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届奥运会简介(俄报揭近代奥运会的种种骗局)

第二十九届奥运会简介(俄报揭近代奥运会的种种骗局)(1)

沃尔什将自身的秘密深藏一辈子

目前,里约奥运会正在如火如荼进行,各国运动健儿正在展示自己的意志和力量,在追逐自己的胜利与荣光。可翻开120年来的奥运近代史,在光鲜的历史后面也隐藏着变换性别、掉换尿样和种种“科技欺骗”等不雅手段,让本来高尚、健康的奥运会蒙羞。俄罗斯《共青团真理报》还赶在里约奥运会开幕前对此作了专门报道。

性别丑闻接二连三

波兰裔美国选手斯特拉·沃尔什1911年出生于波兰,是世界上跑得最快的女子。她在美国长大和接受训练,曾在1932年和1936年的奥运会上代表波兰出战,分别赢得女子100米短跑的金牌和银牌。却没想到,这位创造了100多项世界和国内纪录,1975年曾入主美国田径名人堂的运动健将竟是一名两性人。1980年,沃尔什在美国俄亥俄州克利夫兰一家大型购物中心发生持枪抢劫案,不幸的她在枪战中意外身亡。当她的尸体被送到病理解剖学家的工作台上,竟显示她长有男性生殖器官,但由于发现她同时拥有两性染色体,所以又不足以证明她是个男人。美国媒体对此宣称:“她身上男性的体征要比女性的多。”可见,她的真实身世直到她取得奥运会胜利半个世纪后才大白于天下。

德国的多拉·拉特延1918年出生于不莱梅,出生证上清清楚楚写明她是个女性。中学毕业后她到卷烟厂当了一名包装工,并迷上了运动。1936年,多拉获得了德国的跳高冠军,不久又在柏林的家庭奥运会上获得跳高第四名。1938年,拉特延拿到欧洲冠军,并创造了世界纪录。然而在从维也纳返乡的火车上遭到马格德堡警方的逮捕,原因是查票员怀疑车厢里有一个男扮女装的男子,便叫来了警察,体检结果证明拉特延是男性。第二次体检是当着专程赶来的国家体育官员的面进行的,结论依旧是男性,只是在诊断书上写着:“身体绝对有着女性的艳美。”这时队里的队友们才想起,拉特延从未光着身子洗过澡。当时对她下的最后结论是“疑似欺骗”,欧洲冠军的金牌被没收。后来才弄清楚了,拉特延从11岁开始就觉得自己有些不对头,16岁起腿上的体毛隔天得刮一次,但她还是不敢把自己的疑虑对父母说出来。而父母则坚持到最后,都说他们养的是女儿,不是儿子,一直到拉特延公开承认自己已经变成男子,易名亨里希后还参了军,后来经性别测试确认为“非蓄意的欺骗”,这才了事。而奥运会直到1966年才引入性别测试机制。

第二十九届奥运会简介(俄报揭近代奥运会的种种骗局)(2)

在对付兴奋剂检测上的歪门邪道

近些年来,为了实现公平公正的原则,国际上在兴奋剂检查上加大了力度,于是一些钻营者绞尽脑汁,处心积虑要和世界反兴奋剂机构较劲,所以出尽了洋相。

世界拳王迈克·泰森也在自传中承认,2000年6月在格拉斯哥与卢·萨瓦雷塞的一役中,他在走上拳击台前还在嗑药,而且他用了一种巧妙的伎俩防止被该赛事的官方兴奋剂检测员发现。他说:“我不得不使出杀手锏,把别人的干净尿液装进一具假阴茎里,以便通过兴奋剂检测。”

意大利28岁的田径运动员戴维斯·里恰尔迪一次在意大利莫尔费塔举行的全国锦标赛上,为了通过兴奋剂检查,将装有干净尿液的假阴茎藏在自己的短裤里,结果让他轻松过关。但由于比赛委员会一直怀疑他服用禁药,在他结束比赛时又对他进行了兴奋剂检查,他的假把戏才终于露馅。俄罗斯反兴奋剂机构的负责人格里戈里·罗德琴科夫则走得更远。他知法犯法,在2014年的索契冬奥会期间,为了帮助俄罗斯确保他们“精心策划多年的确保冬奥会主导地位”的计划得以实现,他们在实验室的墙上打洞,给至少15名奖牌获得者的尿样进行了替换,有的运动员还服用了掺杂有三种兴奋剂的混合酒精以加强吸收——这是世界体育史上最成功的兴奋剂伎俩。难怪国际奥委会作出决定,禁止俄罗斯多名运动员参加里约奥运会。

