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农担集团级别(打赢这场翻身仗)

【大河报·大河财立方】(记者 李震 通讯员 吴佩锷 文图)五月骄阳下,微风带着收获的味道,涌动着金色的麦浪。

“小麦长势喜人,又是一个丰收的年份。”5月27日,河南省辉县市占城镇陶村,在600亩的良种科技示范基地里,豫北种业董事长王五恒看着翻滚的麦浪,满脸喜色。有了200万元“良种担”支持,今年他又可以多收储百万公斤种粮。

省农担集团级别(打赢这场翻身仗)(1)

“良种担”解了种粮收储燃眉之急

豫北种业成立于2001年,前身为豫北农作物新品种引育中心,是国家生物育种成员单位、河南省种子协会会员、辉县市种子商会会长单位,也是新乡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目前小麦种子基地6万亩左右,签约订单基地20多万亩,年销种子量1500万公斤左右,市场覆盖河南、江苏、安徽、河北、山东、陕西、湖北等省份。

王五恒告诉记者,公司侧重于优质强筋小麦新品种推广和产业化开发,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刘曙东团队合作的“西农100”、与河南省科学院合作的“郑品优9号”、与河北师范大学合作的“师栾02-1”等,都是备受市场认可的优质小麦品种。

此外,该公司也在尝试开发有机绿色高效的特色小麦。在试验田内,一陇陇各色的小麦分外显眼,有紫色的、红色的、青色的……“这些功能性小麦品种,都是与各高校、科研单位共同研发的新品种,未来会陆续推向市场。

有强力的科研成果支持,也有稳定的市场需求,王五恒却有一个挥之不去的心结,就是资金。“小麦种子收储,每年都集中在六七月份,6月~11月份库存需要占用大量流动资金。从银行贷款,放款周期慢不说,月息都要9厘多,而且将仓库作为抵押物还会产生管理费、伙食费等各种费用,综合成本很高。”王五恒说。

了解到这一情况后,2020年,河南农担公司结合行业需求,开发了“良种担”批量担保产品,担保额度在10万元~200万元之间,包含贷款利率和担保费率在内的综合融资成本不超过8%,使用期限可达24个月,仅需要客户提供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不需要其他抵押物。

“去年我们通过河南农担公司申请到了200万元的‘良种担’贷款。手续还特别简便,通过手机线上申请、签合同、缴费,不到一星期贷款就办好了,不用来回跑。”王五恒告诉记者,这笔担保贷款可以随借随还,不用不收费。“麦收临近,今年我们又一次支用200万额度,马上就能派上用场了。今年又可以多收储百万公斤种粮。”

省农担集团级别(打赢这场翻身仗)(2)

大河有水小河满,大户带小户融入发展大格局

在辉县市,像豫北种业这样已获得“良种担”支持的企业不止一家。

位于冀屯镇麻小营的新乡五丰农业专业合作社,由新乡市五丰谷物有限公司牵头,是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示范基地、国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注册农户317户,流转土地1100亩,入社成员土地面积4580亩,每年种植优质强筋小麦和种子繁育达3.5万余亩。

“200万元‘良种担’,不光解决了周期性的流动资金需求,公司还购置了新的农机,新建了标准仓库,可以为更多社员提供服务。”新乡五丰农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孙振涛告诉记者,该合作社创新设计了“公司 合作社 农户”种粮一体化发展模式,新乡市五丰谷物有限公司每年定期邀请专家为农户开展技术培训,与农民进行订单生产合作,开展土地托管服务,实现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管理,提高了社员的收入,带动了当地的脱贫致富。

“‘大河有水小河满’,公司资金充足了,可以带动社员干更多的事儿。”在试验田,孙振涛告诉记者,现在公司正在进行吊蔓西瓜、甜糯玉米等新产品的试种,成功后将总结经验向社员推广,既减少了社员的试种风险,还能带动更多社员致富。

辉县市是国家优质小麦生产基地、小麦良种繁育基地,良种企业众多。截至目前,“良种担”的服务已覆盖辉县市的持证种子公司以及代繁大户,增强了对小农户的引领、带动和服务能力,让更多小农户融入现代农业发展大格局,实现农业提质提效、农民增产增收。

省农担集团级别(打赢这场翻身仗)(3)

财政资金撬动金融活水支持农业“芯片”发展

粮食是社稷之本,种子是粮食之基。近年来,种子被推到了“农业芯片”的位置。去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解决好种子和耕地问题,立志打一场种业翻身仗。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就“打好种业翻身仗”进行了安排部署。

河南农担公司相关负责人说,要打好种业翻身仗,金融的参与必不可少,在科研、育种、购销等核心环节都需要资金保障。

作为全省唯一的省级政策性农业信贷担保机构,河南农担公司肩负着财政资金撬动金融资本的使命。“近期,我们将在辉县组织一场座谈会,邀请政府主管部门、银行、良种企业代表参加,深入了解种业企业的融资难题,针对性地优化业务模型,同时吸引更多银行加入进来。”

“农业强种子要先强,我们要像国家支持芯片产业一样支持种子行业发展。”河南农担公司负责人表示,未来将不断优化“良种担”业务模式,以财政资金撬动更多金融资本投向种业产业,全力满足农业“芯片”的需求,支持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培育、壮大一批有竞争力的种业育繁推一体化企业,提升河南现代种业发展水平,牢牢掌握粮食安全主动权。

责编:陈玉尧 | 审核:李震 | 总监:万军伟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