌中有景语也有情语,景语如:潮平两岸濶,风正一帆悬;情语如:人间都未识,天上忽先开;有的句子情景交融在一起: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而王国维又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也。不过,在对仗的时候,往往景语对景语,情语对情语,情景交融对情景交融。

而陈羽的《日客舍晴原野望》有一联,则景语对情语:     

东风吹暖气,消散入晴天。渐变池塘色,欲生杨柳烟。

蒙茸花向月,潦倒客经年。乡思盈愁望,江湖春水连。

关于中间二联,方回点评说:

三四能言早春之意,五六以景对情不费力

颔联写出了早春的特点,渐变、欲生正是早的表现。而颈联出句是景语(蒙茸花向月),对句是情语(潦倒客经年),对仗自然。

剑南诗稿卷三十七 瀛奎律髓27卷10春日类(3)

四、王安石《宿雨》的争议

王安石有一首写春天的五律,颇有些争议:

绿揽寒芜出,红争暖树归。鱼吹塘水动,雁拂塞垣飞。

宿鸟惊沙净,晴云漏昼稀。却愁春梦里,灯火著征衣。

方回称赞说,没有那一首好诗是没有诗眼,可以看看这首诗就明白这个道理了:

未有名为好诗而句中无眼者,请以此观。

贺裳却不以为然,说一个人有好眼的话,只需要两只就可以了。这首诗有六只眼,看花眼了呀:

余意人生好眼,只须两只 ,何必尽作大悲相乎?此诗曰〔揽〕,曰〔争〕,曰〔吹〕,曰〔拂〕,曰〔惊〕 ,曰〔漏〕,六只眼睛,未免太多。《载酒园诗话》

黄生(号白山)则说出了另一个问题:

前两联第二第五并用单字,句法犯重;颈联又犯二单在第三第五,句法虽不重,而 亦欠变化

前两联,句法重复了,四句诗的第2、5字,都是单字动词,缺少变化。

绿-揽-寒芜-出,红-争-暖树-归。

鱼-吹-塘水-动,雁-拂-塞垣-飞。

而颈联,用眼还是两个单字动词,分别处于第3、5的位置,虽然和前二联不完全一样,但是类似,所以缺少变化。

宿鸟-惊-沙净,晴云-漏-昼稀

这种作诗的重复,在五律中比较容易出现。唐诗中很多名家也有类似作品。不算大病,但还是尽量避免。

剑南诗稿卷三十七 瀛奎律髓27卷10春日类(4)

结束语

方回选录这些诗,主要是为了说明诗人是如何描写春天的。以春为背景,抒发诗人不同的情感。

结束时,依照惯例作五律一首为今天作业,《初春过南剑双溪楼》:

乘兴一登楼,春归南剑州。

九峰青欲滴,二峡碧长流。

鹭点微微浪,花飞隐隐舟。

稼轩吟咏处,不觉久淹留。

@老街味道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