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校存在的困难及问题(县域高中存在问题及对策思考)

县域高中兴起于90年代,在2015年左右达到高峰时期。以加班加点和大题量训练为特征的县域高中,在高考中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新高考改革以后,整个教育面临着转型,县域高中也到了问题积累的爆发点,时间开发到了极致,教师产生懈怠情绪,学生较为疲惫,教师专业能力退化,教学效率有降低的趋势。总体而言,县域高中粗放式发展方式缺少长远持久的动力,教育的功利性导致片面化发展。随着时代进步和国家教育改革,县域高中教育也到了转型期。

一、体制性问题

(一)教师聘任流于形式

1.存在问题

学校年度聘任陷入流程化,没有按照规定执行。多数学校存在着高级职称高聘,但工作岗位、工作量、工作效益与之不相符的情况。不存在低职称高聘情况。教师聘任制度不能有效落实,无法激发教师工作热情,容易导致相互攀比、拈轻怕重的倾向。

2.落实县管校聘,加强教师流动

严格执行县管校聘,加强异校教师流动。学校在学期初,拟定岗位设置、任职条件和工作目标。岗位设置严格按照国家标准,不允许出现超编超岗的情况。教师根据自己情况填报工作岗位意向,每人填写2-3个意向。学校根据申报人员绩效考核情况和其它情况,决定聘任人员。在学校失聘的教师,有教体局统一安排全市范围的聘任。仍不能获得工作岗位的,最后集中统一安排。

规范聘任制度,促进教师合理流动,一则有利于学校进行管理,保证各项工作目标的实现;二则有利于教师珍惜工作岗位,提高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小初高一体化发展

1.存在问题

小学、初中、高中分割现象较为严重,三个阶段在教学理念、教育教学的方式方法、学生管理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这导致小学升初中、初中升高中都需要拿出半年以上的时间进行纠正和调整,两个衔接浪费大量时间和精力。

2.实行小初高一体化发展战略

建立教学联合体或者教育集团,以高中学校为中心,层次匹配初中和小学,建立1-3-9的发展架构,即一所高中关联三所初中,一所初中关系三所小学。由高中学校进行统一规划小学到高中的阶段发展目标和思路,小学以习惯培养为主,初中以学习兴趣和方法为主,高中以研究性学习为主,变三年为十二年高考,促进小初高一体化发展。

成立教学研究联动机制,结合各阶段学生特点,实现高中与初中、初中与小学教研联动和校园互访。在课堂教学、学生管理、考试训练方面既兼顾到上阶段的需求,又要兼顾到年龄段学生特点。利用假期和双休日,强化不同学校学生的学习访问和学习体验,促进他们了解和熟悉上阶段的学习特点和要求,提前做好准备。

(三)行政管理与教科研

1.存在问题

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职能部门设置不尽合理,教育研究力量不足,行政管理部门较多。另外,行政管理以材料上报为主要工作方式,缺少一线工作法和实地考察和指导,容易导致形式主义、经验主义,给学校和教师增加非教学工作任务,造成教育负担过重问题。

2.实行部门精简提效,强化教研功能

除了重要部门,其他部门实行精简和合并,实现部分权力分解和下放,加强教育研究部门的力量,改变工作方式和作风。

教育研究在全市和学校中占据重要位置,但是,教研工作碎片化倾向较为突出,研究深度和广度不够,教研活动碎片化倾向较为突出。除了课堂教研活动较多,对学情研究、学程研究、高考研究明显,无法实现一校一策、一校一案。教研时间不充分,教研成果无法有效落实。

重新架构教育科研机构,成立教育科学专门机构,实现科研、教研、师训一体化,科研负责研究和创新,教研负责实践和完善,师训负责推广和落实。

实行专职教研人员聘任制。成立各学科教研委员会,由委员会选出各学科教研负责人,由教研室进行统一聘任。负责人实行目标管理,对于完不成目标任务的教研负责人进行及时调整。制定教研员工作制度,坚持一线工作法,深入办公室和教室,综合运用调研、研讨、示范等形式开展工作,提升各学校教学水平。

