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判词及其分析(钗黛判词解读同读红楼梦26)

红楼梦判词及其分析(钗黛判词解读同读红楼梦26)(1)

关于钗黛的判词有很多种解释,但大多比较含糊模糊。

这首判词将钗黛并在一起来写十分特殊,虽然很短,但含义无穷,我认为这也是所有判词中最为沉重的一首。

那书中写道:

宝玉看了仍不解。便又掷了,再去取"正册"看。只见头一页上便画着两株枯木,木上悬着一围玉带,又有一堆雪,雪下一股金簪。也有四句言词,道是: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这首判词提到了两个典故。

停机德出自《后汉书-列女传-乐羊子妻》。乐羊子妻可以说是古代贤妻的典范,她先劝乐羊子拾金不昧。

后来乐羊子外出求学,学了一年因为想念妻子就回到家里,妻子得知后,拿起剪刀剪断快要织好的布,以此劝勉他不要半途而废。后来乐羊子终于下定决心外出求学,学了七年都没归来,这期间,乐羊子妻每日辛勤劳作,安分守己侍奉婆婆。

乐羊子妻的德行固然让人钦佩,但她的结局很悲惨。一天,有个盗贼潜入她的家里,想要侵犯她,这盗贼劫持了她的婆婆,命她就范,乐羊子妻从了就是不忠,不从就是不孝,于是只得拿起刀刎颈自杀,就算死也要对得住丈夫,也成全了忠孝之名。

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就出自乐羊子妻的故事。书中贾芸找放重利贷的倪二借债,刘姥姥登门讨要生活之资,他们不是志士,也不是廉者,但他们又都是有情有义,知恩图报之人,一个仗义探庵,一个忍耻救下巧姐,可见曹雪芹并不认可这种停机德。

‘咏絮才’取自魏晋南北朝时期,刘义庆写的《世说新语》

谢道韫小时候,跟着兄弟姐们玩耍,这时突然下起了大雪,谢安起了兴致,指着飘飘扬扬的大雪问孩子们: “白雪纷纷何所似?” ,侄儿谢朗立即答道: “撒盐空中差可拟”。而谢道韫则答道: “未若柳絮因风起“。

谢道韫把飘飞的雪花,比作随风起舞的柳絮,自然比撒盐要形象多了,因此谢道韫便成了后人津津乐道的“咏絮之才”。

宝钗罕言寡语,人谓藏愚,安分随时,自云守拙。她的言行更符合封建道德对女子的要求,这停机德自然是指宝钗。这点并无争议。

提到‘咏絮才’人们一般会想到林黛玉,因她才思敏捷,吟诗作赋,信手拈来,毫无滞涩,大观园里的姊妹们都不及她,因此以‘咏絮才’来指黛玉,自然是恰当无比。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红楼梦判词及其分析(钗黛判词解读同读红楼梦26)(2)

许多人依据批书人的观点,认为黛玉是咏絮才,宝钗是停机德。

却不知谢道韫嫁给王凝之后,过的并不幸福,王凝之糊涂愚昧,迷信道教,被谢道韫嫌弃。熟悉《红楼梦》的读者应该知道,曹雪芹用典不仅准确,而且蕴含深意。这里用‘咏絮才’来比林黛玉是极不合适的。况且后文又有宝玉出家,不理家事的情节,不也对应了,当孙恩谋反时王凝之乩仙请鬼,抛弃家业,毫无作为。

再者二人属于门当户对的封建包办婚姻。纵观全书,凡包办婚姻几乎没有好结果,守备之子与张金哥,夏金桂与薛蟠,迎春与孙绍祖,凤姐贾琏、宝玉宝钗,乃至元春湘云袭人,没有哪个包办婚姻是幸福的,小戏子们对待包办婚姻的态度,更是畏惧,似乎嫁给他们就等于羊入虎口,在劫难逃,甚至不惜以出家的方式来抗拒,而大胆追求自由恋爱的小红和贾芸却结成了正果,可见曹雪芹是极力反对封建包办婚姻,支持自由恋爱的,所以他怎么会把可爱的林妹妹比作谢道韫?

就算黛玉有咏絮才,难道宝钗就没有嘛?

事实上宝钗也是一位才女,她只是含而不露,不像黛玉孤高自许,目无下尘。我认为钗黛判词中的‘咏絮才’指的也是她。

宝钗说话常能引经据典,博古通今,满腹经纶,曹雪芹称她是‘山中高士晶莹雪’。

红楼梦判词及其分析(钗黛判词解读同读红楼梦26)(3)

在第七十回中,众人一起作词,以‘咏絮’为题。探春写的是分离之苦,宝玉写的是思念之切。黛玉则显得哀伤悲愁。

宝钗笑道:"终不免过于丧败。我想,柳絮原是一件轻薄无根无绊的东西,然依我的主意,偏要把他说好了,才不落套。所以我诌了一首来,未必合你们的意思。"众人笑道:"不要太谦。我们且赏鉴,自然是好的“。因看这一首《临江仙》,道是:白玉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均匀。湘云先笑道:"好一个'东风卷得均匀'!这一句就出人之上了。"又看底下道:蜂团蝶阵乱纷纷。几曾随逝水,岂必委芳尘。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韶华休笑本无根,好风频借力,送我上青云!

