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计中走为上策的现实意义(三十六计走为上计)

正所谓,三十六计走为上计,而“走”并不代表放弃,更多的是一种智慧,一种以暂时的舍弃成就未来的谋略。看看古代的仁人志士,无不是“走”的典范,如范蠡,他若不是帮助勾践灭吴之后隐退,怎会成为一代富商?但反观文种,自恃功高,最终却成了勾践的刀下之鬼。

三十六计中走为上策的现实意义(三十六计走为上计)(1)

其实,对于“三十六计走为上计”这句话,在双方交战的过程中体现的是淋漓尽致。

都知道,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朝鲜发生过一场战争,原本属于朝鲜的内战,但后来因为美国、中国等国家的参与,使其变成了一场世界性的局部战争。于是,有人提出了疑问:在朝鲜战争的过程中,志愿军与美军是不是经常出现抓俘虏的情况?答案是肯定的。

要知道,不管是怎样的战争,被俘虏都是很正常的事,不管是美军还是志愿军,他们都没有什么特殊。但在被俘虏的过程中,肯定会运用相应的战术,即伏击。对于“伏击”二字,想必大家不会陌生,看看抗战时期的影视剧,随处可见伏击战。但有伏击,相应的便会出现反伏击,也就是“三十六计走为上计”。

试想,在交战双方力量悬殊的情况下,“走”真的是上计。这其中的智慧,便是保存已有的实力,休养生息,等待下次的崛起,但要是交战双方之一识破了此战略,那将是一场怎样的激战呢?

三十六计中走为上策的现实意义(三十六计走为上计)(2)

当时,老秃山不归属于中美任何一方,但双方却经常在老秃山一带埋伏,抓俘虏,以更多的了解对方的情况。一天夜晚,343团3连9班奉命前往老秃山埋伏。但在行进的过程中,排长却发现了美军179团的一支小队正在登上主峰。面对如此情况,排长立即下令向美军发起攻击,最终俘虏一人。

但当他们把俘虏带回时,团长却说美军可能并没有逃跑,而是找了地方隐蔽,并趁机在我们因胜利沾沾自喜的时候,向我们发起进攻。为此,团长立刻做出了战略部署,以应对美军的随时进攻。

9班在排长的命令下向南迂回搜索,8班则从正面进行搜索。最终,在志愿军的齐心协力下,他们在主峰找到了美军,并向其发起了进攻。于是,在激烈的战斗之后,志愿军击毙七名敌人,俘虏了十一人,全歼了埋伏的美军,取得了胜利。

由此我们看出,在这场战争中,美军是以退为进,想要给志愿军以致命的反击。但不幸的是,经验充足的团长却做出了准确的判断,导致美军的计划成为了泡影。可见不管是伏击战,还是反击战,都要有智慧,不然只能是失败的下场。

三十六计中走为上策的现实意义(三十六计走为上计)(3)

试想,如果志愿军沉溺在胜利的喜悦中,为了抓住一个美军俘虏而庆功,那结果将是怎样呢?不用想也知道,以失败收场。但团长的理智,却让志愿军有了胜利的希望,使他们先下手,从而打了美军一个措手不及。真是应了那句: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

虽然此次的反伏击战规模不是很大,但双方之间的智斗,却是完美的体现了出来,让人们意识到,不管是怎样的战争,不管是大的战斗,还是小的战斗,都不容忽视,因为任何一场战争都将决定整个战场的胜负。

而更重要的是,在反击战的过程中,如果不能先发制人,那战争的结果将是难以想象。所以不管在什么时候,指挥者都是战斗的核心,只有他把握了全局,对整个战争形势以及敌人了如指掌,才能做出准确的判断,决定战斗的成败。

三十六计中走为上策的现实意义(三十六计走为上计)(4)

其实,虽然志愿军取得了胜利,但美军的智慧也是不容小觑的,毕竟他们对“走”的智慧运用的很到位。先是在主峰埋伏,被发现后以失败收场,再重整力量,准备下次的反击。这样的谋略值得我们深思,真是多亏志愿者指挥官的机警,不然一切都难以想象。

在生活中也是一样,多少人因为一时的失败,一时的成功,或萎靡不振,或骄傲自满,都是一种不负责的表现。如果因此造成不必要的损失,那将是后悔莫及。比如,在夫妻双方发生矛盾时,若一方可以“走”出去,那对缓解矛盾将有很大的帮助。所以不管是“伏击”还是“反伏击”,其中的智慧与谋略值得每个人借鉴。

参考资料:

【《战争中的美国从书·朝鲜战争》、《历史教学》】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