高中学校对教科研工作重视程度较低,教研领导和工作人员配置不足,教研与教学呈现两层皮状态。高中学校需要把教科研放在首要位置,教科研工作人员顶格配置。理顺科研、教研与教育教学的关系,学校教科研与教体局教科研的一致性。加强学校教学科研与级部教学契合度,实现学术管理和行政管理的职责明确、团结协作的运行机制。

高中学校存在的困难及问题(县域高中存在问题及对策思考)(1)

二、学校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特色发展不明显

1.存在问题

高中学校同质化现象严重,缺少特色发展、特长发展。高中学校在教学理念、课程建设、课堂教学、学生管理、时间安排上大同小异,没有学校鲜明的特色。同质化现象使学校失去创新活力,容易导致学校之间的恶性循环和不良竞争,由全面竞争落入单纯的生源竞争。

2.加强高中特色化发展

根据学校教学特点,确定各自发展路径,打造学校特色。在尖子生培养有优势的学校,优先配置学科特长生,以强基课程和竞赛课程建设为重点,建立高尖端学生培养基地。在全员育人学校,以分层教学、走班教学为主要形式,以选择性课程为主要目标,为每个学生的发展奠定基础。另外,整合教学力量,建立以多元化高考为目标的特色学校。

改革招生政策,合理分配生源。以上一年高考结果为标准制定下年度招生政策。根据录取情况和高考分数情况,按照一定比例划分各学校招生人数和类别,使各学校逐渐形成自己的发展道路和办学特色。由高中为选择的招生,改为以类别和学校为选择的招生,类别可以设置为特长生、优质生、普通生、艺体生等。学生志愿填报为类别 学校,根据各学校高考情况依次进行自主招生或电脑派位。

(二)时间与效率的矛盾

1.存在问题

各高中学校对时间利用已经达到极致,已经达到或者接近达到影响师生健康的程度。学生大量时间的投入,教师无限的透支,教学和学习效率已经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

2. 加强课题研究,实现快速转型

缩短学习时间,提高学习和教学效率已经成为当前不可阻挡的发展趋势。高考改革也不断引导学习由机械式、记忆型转向研究式、素养型转变。加强课题研究,探索新的方式方法成为唯一出路。

目前,学校课题研究假大空现象较为突出,课题研究脱离学校实际和发展需求,与教师教学形同陌路,研究成果不能助力教育教学效果提升。全市、全校缺少大课题的方向性引领,导致整体教育目标不明确。

建立教体局的大课题、教研室、学校子课题、学校职能部门、学科组小课题的大三级课题研究研究体系,建立学校主课题、学科小课题、教师小课题小三级课题研究体系,立足于学校教育教学存在的实际问题,开展课题研究。在课题研究中,坚持研而有用、研而实用、研而能用的研究思路,提高课题研究对教育的促进作用。

建立健全激励机制。从实际情况来看,学校缺少科研激励机制。多年以来,以教学成绩为主的评价占据绝对地位,教科研评价处于严重弱化地步。

重新修改评先选优、职称评审等相关制度,把科研成果纳入其中,并提高权重。单独设置教科研成果评选活动和奖项,把教科研考核纳入对学校、教师的绩效考核。

建立学术成果鉴定和推广机制。成立学术成果鉴定专门机构,对科研成果进行鉴定和评价。成立教科研成果交流和推广平台,建立学校、部门、学科、教师层级推广机制,确保学术成果落地生根。

高中学校存在的困难及问题(县域高中存在问题及对策思考)(2)

(三) 缺少对外的长期合作

1.存在问题

学校外出学习、交流、培训较多,但是缺少与外地高中学校、教研机构、大学长期合作,尤其是跟发达地区的交流与合作。这导致经验借鉴表面化,无法形成自己的发展道路。

2.建立长期合作

与省级科研机构和著名大学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借助优势研究资源,在教育理论研究上取得突破,增强教育发展规划的科学性和个性化。加强与高中名校的合作,在教科研、课堂教学、学生管理等方面进行交流和合作,相互学习,共同研究,不断提高。

