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前首富李海仓身价多少(山西首富李海仓)
“记住,假如你需要一只援助的手,他就在你胳膊的末端,当你成功的时候,你要记住你有第二只手。第一只手是用来帮助你自己的,第二只手是用来帮助别人的。"
这是李海仓的座右铭。
李海仓曾是中国的“钢铁大王”,山西首富,最大民营钢铁企业海鑫集团的掌门人,1人打造出总资产超36亿的钢铁王国,也是大名鼎鼎的慈善家,2次当选“全国劳动模范”。
这样一个成功的企业家,生命却在48岁戛然而止。
把他送上绝路的人,正是他最好的发小。
李海仓
1955年12月,李海仓出生在山西省闻喜县东镇川口村一户普通的农民家庭。
李海仓兄弟姊妹六人,他排行老三,不上不下,脑袋瓜却是最聪明的。
可惜,老李家供不起他上学,初中毕业那年,父亲就跟儿子摊牌:你别上学了,上不起。
李海仓心有不甘,但也只能接受。非但如此,他还要帮家里分担经济压力,一个人跑到镇上务工,先后在东镇的棉花加工站和五四一厂干活。
因为拿不到编制,李海仓只能当临时工,活儿一点不少干,身份待遇却和正式工有天壤之别。两年以后,李海仓瘦弱的身体实在扛不住,回村里的榨油厂当了工人。
这一年,李海仓20岁,身无分文。
然而很快,李海仓迎来了人生的重大转折。
有一次,父亲让他出去买肥皂,李海仓跑遍了镇上的代销点,竟然一无所获——肥皂太紧俏,全都卖完了。
李海仓眼前一亮:小小一块肥皂,居然供不应求,这就是商机呀!
李海仓跑回家里,告诉父亲:肥皂没买到,但自己有个想法,开肥皂厂。
父亲听了儿子的想法,居然没有反对,而且表示全力支持。
李海仓跑到运城肥皂厂“偷师学艺”,费了好一番功夫,学会了如何做肥皂。
当时还没有改革开放,个人不能做买卖,只有国家和集体才能开办企业,李海仓和父亲一起说服了村集体,他们筹集资金,弄了几间厂房。
肥皂厂
1977年,川口村肥皂厂正式开业,李海仓担任厂长。
4年后,李海仓的肥皂厂已经颇具规模,生意红火,但他出人意料的是,他却选择了关闭肥皂厂,承包了村里的物资经销部,自任经销部经理。
为什么呢?因为李海仓发现肥皂市场已趋于饱和,而其他物资还在短缺。
敏锐捕捉市场需求,是一个商人最重要的素质。李海仓恰恰具备这一点,在闻喜县乃至整个运城,他已经走在了改革的最前列,展现出自己的商业天赋。
1987年,改革大潮正盛。
经过10年的苦心经营,李海仓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也实现了从农民到商人的华丽转身,存下了20万元积蓄,这在当时是一笔巨款。
对普通商人来说,无非是扩大规模,再多承包几家门市部。
但李海仓选择了转行,头脑敏锐的他,绝不会一条路走到黑。
山西是煤炭大省,要想把事业做大,必须围绕煤炭做文章。李海仓毅然放弃经销部经理的职位,跑到运城市焦化厂拜师学艺,掌握了全部生产工艺。
1987年,李海仓决定开办焦化厂,资金成了最大问题。
关键时刻,“发小”冯引亮帮了李海仓的大忙。
焦化厂
冯引亮和李海仓同岁,比李海仓大5个月,是邻近的南街村人,两人家很近,从小结伴玩耍,关系非常要好。
李海仓小时候身材瘦弱,经常被别的孩子欺负,这个时候,高大结实的冯引亮就成了李海仓的“保护神”,站出来为李海仓撑腰。
冯引亮也颇有商业头脑。
1985年,冯引亮30岁,看到好友李海仓生意红火,也想下海。恰好村里造纸厂公开招集承包人,冯引亮在李海仓的鼓励下,毅然辞去生产队长一职,承包了造纸厂。
用麦秸造纸成本低、利润高,冯引亮狠赚了一把,再接再厉,又承包了镇造纸厂。
恰好在这个时候,李海仓的事业蒸蒸日上,准备开办焦化厂,但资金缺口不小,便向好友冯引亮借钱,冯引亮二话不说,借给李海仓几万块。
就这样,李海仓筹资40万元,跟闻喜县白水泥厂合作,创办了闻喜县联合焦化厂,这是全县第一个合股经营的洗煤焦化厂,主要生产焦炭。
事实证明,李海仓又一次选对了。工厂开办第一年就收回了全部成本,还赚了40多万。
办厂伊始,李海仓就树立一个理念——只有技术先进才有竞争力。他的厂子一开始用的是萍乡炉,但很快就引进了更先进的机焦技术,开办了三铁焦化厂。
