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雪山走来我是一朵雪莲(一朵雪莲)
他,是青海七十多万名向外输出劳务大军的好榜样,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我从雪山走来我是一朵雪莲?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我从雪山走来我是一朵雪莲
他,是青海七十多万名向外输出劳务大军的好榜样。
他,也是山东省百万名外来劳务大军的楷模,他为人行善的事迹深深感动了齐鲁大地上的人。
2015年8月10日,山东省第七次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在济南召开,来自青海省海东市循化撒拉族自治县的劳务人员、撒拉族青年韩维林作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代表上台领奖。这是青海劳务人员第一次在省外获得这项高级别的荣誉。
那一天,来自山东各路媒体记者的镜头特别聚焦这位“省外来客”,被韩维林的事迹所感动。当年10月10日,他又被青岛市评为全市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
看上去韩维林个头并不高,但眉眼间透着一股撒拉汉子的俊朗。他四十开外,举手投足间都带着久经商场的精明和干练。近30年外出务工的经历,对于他来说,既是磨炼,也是财富。
积石镇西沟村位于循化县南侧、山大沟深。1969年,韩维林就出生在该村一户普通的农民家中。在他的印象中,靠种地为生的父母日夜操劳,可微薄的收入依旧难以维持一家12口人的生计。
1990年,20出头的韩维林决定到外面去闯一闯。可对于这样一个贫困的家庭而言,外出打工的成本实在太高。他说:“当时,父亲到亲戚朋友家东拼西凑借来了400块钱,这就是我当年外出打工的全部费用。”
这个从来没有走出过循化县城的“尕撒拉”来到了自己魂牵梦萦的祖国首都北京。一年半之后,白手起家的韩维林有了2000块钱的积蓄,在几个同伴的帮助下,他开始做起了路边烤羊肉串的生意。又过了四、五年,他终于在北京开了一家小饭馆。
时光荏苒。2005年,韩维林去了山东,在济南开了第一家撒拉族餐厅。
“若没有当初的那400块钱,我走不出循化;要没有老乡的帮助,我找不到打工的地方;要没有朋友的指点,我开不了饭馆。”韩维林说。如果不是一直抱着感恩的念头,他的生意也许依旧会做的风生水起,可他的故事未必会有如今这么精彩。
“大家都生活在祖国大家庭里,各民族应该亲如一家人”
2005年,韩维林的拉面店正式开张,翌年,第一家分店又顺利营业。他在济南站稳脚跟后,在齐鲁大地上,这个撒拉族汉子开始谱写了一曲民族团结之歌。
年近古稀的林玉珍是韩维林的邻居,虽说是地地道道的山东人,可因为她的孙女和韩维林的女儿同在一个学校,寒来暑往,两家人也渐渐熟悉起来。逢年过节,他给女儿买衣服时,总不忘给林老太太的孙女带上一套。渐渐的,通过孩子,他得知了林老太太的家景。她女儿是智障患者,常年呆在家里,不能外出工作。长期以来,一家三口的生活全靠政府的低保金维持。
韩维林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他琢磨着帮老人开个小卖部,为其家庭增加收入。他和老人商量后,他好几天到附近找铺面、谈价钱。
终于,韩维林先替老人垫付了1万4千元,把小卖铺开了起来。店面不大,可林老太太一家人的生活渐渐有了起色。如今,不但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家里还有了些积蓄。林老太太打心眼里感谢这个帮助她们一家人走出困境的撒拉族尕小伙。
餐馆经营长了,韩维林就在圈子里渐渐有了些名气。一天,来自循化县街子镇的胡赛带着一家四口找到了他。拖家带口,没有那家餐馆愿意雇佣他们。十余天,一家人就在他的饭馆里吃住,他看着胡赛一家人无奈的样子,他既心疼又着急。
有一天,韩维林说:“要不你们两口子替我操心我的一家分店,每个月我付你们工资?”短短几句话,对于胡赛一家人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夫妻二人不仅每个月有了固定的收入,一家人也有了安居之所。
