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群英传长坂坡最后一关(三国群英1诸葛亮)
刘备,蜀汉开国皇帝。在他人生的前47年,一直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寄人篱下。先后依附公孙瓒、陶谦、曹操、袁绍、刘表等多个诸侯。但因其始终坚持以德服人的行为准则,受到了海内外名士的尊敬。三国志的作者陈寿也对刘备有着高度评价:“先主之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盖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焉。及其举国讬孤于诸葛亮,而心神无贰,诚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轨也。机权干略,不逮魏武,是以基宇亦狭。然折而不挠,终不为下者,抑揆彼之量必不容己,非唯竞利,且以避害云尔。 ”
刘备、关羽、张飞
刘备待人宽厚,意志坚定,有仁德的美名,而且知人善任,有汉高祖刘邦的英雄之气,他托孤给诸葛亮,对诸葛亮的信任始终如一,可谓是古今君臣的典范。虽然他的能力不如曹操,所以他的基业也比较小,但是他百折不挠,从来不认输,考量对方不能容己,故而不是竞争得利,而是避免灾祸而已。
公元201年,刘备再一次被曹操打败,被迫投奔刘表,做了区区一个客将。这时候刘备已经47岁了,在古代,已经属于晚年了,功业未成,遂有“髀肉之叹”。虽然有关张这样的万人敌,但是缺少谋主,一个指明方向的人。刘备也向刘表提出过奔袭许都的建议,被刘表驳回,有些心灰意冷。
有的时候,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刘备求贤若渴,而孔明先生也在等待明主。
刘备的幕僚徐庶向刘备推荐了诸葛亮,大意是说诸葛亮可是一个大才,可不能轻视,而是要恭敬地邀请他。刘备欣然答应前往,沐浴斋戒,三次才见到了诸葛亮。这就是历史上三顾茅庐的故事。
刘备向诸葛亮询问,如今汉室倾颓,我想伸张大义于天下,但是智术浅短,不知道怎么办才好?”诸葛亮回答道:“如今天下,曹操在北,孙权在东,只有占据荆州和益州等待天时,才有希望兴复汉室。”
(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 ,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 、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 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先主曰:“善!”)------三国志诸葛亮传
这就是诸葛亮的出山第一策,隆中对,基本上划清了天下三分的脉络,也使得刘备茅塞顿开,有了前进的方向。刘备得到了诸葛亮如同鱼儿得到了水,从此海阔天空。
曹操南征,刘表之子刘琮投降,刘备也放弃新野,携民渡江,正当危机之时,诸葛亮向刘备建议:“不如我去东吴孙权那里,寻求合作抗曹,这样的话就有胜利的机会。”于是只身前往东吴,经过一番言语,说动孙权,结成了孙刘联盟。
这不仅仅是结盟这么简单,而且诸葛亮把刘备和孙权摆在了同一水平线上,视为合作,而非以前刘备投奔诸侯,做一个客将。也使刘备真正意义上成为了一个独立势力而存在。
所以说,诸葛亮的出山,不但挽救了刘备,还给刘备指明了方向,取荆益二州作为基业,更重要的是在汉室倾颓的大背景之下,谋取了汉室的一颗燎原明星,也是汉朝最后的灿烂。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诸葛亮的出山的确改变了三国发展的走势。
刘备也很看重这个比他小20岁的小伙子,作为一个百战老兵,俯下身子求贤,这很难得,在当时更加少见。诸葛亮感念刘备的知遇之恩,义无反顾地为大汉最后的荣光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