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幽州台歌励志诗(力迈国际高中咏读经典)
前言:读文化经典,为成长留声。本学期力迈国际高中设立了一个新的栏目——咏读经典。古今中外,经典的文学作品皆以其充沛的情感激荡人的心灵,而诵读的方式则能迸发出巨大的力量,更容易使人聆听各个时代伟大灵魂的述说。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与学生们一起,用一声声或深沉的低吟、或激情的呼喊,感受经典中的情感,体验经典中的人生,以此丰富学生的情感、坚韧学生的品格、充实学生的心灵;使学生在学习不同领域的知识的同时,受到丰富文化的熏陶。
本周,参与经典咏读的班级是卡文特11年级的同学和家长朋友们,他们带来的是唐代大诗人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
01 《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①下!
注:①此处有泣、泪等版本
日引月长: 陈子昂是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少年时轻财好施,慷慨任侠,希望在政治上有所作为。在《智囊全集》中记载了他的一则轶事:子昂初入京,不为人知。有卖胡琴者,价百万,豪贵传视,无辨者。子昂突出,顾左右曰:“辇①千缗②市之!”众惊问,答曰:“余善此乐。”皆曰:“可得闻乎?”曰:“明日可集宣阳里。”如期偕往,则酒肴毕具,置胡琴于前。食毕,捧琴语曰:“蜀人陈子昂,有文百轴,驰走京毂③,碌碌尘土,不为人知!此乐贱工之役,岂宜留心!”举而碎之,以其文轴遍赠会者。一日之内,声华④溢都。
【注释】①辇(niǎn):载运。②緡(mín):成串的铜钱。古代一千文为一緡。③京毂(gǔ):通往京城的大道。④声华:声名。
02 诵读明义
这首诗写于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年)。陈子昂直言敢谏,对武后朝的弊政,常常提出批评意见,不为武则天采纳,并曾一度因“逆党”株连而下狱。他的政治抱负不能实现,反而受到打击,这使他感到非常苦闷,因此登上幽州台,慷慨悲吟,写下了《登幽州台歌》等诗篇。
这首诗明朗刚健,没有对幽州台作一字描写,而只是抒发登台的感慨,却成为千古名篇。虽然只有短短四句,但在人们面前展现了一幅境界雄浑,浩瀚空旷的艺术画面。前两句是俯仰古今,写出时间的绵长;第三句登楼眺望,写空间的辽阔无限;这三句以浩茫宽广的宇宙天地和沧桑易变的古今人事作为深邃、壮美的背景,来衬托诗人孤单悲苦的心绪,引发了“独怆然而涕下”的悲叹。内容前后映照,读起来荡气回肠。
吟诵是学习古典诗词的重要法门,它所带来的兴发感动的体会,是深入理解古诗词的基础。此次活动,老师指导同学们用闽南音吟唱而成。闽南语的语音中继承和保留着古汉语的发音和语调。同学们用闽南语读该诗,颇具古风古韵。通过老师示范、讲解,同学和家长分组合作,逐句练习,大家感到这种学习形式别开生面。
古人讲究“吟而成文”,中国古诗词由吟诵而始。刘勰在《文心雕龙》中云“人禀七情,应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这首诗配以闽南音的音律声调,不仅便于记忆,也离作者的情感世界更近一步。同学们感到陈子昂的旷世孤独,悲壮慷慨。
03 教师寄语
纵观古往今来,放眼于历史的长河,天地悠悠,人生匆匆,不能不让人感到人生短促。陈子昂的孤独悲壮来自于怀才不遇,生命落空,年华虚度,功名无成,是对人生和事业的慨叹。但是他并未一味沉湎于其中而颓唐消沉,反而更加振作精神,使自己有限的一生取得接近无限的意义。正因为陈子昂抱着这种积极态度,所以他才“怆然涕下”。也正因为在悲怆的深层,蕴蓄着一股积极奋发欲有所作为的豪气,所以才能引起我们的共鸣。吟诵是传承中国古典诗词的重要形式。希望同学们在吟诵声中寻古意,诗歌魂里探文心,找寻生命的意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