焦化厂
焦炭主要用于炼铁,生产的焦炭多了,李海仓干脆自己办起了铁厂,以消化自己生产的焦炭。
后来,李海仓又办起了炼钢厂,消化自己炼的生铁。
又后来,李海仓又办起了轧钢厂,把自己炼的钢就地转化为钢材。
再后来,李海仓成立了贸易公司,把自己的钢材卖到国外。
这一系列操作,术语叫“延伸产业链”,也就是尽量拉长自己的产品线,从最上游到最下游,每个环节都自己干,有助于实现效益最大化。
从1987年到1993年,李海仓的企业,以一年建一个厂的速度迅速崛起。
三铁焦化厂、海鑫钢铁有限公司、海鑫投资有限公司、海鑫轧钢有限公司、海鑫国际钢铁有限公司、海鑫鑫公水泥有限公司……成为一个拥有超长产业链的企业集群。
1993年,海鑫集团成立,李海仓任董事长。
李海仓胆子很大,步子也很大,性子里却透着一个“稳”字,始终坚持技术创新、实业经营,不玩多种经营,虽然也搞房地产开发,但不过是边缘产业,随时可以剥离。
海鑫集团
海鑫的发展对闻喜县的贡献肉眼可见。
一是交税。
1996年,时任闻喜县县长董鹏翔在全县三级干部会上慷慨激昂地说:“同志们,我们县全年财政收入的1/3来自海鑫。也就是说,我们在座的机关干部,每天3顿饭中就有1顿由海鑫来管,我们有什么理由不支持海鑫、扶持海鑫!”
二是带动就业。
海鑫下属十多家企业,员工7300多人,绝大多数都是周边农村劳动力,另外县国有企业的800多名下岗工人也在海鑫公司重新上岗。没有海鑫,很多人就没有饭碗。
到2001年底,海鑫集团的资产总额已超过36亿元,年销售收入29.6亿元,跨入全国钢铁企业前20名,在民营钢铁公司中更是位居第一,成为名副其实的钢铁大王。
完成这一神话,李海仓用了14年。
伴随企业的发展,李海仓名利双收。
闻喜县政协副主席、山西省工商联副会长、全国工商联执委、山西省政协常委、全国政协委员、运城市人大副主任,2次当选“全国劳动模范”,连续3年被评为“山西省功勋企业家”……李海仓身上的光环数不胜数。
与此同时,李海仓的个人身价暴涨,多次入选中国福布斯富豪排行榜。
2002年的中国福布斯富豪榜上,李海仓以超36亿元的身家位列第26名,在黑金当家、土豪遍地的山西,李海仓硬是靠着钢铁,成为全省首富。
李海仓
李海仓出身贫寒,发家致富后仍不忘初心,致力于从事公益事业,十多年来,他个人为贫困地区累计捐款超4600多万元,无数人受到他的援助。
李海仓还和国际著名影星成龙共同设立了“成龙海仓慈善基金会”,初始基金5000万元,全部来自于海鑫钢铁的捐助。
2002年,李海仓提出了海鑫未来的发展目标——用15年时间,总资产翻14倍,产值增长12500倍,利税增长13000倍,实现企业规模高速扩张。
可惜的是,他没有机会实现这个目标了,阻断他人生的,正是他最好的发小冯引亮。
冯引亮和李海仓,这两个一块长大的好友,原本有着相似的人生轨迹。
冯引亮虽然不像李海仓的产业那么大,但也颇有成就,他靠着承包两个造纸厂起家,成为当地少有的百万富翁,家里盖起了占地1亩多的两层豪宅。
1994年,冯引亮投资100多万元建起舒凌造纸厂,因为偏离城区,用电问题不好解决,便找到李海仓商量:“咱俩的厂子离得不远,能不能让我在你这里接一股电线,我装个电表,用电多少,按表交费。”
此时,李海仓名下已有十多个厂子,财大气粗,好友相求,哪有不帮的道理?他马上安排人员配合冯引亮接电。
没想到,冯引亮接电后,为了节省成本,竟在电表上偷偷做了手脚。
一次偶然的机会,海鑫钢铁厂的电工发现,隔壁造纸厂的机器日夜轰鸣,电表却丝毫不转。连续观察好几天后,电工确定是造纸厂窃电,便掐断了造纸厂的电。
造纸厂被断电后,冯引亮很恼火,认为李海仓小气,不够朋友,可他心知自己理亏在前,不好意思找李海仓,殊不知电工根本没向李海仓汇报,李海仓对此事毫不知情。
就这样,一对儿时好友,心中结下芥蒂——只不过是冯引亮单方面的。
造纸厂
屋漏偏逢连夜雨。
1994年秋,冯引亮的造纸厂被税务机关检查发现偷税漏税,金额高达24万元,已经涉嫌犯罪。所幸的是,经过近两年的审定,最终认定的偷漏税款额不足10万元,不构成犯罪。