这些年来,来山东济南开拉面馆的人越来越多,而只要他们找到韩维林帮忙,他总是伸出手帮忙且帮到底。
去年,是济南40年来最冷的一个冬天。满街的路面上都是冰,大家出门都不敢开车。12月21日凌晨夜2点钟,有人打电话告诉韩维林:一家化隆拉面馆出事儿了,求他去看看。”他爬起来就赶去……
原来,这天傍晚,一个拉面店的回族老板尔萨和隔壁饭店的老板因为停车问题发生了口角。到了晚上,饭店老板喝醉之后砸了尔萨的车和拉面馆,尔萨有孕在身的妻子受到惊吓大出血,可冰天雪地,救护车迟迟不到,于是韩维林用三轮车将孕妇拉倒20公里外的医院进行了抢救。经他多次耐心协调,最后双方握手言和。
“劳务人员信任我,我不能辜负他们”
在济南,很多人慕名前来找韩维林帮忙,而他自己也没少给自己“找麻烦”。为了让来投奔他的人能有个落脚的地方,韩维林租了一套房子,专门接待这些暂时没有安顿好的人。饭馆的隔壁是一所全国干警培训学校。只要是来饭馆吃饭的学生,不管藏族还是汉族学生,他总是喜欢把他们聚在一起,给他们开个老乡会过节,搞得热热闹闹。
无论走到哪里,外来务工人员遇到的最大难题之一,就是子女上学问题。入学手续十分繁琐,韩维林说,孩子上学需要五证齐全,可不少人都是亲戚朋友合开一家店。拿不出证明,孩子就上不了学校。他来这儿的时间长,有几个熟人,办事情总比那些家长方便,就这样,济南市的宗教局、民宗委、教育局、街道办……他挨着一家家跑,2个月之后,手续简化了,一张暂住证就能入学。
来自山东临沂的张国栋带孩子来济南打工,因为手续问题,孩子一直上不了学。无计可施的张国栋准备带着孩子回老家。可一天,张国栋找到了韩维林求他帮忙,他往学校、教育局跑了几趟,终于让孩子上成了学。张国栋紧紧拉着他的手不松开,说:“大哥,可谢谢你了!”如今,他们两家人就像亲戚那样相互走动。
据不完全统计,每年靠韩维林帮忙有60多个务工人员的孩子走进校园。近年来,就他帮忙送进学校上学的务工人员的孩子有200多名。
听到这儿,记者忍不住问:“那你不嫌麻烦?”
“麻烦啊,很麻烦!”韩维林说,“我们务工人员来这里打工挣钱,为了什么?不就是为了孩子吗?务工人员的孩子上学一个也不能落下。”
韩维林又说:“别人找我帮忙,是信任我、相信我。我不能辜负了他们。”
在济南,韩维林帮助别人的事迹越传越远。而他这种做法早年从北京就开始了……
有个老乡叫乙布拉,告诉我想到北京开个拉面馆。那天,还是我去火车站接的他。”韩维林笑着继续说,“在我的饭馆里把他们安顿好之后,乙布拉拿出了2万多块钱,让我帮帮他,看市场、找铺面找员工,经过二十多天的忙碌,他的拉面馆就开张了!”
“乙布拉带的钱够吗?”“不够,我为她借了2万4千元,饭馆才开张了。”而此时,韩维林饭馆一年的收入,也不过5万多元。
人说,韩维林帮出了“瘾”,来北京后衣食无着的乡亲都投奔到韩维林的饭馆里,有段时间人多了,晚上在他店里打地铺的人就有16个。管吃管住,想找工作的帮忙找工作,想创业的帮忙找铺面,打退堂鼓的,买好车票送上车。而这,花的都是他自己的钱。
“荣誉是最大的鞭策,继续服务好劳务大军”
采访时,韩维林看着手里山东省人民政府为他颁发的“全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称号”的荣誉证书,他很激动。他说:“其实,这个荣誉,是奖给山东省所有的劳务大军的,也是奖给青海省向外输出的所有劳务大军的。”
就这样,这个来自青海山村的撒拉族青年在异地他乡获得了认可,而山东省也是首次将这个荣誉授予一名外地务工人员。
经韩维林的奔波努力,当地济南市政府特意批准,设立了外来穆斯林管理服务中心和外来穆斯林法律服务室,并派驻了一名律师。同时,还设立了循化、化隆驻济外来穆斯林办事处,外来穆斯林活动室、培训室图书阅览室以及接待室,还有外来穆斯林婚姻介绍所呢!
韩维林高兴地说:“济南市政府如此关爱劳务人员,今后为外来创业务工人员提供服务就更方便了!”
采访结束时,记者问他,有了当地政府的认可,以后什么打算。韩维林不假思索地说:“荣誉是对我工作最大的鞭策,像以前一样,继续服务好来创业打工的劳务人员!”(咸文静 丁玉梅)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