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支笔用三年(一支笔的威力)

来自:前线客户端

一支笔用三年(一支笔的威力)(1)

拿破仑说,一支笔可以胜过三千支毛瑟枪。这句名言很多人都重复过,孙中山,梁启超……他们都表示赞同。三千支枪,相当于三个团的兵力。而在毛泽东的手里,一支笔可以粉碎几十万军队的进攻,那威力,可远不止三千毛瑟枪。这是有历史事实为证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进行中的1943年6月,共产国际(亦即第三国际)为适应形势的需要,解散了。消息传到中国,蒋介石认为解散中国共产党的时机到了,发起了第三次反共高潮。他开动手中的宣传机器,指责中国共产党“破坏抗战、危害国家”,要求解散中国共产党、取消“边区割据”。与此同时,他命令胡宗南部向陕甘宁边区逼进,准备发动一次闪电攻击一举拿下延安。国民党的一些将领说:“打下延安是不成问题的问题。”

胸中自有雄兵百万的毛泽东,决定以舆论为武器,打一场反击战。1943年7月8日,毛泽东亲自起草了六份电报稿,分别发给各中央局、中央分局、各八路军办事处,向他们部署作战方案:

——发动各地群众组织集会声援陕甘宁边区,发通电要求国民党政府制止内战,通电稿由新华社向外播发。

——以朱德总司令名义给蒋介石发电,以第十八集团军留守处主任肖劲光名义给胡宗南发电,揭露和抗议国民党军队进攻陕甘宁边区的企图,反对、声讨国民党政府消极抗战、积极反共政策。

——在《解放日报》上刊登揭露国民党的反共言论和破坏团结、破坏抗战的行为。

——将朱总司令和肖主任的电文、新华社播发的揭露国民党特务制造的虚假民意以及延安群众大会的通电,印成书面文字,秘密分发给各报社、各外国使馆、各中间党派、文化人士,并且分别寄往成都、桂林、昆明等地。

这场反击战很快收到实效。美、英、苏各国大使收到那些文件后举行会商,然后一同警告蒋介石:不得发动内战,否则将停止对华援助。7月7日全面抗战六周年纪念日这天,各国驻华记者纷纷就国民党军队企图进攻陕甘宁边区一事质问国民党宣传部长张道藩,弄得张道藩非常被动,狼狈不堪。

蒋介石知道延安在军事上已经有了准备,再加上巨大的舆论压力,只好改变计划。7月10日,命令胡宗南停止军事行动,11日,蒋介石复电朱德总司令,声明无意进攻延安。12日,胡宗南威胁陕甘宁边区的一个师和两个军部后撤。

至此,国民党反动派第三次反共高潮宣告失败。

这样战例还有一次:解放战争时期,北平的傅作义得知中共中央驻在西柏坡,打算派兵突袭。毛泽东只是让新华社发了一条消息,告诉傅作义,你的打算我们已经知道了。傅作义随后取消了这个作战计划。

一支笔引导舆论所产生的能量可以是巨大的,远不止三千毛瑟枪。它可以瓦解几十万军队的进攻,也可以推翻一个政权。所以,说,新闻舆论工作事关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凝聚力和向心力,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必须坚持党对新闻舆论工作的领导,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作者:牧牛人

编辑:王晓霞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