三、教师专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名师效应较低

1.存在问题

省级名师占比较低,缺少名师培养机制和成长平台。教师对自我目标设定较低,以教学和分数为重,忽视教学研究和成果。

名师评选以荣誉称号和教学成绩为主,以管理人员和领导干部为主,学术成果和一线教师比重较低。名师没有建立相应的工作机制,缺少对范围内教师引领作用,头衔终于实效。

2.加强名师培养,发挥引领作用

建立学校名师培养机制,搭建名师成长的平台,设立转向资金,帮助准名师进行专业提升、课题研究和成果凝练,创造准名师对外交流与展示。

修改和完善名师评选制度,提高课题研究、教学成果的比重,重视学术成果的示范性,提高名师的含金量。建立名师工作室,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制度,发挥名师的辐射和示范作用。

(二)教师专业化发展缓慢

1.存在问题

近几年,受诸多因素影响,高中教师专业化发展较为缓慢。多数教师处于一定水平下的循环式经验主义的教学,对教材和相关社会知识较为娴熟,对教学研究和课程建设相对不足。

2.加强教师全员培训

立足于存在的问题和教师个人发展需求,加大对教师的全员式培训。把教学常规、集体备课、各类各级教学比赛与教师培训结合起来,借助高端教师培训资源,实现在工作中培训,在培训中提升。

高中学校存在的困难及问题(县域高中存在问题及对策思考)(3)

四、学生发展

(一)尖子生培养机制不健全

1.存在问题

尖子生培养学科特殊禀赋和综合成绩优秀学生的培养,主要存在两个方面问题,一是缺少培训资源,包括师资和课程资源,二是学科特长生和高考时间点上的冲突。

2.利用好校内外资源

借用外部资源,培养校内师资。从学科骨干教师当中选取1-2名优秀教师进行培养,使他们逐渐成为竞赛和强基教练。在借鉴优秀培训课程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建设与基础课程想配套的竞赛和强基课程。

转变观念,为冲击名校的综合优秀学生制定独立的培养方案,在高质量完成基础课程的前提下,引导这部分学生学习综合课程和研究课程,全面提升这部分学生的综合素养。

高中三年时间短、任务重,学生很难放弃八九个月的时间来准备竞赛。这需要竞赛规划适当提前,在初中完成竞赛选才和学习基础课程,在高一进行竞赛初选,高二参加全国竞赛决赛。在全国决赛以后,还有充分时间进行高考备考。

(二)学生全面发展

1.存在问题

目前,高中学校再育人方面普遍存在片面性和不均衡性。重视学生学业发展,对德体美劳方面重视程度不够;重视学习分数,对能力和素养重视程度不够;重视高考学科的学习,对学考学科重视程度不够。学生全面发展不仅关系高中学习质量,还关系学生未来发展。

2.坚持“三全”教育

坚持全面发展。为了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合格人才,学校应该转变教育思路,从重视成绩向注重全面发展转变,强调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身体和心理协调发展,知识、能力、价值观同步发展,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

坚持全员发展。为每一个学生铺设适合的跑道,促进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在普通班实行分层教学,增强课程和试题的选择性。实行艺体生特长发展,鼓励学困生参加春季高考,实现人人上本科的目标。

坚持全程发展。关注学生在学校、家庭的全时段,实现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调动校内和校外各类教育资源,实现课堂育人、课程育人、活动育人、家庭育人、社会育人等综合效能。把学生培养成为热爱学习、热爱学校、热爱家庭、热爱社会的阳光青年。

五、新高考应对问题

(一)课堂教学模式陈旧

1.存在问题

新课标、新教材推行以后,以灌输式和记忆型为特征的传统课堂教学已经越来越不适应新高考,不仅压抑了课堂教学,也不利于学科素养的培养。存在的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师囿于习惯,思维僵化;二是课堂模式粗浅,缺乏深度;三是课堂活动单一,气氛沉闷;四是课堂注重知识,忽视素养。

2.推行“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课堂教学模式

积极探索 “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课堂教学模式,基于情境、问题导向的互动式、启发式、探究式、体验式等课堂教学,注重加强课题研究、项目设计、研究性学习等跨学科综合性教学,开展验证性实验和探究性实验教学。

学校需要成立课堂研究小组,从课堂背景、理论依据、课堂特点、建设原则、建设流程、学科模式、评价指标等方面,全面进行课堂研究。课堂研究既要将各学科优秀教学方式方法进行汇总和研究,又要吸收、借鉴国内国外优秀课堂教学成果,打造出具有包容性和生长性的课堂教学模式。