第二十九届奥运会简介(俄报揭近代奥运会的种种骗局)(3)

“科技欺骗”花样层出不穷

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一些人为了拿到更多的奖牌,挖空心思在“科技欺骗”上狠下功夫,演出了一出出“机械兴奋剂”的丑闻。

苏联五项全能运动员鲍里斯·奥尼先科因为自己在击剑比赛中的作弊行为而颜面扫地。这位苏联击剑运动员在1968年、1972年、1976年的奥运会比赛中作弊,他的剑连接到一个断路器上,使他可以在根本没有碰到对手的情况下就可以触发得分提示。在和英国击剑队队长吉姆·福克斯对决时,英国队发现奥尼先科的剑有些奇怪,裁判检查后发现他的剑柄中藏着一个复杂的电子装置,里面设置了断路器,即在没有触碰到对手的情况下得分。丑闻爆出后,奥尼先科的这一高级作弊技巧最终被揭穿,被取消了参赛资格,比赛最终由英国队夺冠。

在1960年的罗马奥运会上,突尼斯现代五项全能运动也出尽了洋相。一开始他们在马术比赛中几乎全军覆没,后来其成员之一差点儿在游泳中淹死,然而最招人笑的还是在击剑对决中。他们的击剑队中只有一人勉勉强强可以举起重剑,所以他只好依次戴上标有不同姓名的面罩,顶替他的队友出战,最后这一伎俩终被裁判揭穿。

“机械兴奋剂”这个主意在苏联比较盛行。比如说,在山坡冰道滑橇运动中,刀锋经过预热的器械就有它的长处,它可以融化冰层,在水垫上滑行就轻快得多,所以在橇车出发前得根据控制滑道来测试刀锋的温度。苏联科研机构曾建议解决这个问题,“工程师”们还建议设计出一种特有的装备,使它能在加速后往冰道上放电,以提高它的温度。苏联首位山坡冰道滑橇奥运会冠军弗拉基米尔·科兹洛夫曾如是说,但未能进入试验阶段,因为需要配备的电池无处安放。

还有不少“机械兴奋剂”的主意也沦为空谈。比如说,美国盐湖城冬奥会上,还流传过一种说法,可以让通风系统来为我所用,可随意造成顺风、逆风现象,好为本队助力。这种话居然出自苏联奥运会滑冰冠军斯维特兰娜·茹科娃之口。还有一种关于秒表的说法,似乎是可以借助卫星之力,让其瞬间停摆……等等,看来这都是一些无稽之谈。现在,在一些大型运动会上,这种天真的想法倒是越来越少,而那些略施小计的做法却越来越多。最近就有一个很能说明问题的例子。19岁的比利时女车手范登·德里斯切在2016年的公路越野青年世界锦标赛上,她被发现采用了“科技欺骗”的手段,将电动马达和电池仪器巧妙地装在车座里面,通过蓝牙控制来驱动自行车的后轮。德里斯切在事情败露后还曾一度宣称,她不知道这辆自行车违反了有关规定,还说车子属于自己的朋友。不过,后来她放弃了辩解的机会,退出了这项运动,她自2015年10月以来的比赛成绩以及她的世界排名随之也被取消。

总之,每次大型运动会都会有大笔的金钱投入,奖金自然可观,所以每个运动员都在各尽其能去拼命争冠,每届奥运会自然便成了各种更为复杂工艺的试验场,还包括各种技术、生物和政治因素。虽说丑闻届届都有,但正直的人们相信总会是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总会邪不压正的。

本报专稿 粟周熊

第二十九届奥运会简介(俄报揭近代奥运会的种种骗局)(4)

欢迎点击您喜欢的内容【朋友圈】, 法制文萃报微信平台可以使您了解更多更专业的新闻热点资讯、文化艺术信息、历史档案钩沉、健康保健指南,并提供重要的法律服务意见。还能够与本报进行互动、分享、交流!欢迎你通过以下三种方式关注我们:

1、点击屏幕右上角按钮,【查看官方账号】可以关注我们;

2、在【添加好友】→【搜索公众账号】中查找:fzwcb19920101;

3、通过微信扫描二维码添加。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