冯引亮逃过一劫,但他需要如数补齐偷漏税款并接受罚款。
此时,冯引亮想到了已是闻喜县政协副主席的李海仓,他给这位昔日发小打电话,请李海仓帮忙给税务机关打招呼。当时,李海仓正忙着,没有听冯引亮细说,只是让冯引亮把事情原委告诉自己的办公室主任,等回去以后再处理。
冯引亮却认为李海仓这是在自己面前拿架子,让他难堪,干脆一咬牙自己补交了税款和罚款,再也没找李海仓。李海仓呢,因为太忙,过后便忘了此事。
经过这件事,冯引亮更是认为李海仓成了大老板,眼高于顶,早已忘了往日的兄弟情谊,对李海仓更为不满。
当李海仓的财富以几何级数不断翻番时,冯引亮的事业却一步步走向低谷。
冯引亮靠承包造纸厂发家,但他自己开办的造纸厂一年不如一年,生意日渐惨淡。
悲哀的是,冯引亮并未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而是归咎于他人。
为了挽回不利局面,冯引亮把自家的造纸厂交给他人经营,自己跑去绛县承包了另一家造纸厂。这一回,冯引亮再次大亏,亏了30多万。
坏消息一个接一个。山西省加大环保力度,决定关停一批污染严重的小造纸厂,冯引亮的舒凌造纸厂“不幸”上了黑名单。
造纸厂
为了保留这份至关重要的产业,冯引亮强忍着对李海仓的不满,又一次恳求对方利用在县里的影响力帮忙,让环保部门对自己的造纸厂网开一面。
这次,李海仓仍然没有答应,反而劝冯引亮服从大局,另寻生财之道,他很清楚,造纸污染大,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劝冯引亮转行是为了长远发展。
但冯引亮不以为然,他认为李海仓太过自私,只想一个人在家乡父老面前出风头,对儿时好友却见死不救,无动于衷,对李海仓的怨恨又深了一层。
心高气傲的冯引亮对李海仓彻底失望了,面对迅猛发展的海鑫集团,他自知难以匹敌,却不甘就此服输,一心打一场漂亮的翻身仗。
这时,股市正值大火,急于发财的冯引亮决定进入股市,花80万元在太原买下一套小别墅,买回一台全新电脑,专心致志炒股,做了一名专业股民。
然而,股市风云变幻,“裸泳”的冯引亮再次惨败,赔了个血本无归,而他自己在家乡开办的舒凌造纸厂却因疏于经营,停产闲置。
2000年,世纪之初,冯引亮选择远走甘肃永昌,承包了当地一个造纸厂。
不到一年,这家造纸厂因环保不达标,被有关部门勒令停业整改。
冯引亮算了一笔账,改造现有生产和排污设备,至少得投入50多万元,这得需要多长时间才能收回成本?无奈之下,只能关门大吉。
这个时候,冯引亮才想起李海仓的话,造纸已经是夕阳产业,小造纸厂没有生存空间。但他就是不服:为什么同样做生意,他李海仓能赚几个亿,自己却越做越惨?
冯引亮不信这个邪,又跑到兰州重新开了一家造纸厂。
遗憾的是,这次生意仍然不好。
海鑫集团
2002年12月,生意落魄的冯引亮回到阔别已久的家乡。
在老家人看来,冯引亮仍然西装革履,不失老板派头,可他开的那辆旧轿车已经在无形中告诉别人,冯引亮已经十分落魄,今非昔比。
这一次,冯引亮决定求李海仓最后一回。
12月底,冯引亮找到李海仓,说自己愿意以180万元的将舒凌造纸厂的20亩地皮转让给李海仓,以支持海鑫集团发展。
可李海仓的反应十分冷淡,因为海鑫集团根本不缺地皮。
冯引亮还是坚持要把地皮卖给李海仓。
李海仓抹下面子,也是为了帮冯引亮一把,答应了,但只肯出120万元。
按照当时的行情, 这20亩土地花100万元就足够了,冯引亮180万元的要价实在太过离谱,李海仓答应出120万元,其实就是在帮冯引亮。
冯引亮却不领情,认为李海仓是坐地起价,在办公室里当即翻了脸,大骂李海仓为富不仁。李海仓怕闹下去影响不好,于是让冯引亮过了元旦再谈。
2003年元旦,冯引亮得知李海仓已从北京返回,开始不停地给李海仓打电话,要求李海仓以180万元价格买下自己的造纸厂。李海仓被纠缠不休,也很郁闷,就不接电话。
连续三天,冯引亮给李海仓打了20多个电话,李海仓都不接。
冯引亮的怒火被点燃,他再也无法遏制自己了。
钢铁厂
2003年1月22日上午,冯引亮对妻子杨满兰说:“我再找他一次,能解决就解决,解决不了就算了!”说完,冯引亮背上两把枪,开着黑色桑塔纳出了大门。
