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的字写得有劲(王羲之的字成精了)
这是《〈兰亭序〉逐字精讲》的第13篇文章。今天来讲《兰亭序》中第3行的前两个字——也、群。
一、“也”字精讲(一)字形精讲“也”字重点要注意4个方面:1个起笔的角度,4个1/3,1个1/2,和1个出钩方向。
1.1个起笔的角度。
“也”字第一笔横折钩中横的起笔角度,大概是向右上方30度左右行笔。
2.4个1/3。
(1)横折钩与竖、竖弯钩这两个笔画的交叉点,正好将横折钩中的横画等分为3段,这是第1个1/3。
(2)横折钩与竖画的交叉点,位于竖画总长的上端1/3处,这是第2个1/3。
(3)横折钩与竖弯钩的交叉点,位于竖弯钩中竖的部分的上端1/3处,这是第3个1/3。
(4)横折钩的钩与竖画相交叉,这个交叉点,位于竖画下端的1/3处,这是第4个1/3。
3.1个1/2。
从横折钩中折的部分向下画一条垂直线,这条线正好穿过竖弯钩中弯到钩这部分笔画的中点,即它的1/2处。
“也”字字形特点
4.1个出钩方向。
竖弯钩最后钩出的方向,对应横折钩的钩,并继续向左上方延伸,指向横折钩与竖弯钩的交叉点。
(二)章法精讲
1.“也”字作为第3行的第一个字,与第2行的最后一个字“事”字有一定的联系。
我们看第2行末尾的“事”字,微微向左方倾斜,似乎在向“也”字鞠躬致意:“我的任务完成了,剩下的事情就交给你了!”
这不是一种后人牵强附会的说法,而是王羲之精心布局的结果。因为,第2行中“禊”字和“事”字之间的空间很大,完全没有像第1行末尾处理“会”字那样,通过字的倾斜来节约空间。因此,“事”字的向左倾斜,就是王羲之在为向左上方开始写第3行做准备。
2.“也”字与它右边的“于”字有一定的呼应关系。
“也”字横折钩的横折部分,对应着“于”字的第一横;它的竖弯钩,对应着“于”字的第二横。
也、于的呼应关系
最妙的是“也”字最后的钩,仿佛模仿《羞羞的铁拳》中的沈腾的动作,勾起手指,对着“于”字大吼一声:“你过来啊!”
你过来啊
二、“群”字精讲(一)字形精讲
1.“群”字的美感。
“群”字乍一看,就像一个梳着高髻、插满金钗的宫装美人的侧面。“君”字中的横折形成了美人饱满、圆润的额头,两横则是两根价值连城的金钗,一撇是美人披散下来、垂到后背的秀发。
“群”字
宫装美女
2.“群”字的结构。
“群”字由“君”“羊”两个字组成,与现代写法不同,而是采用上下结构。其中,“羊”字的字形是由“君”字决定的,因此,我们要重点找出“君”字的规律,然后再让“羊”字来配合“君”字就可以了。
3.“君”字精讲。
(1)“尹”字精讲。
“君”字中的“尹”字,撇的起笔对应横折的起笔处,撇与两个短横的交叉点,分别位于两个短横的右边1/4处、1/5处,撇梢的末端,与第一个短横的最左端平齐。
(2)“尹”字与“口”字的对应关系。
“尹”字中横折的起笔处,向下对应着下面“口”的竖画;“尹”字横折中的折,向下对应着下面“口”的总宽度的右边1/3处。“口”的高度与“尹”中横折的高度基本相同。
4.“羊”字与“君”字的对应关系。
“羊”字起笔的两点,分置于“君”字中“口”下边一横的左右两边,稳稳地托起“君”字。
“羊”字的三横平均分布,其中第一横要处在“君”字撇画的包围之中。
“羊”字的一竖,处于“君”字中“口”的中线上。
“群”字字形
(二)章法精讲
“群”字与它上面的“也”字是轴线平行的关系。
“也”“群”的关系
欢迎关注本头条号和公众号“长短故事”,阅读更多关于《兰亭序》逐字精讲的文章。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