众人拍案叫绝,都说:"果然翻得好气力,自然是这首为尊。缠绵悲戚,让潇湘妃子,情致妩媚,却是枕霞,小薛与蕉客今日落第,要受罚的。"宝琴笑道:"我们自然受罚,但不知付白卷子的又怎么罚?"李纨道:"不要忙,这定要重重罚他。下次为例。"

宝钗咏絮夺魁,这咏絮之才不是指她,还能是指谁呢?

诗社出题,她提议: “每人四首诗,四阕词。头一个诗题《咏〈 太极图〉》,限一先的韵,五言律,要把一先的韵都用尽了,一个不许剩”。宝琴说她分明是在难人,但这也体现了宝钗的才华。她出的诗题也表明她喜欢易理,这样晦涩莫测的虚幻哲理。她宛若世外高人一般,又咏絮夺冠,可见这首判词中提到的咏絮之才也是指宝钗。

论才学钗黛不分伯仲,但与黛玉的孤高不同,宝钗性情内敛让人不易察觉,外加上脂批的误导,论起’咏絮才‘大家都忽视了她。

这样理解的话,这首判词的含义就非常明显了。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可叹你停机般的贤德,堪怜你咏絮之才情。我把玉带挂在高高的林中,将金簪子舍弃在雪堆里。

试问,白玉带价值几何?金簪子价值几何?而曹雪芹把洁白无瑕的玉带高悬于树上,宁可把价值千金的金簪丢弃在雪里。

宝钗后来嫁给了宝玉,却遭受冷落,宝玉忘不了黛玉,最终离开了她,她之后生活的并不幸福,朝朝暮暮,寒窑苦等,终究等不来那个无情之人,一直过着孤苦无依的生活,在孤独寂寞中慢慢老去,青丝变白发。宝玉心里忘不了黛玉离开了宝钗,不正象征了,把金簪子弃之不顾,去追寻心中的白玉带?

红楼梦判词及其分析(钗黛判词解读同读红楼梦26)(4)

第二十二回中,宝钗做了一首灯谜:

朝罢谁携两袖烟,琴边衾里总无缘。晓筹不用鸡人报,五夜无烦侍女添。

焦首朝朝还暮暮,煎心日日复年年。光阴荏苒须当惜,风雨阴晴任变迁。

贾政看完,心内自忖道:"此物还倒有限。只是小小之人作此词句,更觉不祥,皆非永远福寿之辈。"想到此处,愈觉烦闷,大有悲戚之状,因而将适才的精神减去十分之八九,只垂头沉思。

宝钗在宝玉离开之后,无人依靠,过着悲凉寂寞的生活,即便青春已逝,韶华不在,暮年将至,但依然不改本色,绝不自弃。

曹雪芹在雍正时代有过一段悲惨生活,家人的凄惨离世,让他对那个时代充满了怨恨。他痛恨憎恶,残酷无情的封建统治者,他蔑视皇权,隐居深山,拒绝踏入清朝统治下的土地,舍弃仕途,拒不仕清。

他对于当时权贵,对金钱社会充满了不屑。这充满奴役压迫的黑暗世界,已经没有任何让他留恋的了,因而他选择远离这个世界,不谋立锥之地,以求心安。

宝玉对林黛玉的矢志不渝,象征着对崇祯的忠贞与热爱,也是对汉文明的热爱,对汉家江山的忠诚。

宝钗所作的咏絮词中,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是恪守本心的坚决态度。

韶华休笑本无根,好风频借力,送我上青云!趁着好年华积极委身仕途,充分发挥自己的光和热,这是一种生不自弃,积极入世的态度。她的诗词中透露着要积极入世,去实现人生价值,乐观向上的精神。

宝玉离开宝钗也象征了作者理想和志向的远去。他恨那个无情的世界,但心却意难平,可也无可奈何,只得趁着这伤怀日、寂寥时,试遣愚衷。因此上演出,这怀金悼玉的《红楼梦》。

宝玉离开宝钗,不是因为宝钗不好,恰恰相反,他在宝钗身上寄托了自己无尽的愧疚和悔恨,宝玉离开时有多么决绝,这种情感就有多么炽热。

红楼梦判词及其分析(钗黛判词解读同读红楼梦26)(5)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