加强课堂建设指导,学科主任、教学顾问以听评课形式进行学术指导,指导学科组进行新授课、讲评课、复习课、实验课、实践课等课型建模,对教学设计、教学环节等进行改进和改善。

开展课堂类比赛,加强课堂标准引导。每学期组织各类课堂大赛,邀请课堂专家进行评价。评价结束后,由专家评委进行针对性培训。通过课堂类比赛,逐渐建立课堂评价体系和标准,调动教师对课堂研究和改进的积极性。

(二)科学、规范组织考练

1.存在问题

新高考带来了试题形式的极大变化,而学校缺少专门的命题和考试的研究和培训。当前,学校存在考试密度较大,试题质量不高,考试批改不细致,考后分析不全面,讲评缺少针对性,考后纠错不彻底等问题。

2.专家引路,以考定教

聘请省市级命题专家,进行考练专业培训,提升教师命题、组织、批改、分析、讲评、纠错六方面的能力和水平,提高考练效果。

加强新高考研究,明确新高考命题思路变化,考试方向性转变。在研究基础上,实现“以考定教、以考定学”,以新高考来引导课堂教学和学习方式的转变。

(三)评价制度不适应新形势

1.存在问题

新高考实行“6选3”以后,传统的平行班和同质班被打破,多数班级在学生数量、基础水平、学习能力、学习科目上存在较大差别,原先指标评价法已经很难适应新形势的评价。另外,教学成绩评价基本决定绩效考核结果,忽略其他方面的评价。

2.研究增量评价法,健全考核制度

参照高考等级赋分办法,实行增量评价法。比较最近两次考试成绩,从优秀率、增长率等几个方面进行赋分,尽最大限度体现教师工作成效,实现客观公正评价。

健全绩效考核评价,对教师实行过程和结果评价相结合的评价,全面评价教师的德能勤绩,促进教师的全面发展。

六、经费投入

(一)重视学校软件建设

1.存在问题

硬件建设投入较大,软件建设投入严重不足。在精神文化、制度建设、运行机制、教师素质、教育教学技术等方面重视程度不够,经费投入不足。

2.加大软件建设的投入

在硬件建设满足教学、师生基本需求的前提下,加大软件建设投入,提高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在软件建设当中,有两个方面至关重要,一是学校校风、教风和学风,二是学校教育理念。

(二)提高教师待遇

1.存在问题

绩效工资类多是采用平均主义方式发放,加班费等时间类待遇过低,教师待遇差距较小,无法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2.不断提高教师待遇

定额、定量保证教育待遇经费支出,加班费等时间类待遇保持稳定与及时发放,奖励类经费支出保证不断提高并适当拉开差距。

(三)实现教育技术升级换代

1.存在问题

现代技术平台较为零散,缺少统一的平台进行整合和分析。学校思想认识不到位,传统教育与现代技术还处于融合期,还没有发挥重要作用。

2.提升大数据运用水平

提高学校管理机制的架构能力。每个学校有每个学校管理的特点。学校不可能丢掉自己已经熟悉的管理模式,去直接搬用其它学校的。很多技术公司也开发了很多管理平台,但是,在学校的实际运用中,都需要根据学校的管理特点进行修改和调整。无论哪种,都需要管理者理顺自己的管理机制,形成成熟的科学的管理架构,才能借助现代技术实现网络化、数据化、智能化的管理。

提高大数据分析能力。学校现代化管理会产生很多数据,技术平台对一些数据能够进行模式化分析,但是很多数据需要管理者根据学校实际、学生情况进行分析,获得更为真实的结果。另外,大量数据还存在真数据和假数据的情况,同一数据还存在不同原因的情况,这都要求管理者必须具备较强的数据分析能力。

依托数据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根据数据分析结果,如何去解决实际问题,这是最关键的。管理平台或许可以提供一些解决办法,但是,更多的需要管理者进行思考和研究,找到最佳的解决方案。解决问题或许依靠经验可以完成,但是,最好的是进行方式方法的创新。管理上的创新会产生极大的效益,也就是管理者时间和精力投入减少,管理效果会有极大提升。

【欢迎关注!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交流!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