冯引亮在1993年时购买了一支双管猎枪,几乎天天枪不离身,后来国家严禁私人持枪,收缴民间枪支,冯引亮却把枪藏起来,躲过了稽查。
轿车驶进海鑫集团大院,冯引亮径上了二楼,顺利地进入董事长办公室。
集团上下都知道冯引亮是李海仓的好友,没有任何人阻止他,甚至无人过问。
李海仓的办公室是个套间,外间是一名服务员。冯引亮进入里间不久,突然传来“砰!”的一声响,她还以为是董事长在摔茶杯,没敢进去。
紧接着,里面又是“砰!”的一声。
服务员感觉出事了,不敢推门进去,飞快地跑去叫秘书,等过来推门一看,李海仓和冯引亮都已经躺在血泊之中,他们立即报了警。
警方迅速赶到现场展开调查,省公安厅副厅长亲自带队侦破。
案件侦破并不困难,警方很快有了结论:凶手是冯引亮,他使用改造过的双管猎枪,杀害了李海仓,然后开枪自杀。冯引亮身上还藏着一支发令枪改装成的手枪和3发子弹。
至于犯罪动机,很快也有了眉目:冯引亮因李海仓拒绝以180万元价格购买其造纸厂,多次协商不成,怀恨在心,故而杀害李海仓。
从犯罪现场来看,冯引亮在作案前已经做了充分的思想准备,是蓄意谋杀。
李海仓和冯引亮,这对一起长大,曾经亲如兄弟的发小,就这样一起结束了生命,他们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48岁,一个上有老下有小的年纪。
李海仓一生以助人为乐,助人为本,他曾说过:“当你成功的时候,你要记住你有第二只手。第一只手是用来帮助你自己的,第二只手是用来帮助别人的。"
李海仓一生帮过很多人,不可能不帮冯引亮,只是他希望用另一种方式,让冯引亮找到新的投资方向,具备真正的造血能力。
可冯引亮不这么想,他和李海仓的差距越来越大,心态严重失衡,偏执地认为李海仓为富不仁,见死不救,对这位昔日发小的误会日益加深,心理也不断扭曲。
终有一天,这种扭曲的心态爆发,将自己和李海仓送上了不归之路。
李海仓的追悼会
李海仓的死在当地引发轩然大波。
整个山西闻喜有7000多人靠着海鑫集团维持生活,李海仓遇难身亡,让许多员工深受震撼,一时难以接受这残酷的事实。
追悼会那天,闻喜数万职工群众自发为李海仓送行,在他们眼中,李海仓是一个成功的企业家,也是一个善良的慈善家,只要职工有困难,他都毫不客气地伸出援手。
海鑫集团将走往何方,自己的饭碗能不能保住?一切都成了未知数。
李海仓突然死亡,董事长空缺,偌大一个海鑫集团无人掌权,22岁的李兆会从澳大利亚紧急回国,参加父亲的追悼会,料理后事。
海鑫集团算是一个家族企业,李海仓死后,掌握实权的是“创业元老”辛存海,以及李兆会的五叔李天虎,而李天虎继承掌门的呼声最高。
一开始,李兆会并不想干董事长,准备让五叔接任,但李兆会的爷爷,也就是李海仓的父亲站出来力挺李兆会,李兆会推脱不下,才接任海鑫集团掌门人一职。
在媒体的镜头面前,李兆会表态:“企业是我父亲的,不能让它败在我手里。”
李兆会与车晓的婚礼
李兆会能力不如乃父,知名度却不小,这主要得益于他后来迎娶了娱乐圈明星车晓,举办了一场震动圈内外的豪华婚礼。
而在短短1年多以后,李兆会和车晓离婚。
李兆会出生于1981年,继承海信集团后,这位富二代一顿操作猛如虎,在2008年以125亿元的身价成为山西首富,貌似将父亲的事业发扬光大。
然而,这只是虚假的繁荣。
2014年春天,海鑫钢铁的危机全面爆发,停产、债务危机等接踵而来。不到一年时间,这家山西最大的民营钢铁企业轰然倒塌,李兆会从此再未公开露面。
2021年9月16日,李兆会被上海法院悬赏,举报者最高可获2100万元赏金。
“企业是我父亲的,不能让它败在我手里。”这句话成了最大的讽刺。
李海仓、李兆会父子
回顾李海仓的一生,出身贫寒,白手起家,却凭借商业天赋,打拼20年终成商业巨子,却不幸被“发小”枪杀身亡,人生传奇以悲剧收场,而他的儿子李兆会一番操作,又亲手毁掉了父亲一手打造的钢铁王国,不得不说这又是一个更大的悲剧。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