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支教论文(6000字论文致谢刷屏)

今天(29日)

大凉山彝族小伙苏正民

在返乡支教第一课上

用自己的经历勉励学生

“我也是大凉山的孩子,

我的起步比大家还要困难,

大家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

考上好的高中和大学,

走出凉山。”

今年6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2022届本科毕业生苏正民撰写的6000余字毕业论文致谢,感动众多网友。苏正民现为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越西县第二中学七年级道德与法治课老师,他将在这里支教一年。

凉山支教论文(6000字论文致谢刷屏)(1)

8月29日上午,凉山彝族小伙苏正民回乡支教,讲授了自己的开学第一课。

越西县与苏正民的家乡喜德县毗邻。8月29日上午,是苏正民第一次和越西县第二中学的学生见面,他好似看见了曾经的自己。

苏正民告诉学生,他从山里的村小考入了城里的初中,他的普通话因为曾带着浓重的口音,班里的同学常常笑他有一把“枪”,叫“彝腔”。

凉山支教论文(6000字论文致谢刷屏)(2)

学生在课堂上听得投入。

“我的小学基础也不好,初中第一次考试,我就考了班级倒数,我花了一年多的时间才追赶上来,最后顺利考上了高中,考上了大学。”苏正民用自己的经历鼓励学生,“只要努力,大家都可以拥有更好的未来。”

苏正民想做一名严厉又温柔的老师。“课堂上,我会严格要求大家。课下,我希望和你们成为朋友。我和你们一样,都是山里的孩子,我了解大家在想什么,你们有心里话都可以和我讲。”

凉山支教论文(6000字论文致谢刷屏)(3)

苏正民请班上的每位孩子说出自己的理想。

凉山支教论文(6000字论文致谢刷屏)(4)

学生在课堂上积极举手发言。

学生中有一部分人读过苏正民的毕业论文致谢。“苏老师上学时要走好远的山路,现在路修好了,我们都是坐着大巴回家。”学生阿说木加告诉长江日报记者,他和苏老师一样来自大山,但他比苏老师幸福。

越西县第二中学现有学生4800余人,其中彝族学生占到九成。校长杨加子表示,苏正明是学生身边的榜样。返乡支教,苏正民可以用他的经历、知识和见识帮助和影响更多学生成长成才。

凉山支教论文(6000字论文致谢刷屏)(5)

苏正民为勇敢站起来发言的孩子鼓掌。

“脱贫攻坚战为凉山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在我们越西二中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7年前开始担任越西县第二中学校长的杨加子谈起学校变化时动情地说:7年前学校只有3栋楼,如今学校共有教学楼5栋、宿舍楼3栋;7年前学校住宿床位只能满足100人,如今可以满足2000多名学生;7年前学校有老师110多位,且多为专科学历,如今学校老师有240余位,本科学历占到了95%。

凉山支教论文(6000字论文致谢刷屏)(6)

29日上午,凉山彝族小伙苏正民(左一)和同学严宇飞(图中)、林雨源一起走进越西县第二中学。

苏正民一年支教结束后

将重返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读研

他坦言,研究生毕业后

自己还是要返回家乡

帮助更多的青年

长江日报出品 采写:特派记者张维纳 摄影:特派记者彭年摄影|特派记者彭年 制作|白璐

来源: 长江日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