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田玉籽料怎么识别真假的方法(和田玉的真假籽料断定法)
上次有个网友让我普及一篇和田玉真皮假皮的文章,今天正好搜集一些图片就与大家简单讲一讲,现在做毛孔与沁色相对来说比较成熟,但是依然有迹可循,下面真假图片对比和讲解大家多多提点。
首先给大家展示一件非常明显的灼色品,上图就是市场常见的染色和田玉,仔细看一下这块玉的颜色侵染状态,尤其是裂缝和深坑处颜色非常深,看到这样的“籽料”果断走开。
请把第一个图与上图对比一下,上图就是天然的和田玉籽料皮色,真皮沁色的时间非常长久与假皮子还是有很明显的区别。
原石在水环境里经过千万年的侵染所致,因为河水是在流动,当山料从山上滚落河床是在不停地冲刷和磨圆,从山上到河上游到中游再到下游河床,这一路的形成是在动态环境下形成的,这种侵染非常深刻,而假皮子往往比较浮浅。
所有的和田玉籽料都来自这段河床--玉龙喀什河,这条河是白玉的主要产地,除白玉外,还有青玉、青白玉、黄玉、碧玉等36种和田玉,其中最为名贵的是河中的羊脂玉。
每年洪水退后,就会引来众多掘宝者在河中挖掘寻玉,现在这条河已经被钩机挖过无数次,在想要找到成色好的籽料已经非常困难了。
天然和田玉籽料皮色 一般圆润、细腻、颜色在裂隙处沁染,这种自然的沁色往往是里面深外边浅,并且过渡自然非常有层次感。用酸烧出来的颜色一般都是在浅表,外表颜色深里面浅层次感较差。
使用人工酸也可在玉石上形成假的“汗毛孔”,仔细观察可以发现这些人工形成的假笔孔的坑的孔沿、孔壁、孔底都相当规整,就好像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与天然形成的细孔完全不同。
上图就是真皮色拉紧看一下,沁色自然毛孔真实玉质非常细腻,像这样品质市场是不会便宜的。
天然和田玉籽料在河流搬运过程中,因碰撞会留下大小不等的碰撞坑,大的形成裂纹小的放大检查发现与表面不齐,这种以坑的形式存在其表面的光滑度达不到人工打磨的程度,坑内平滑光泽度与外部基本致。
但是随着作假的技术越来越高,就像这种颜色加强或者说二上皮的就相对难一些了,我们说的那些真皮色毛孔等鉴定方法它基本都能满足。
其实不是所有的籽料质地都很细腻,大部分籽料颜色、润度都不太好,而山料也有各方面都很优秀的,目前和田玉做假皮子鉴定机构也不会说明(一般会说“颜色成因未定”)
所以如果你不是特别在意皮色真假,只要看着接近真实不难看就行,主要是整体的玉质细腻度与颜色、工艺是否合你胃口。
也有一些人比较执着就喜欢籽料,哪怕颜色差质地松,这属于个人爱好,像这样的籽料一般不适合雕琢特别大的当摆件,小一点把件,再小做挂坠、手串都可以。
所谓的神仙难断寸玉,干了很多年的老板在这上面都有打眼看不准的时候,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啊!但是不论皮色真假里面的玉质与颜色才最重要。
其实很多好玉是不长皮的,即使有也是星星点点或在细小的裂隙里,因为质地很密实的玉是很难被土中、水中的矿物质沁入的,如果有也是一些松软处或者裂缝处。
很多假皮子表面光泽度差,甚至有的皮色用开水烫后会掉色,但是真假皮子分辨依然有不少困难(如果很好分辨并确定无误鉴定机构完全可以直接标明)
最后有些怀疑籽料是不是山体剥落下来经河床冲刷形成,还是由于岩浆入侵或者其它变化引起石头错动挤压,从而产生了大量体积较小的石块最后经年累月河水冲刷而成?我从来不认为山料剥落下来经过几千万年甚至上亿年的冲刷它的质地就会变得细腻了,这完全不合逻辑!网上各种专业籽料形成的解释有什么根据呢?还是这样的话说的多了就变成真理了……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