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岁的周恩来为何能答出(13岁的周恩来为何能答出)

1911年,只有13岁的周恩来就读于沈阳东关模范学校。

有一天,老师问同学们为什么而读书?学生中有的说是为了帮助父母做生意,有的说是为了当官等等。只有周恩来出人意料地回答道:“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老师听了一惊,让周恩来再说一次,于是便慷锵有力地再次说道:“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老师听了非常高兴地说:“伟哉,周生,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有志者当效周生啊!”。那一年,周恩来只有13岁。那么,当时的周恩来为什么能说出这句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国人的话?

13岁的周恩来为何能答出(13岁的周恩来为何能答出)(1)

优良的家风

周恩来从小就生活在一个书香气非常浓郁的家庭,特别是他的小叔母陈氏。给周恩来讲梁红玉、文天祥、关天培、岳飞的故事,使他从小就受到爱国主义等方面的教育。陈氏还经常叫周恩来背诵“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等诗句,也使周恩来产生了对劳动人民的巨大同情心。抗日战争胜利后,周恩来在重庆与记者谈个人与革命的历史时说:“直到今天,我还要感谢母亲(指嗣母陈氏)对我的启发和教育,没有她的爱护,我不会走上好学的道路”,“没有她的关心照顾,那我就不能够在事业追求方面培养任何兴趣”。

13岁的周恩来为何能答出(13岁的周恩来为何能答出)(2)

周恩来

社会大环境

在周恩来的少年时代,中华民族正处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和奴役之下,民族的危亡和人民的痛苦命运刺激着周恩来,让他从小就立下救国救民的远大抱负。1904年至1905年,日本和沙皇俄国为争夺在中国东北的利益,发动了日俄战争,这里成为侵略者竞逐的战场。这场战争使生灵涂炭,中国人受尽屈辱,国家权益遭到严重损害。

13岁的周恩来为何能答出(13岁的周恩来为何能答出)(3)

日俄战争

12岁那年,周恩来离开家乡,来到东北。他在沈阳下了车,前来接他的伯父指着一些繁华、热闹的地方,说:“那些地方不能去,那是外国人的地方,要绕那些地方走。”

周恩来不解,就问:“东北难道不是咱们中国的地方吗?为什么中国人不能去那些地方?”

伯父叹了口气,说:“中华不振啊!那是外国人的租界。

“为什么?中华不振啊!”伯父叹了口气,没有再说什么。

直到有一次,周恩来和同学们去了租界,发现外国人撞死中国青年,警察不抓外国人,却指责中国人妨碍交通。周恩来百感交集,突然想起了伯父那天说过的话,不禁感慨地说:“看来真是中华不振啊!”

1911年暑假,何殿甲何老先生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向周恩来讲述了在这片土地上发生的日俄战争。这一事件对少年周恩来产生了强烈的影响。尤其是何殿甲老人的一首诗,在周恩来的心中深埋下爱国的种子。诗中写道:“忆甲辰年兮神往,想日俄战兮心酸。今吾老兮有何志愿,图自强兮在尔少年”。

13岁的周恩来为何能答出(13岁的周恩来为何能答出)(4)

何殿甲老人的诗

也就在这时,少年周恩来意识到,中国人想要站起来,不受帝国主义霸凌,就要振兴中华。读书,当以此为目标。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