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克菲勒留给儿子的38封信简介(5分钟讲解洛克菲勒给儿子的38封信让抚育之路从此不再迷茫)

约翰·D·洛克菲勒(1839-1937),人类历史上第一位亿万富翁,美国第一家工业托拉斯企业的创建者。

洛克菲勒留给儿子的38封信简介(5分钟讲解洛克菲勒给儿子的38封信让抚育之路从此不再迷茫)(1)

洛克菲勒家族也是被称之为打破“富不过三代”神话的家族代表人,经历一个多世纪依然可以经久不衰。而这本《洛克菲勒留给儿子的38封信》一书更是好评如潮。

洛克菲勒的启发:人生一切靠自己

抱着给孩子最好的教育,我翻开了这本书。当翻开第一封信时,那句“人生就像一次远航,很荣幸你希望我能永远同你一起出航,但我只能做你的船员。上帝让我们人类直立行走,就是要让我们靠自己的双腿走路。”让我久久不能释怀。

是啊,人生就是一次远航。但中国孩子的人生就是一具“工具人”,洛克菲勒给儿子强调的是做船员,而我们的教育观念却是做主宰。主宰孩子的一切,从出生到入学,从选择工作到选择婚姻,中国的父母都在主宰孩子的命运。而一切都是打着“一切都是为了你”的口号而进行着。

我们为什么会这么焦虑,正如书中所说:“虽然在我们的国家都有人人平等的信念,但这种平等仅限于权利与法律意义上的平等,与经济和文化优势无关。你可以这样理解,我们这个世界就如同一座高山,当你的父母生活在山顶上时,你当然会出生在山顶上,注定你不会生活在山脚下;当你的父母生活在山脚下时,注定你不会生活在山顶上。一般情况下,父母的位置决定了孩子的人生起点。”

大多父母认为孩子出生在山脚,给孩子享受山顶的生活,孩子长大后就能拥有山顶的人生。然而大家却忽视了,家庭的培养还是在山脚。即使父母怎么努力孩子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最终孩子的命运由还是由孩子的行动决定,而绝非完全由父母的想象决策决定。

第一封信中,洛克菲勒给儿子讲解了自己从一个身无分文的穷人是怎么变成一位富有的商人。并给儿子讲解了人只有依靠自己,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如果依靠家庭父母留下来的财富,终有一天会变得一无所有。

其中还举例了史泰龙遭受1000多次拒绝的案例与自己怀着梦想最终成为富豪的方法,我们不难看出,其实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梦想。只是实现梦想的方式不同而已,有时候不仅反思。现在的育儿方式真的正确吗?

孩子从出生到入学,大多数家长从未对孩子有所要求。哪怕是孩子主动洗碗,扫地都会遭到父母的拒绝。然而“人只有依靠自己”在现在的家庭中活活变成了一句空话,等到入学的时候又需要让孩子依靠自己来学习。

形成习惯的孩子们如何来适应,又如何来明白呢?不是指望家长给予答案,就是做起默默发呆,甚至用偷懒来提交答案。


洛克菲勒留给儿子的38封信简介(5分钟讲解洛克菲勒给儿子的38封信让抚育之路从此不再迷茫)(2)

“我的信条是:我不靠天赐的运气活着,但一定是策划运气发达。我相信好的计划会左右运气,甚至在任何情况下,都能成功地影响运气。”

洛克菲勒的启发:机会是自己闯出来的

很多人会有这样的错误认识:有好父母就会有好前程;嫁个好人家就会幸福;有个当官的亲戚人生就会很成功……很显然,这些人是将自己的人生寄托在别人身上。其实,人生的一切不能靠别人,只能靠自己。俗话说: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自己的道路自己走,只有自己为自己奋斗,才能为自己创造美满的人生。

是什么给孩子充分的信心能够过度地去依靠父母,是父母生活中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

孩子上学,本子一买一堆。造就孩子写作业一个本子写几个字,一支笔写两次。因为过于的富裕,所以造成多余的浪费。

书包一年两换,书包也就失去了它原有的价值。本就是一个装载书本的物品,逐渐发展成为了炫耀的工具。这些都是孩子本来就知道的吗?当价值本身变味,孩子也就失去了价值的体会。

过多的照顾,已经磨灭孩子闯荡的信心。每次学校组织节目,家长不鞍前马后,东奔西跑,最后在忙碌中孩子成功演出。而家长则喊出口号:“让孩子有一个有意义的童年”试问这样的童年有意义吗?

由于从小就不知道机会需要依靠自己创造,大学毕业就等于失业。太多太多的学生都会盲目问自己应该干什么?

他们真的没有想法吗?他们不是没有想法,而是他们已经丧失闯荡与寻找的勇气。只好再次听从父母的意见随波逐流。

总结:要想孩子今后能够把握自己的人生,父母过多的干预只会让他们迷失自我。依靠自己体现自己最终才能实现自己。


洛克菲勒留给儿子的38封信简介(5分钟讲解洛克菲勒给儿子的38封信让抚育之路从此不再迷茫)(3)

洛克菲勒的启发:天堂与地狱只在你的一念之间

洛克菲勒是用“天堂”和“地狱”来区分的——你喜欢,你就活在天堂,不喜欢,你就活在地狱。洛克菲勒还告诫他的儿子:一定要为自己营造一个快乐的工作状态,这样才能远离“地狱”,才能做好工作。

做作业,练字时,加班中,背书时,是否都如同生活在地狱之中呢?孩子是否也有厌学,你是否也有讨厌上班的时候。

佛家有言:一念天堂,一念地狱。洛克菲勒告诉儿子,如果你把工作当成你进步的源泉,那么你将不会感觉枯燥,如果你把工作当成生活的成本你将痛苦无比。

同理学霸学神在学习的时候,他们会感觉痛苦吗?有时看见新闻说某同学特别喜欢读书,喜欢练字,喜欢背古诗时,我特别不理解。这些在我们看来需要耗费大量脑细胞的事情,他们却可以乐此不疲,甚至还能津津有味,如同久旱甘露般的兴奋。

直到看见洛克菲勒写给儿子的信事,我从恍然大悟。一个人对于一件事的第一印象很重要,就如同我阅读这本书时,我抱着的目的是给孩子一个更好的教育。所以每当我看完一章后我都能回味很久,甚至在大脑里不停地琢磨。然后寻找资料论证等等,简直可以说是废寝忘食。然而让我去做一件对反感的事物时,我就感觉枯燥无味,每呆一分钟都感觉是一种折磨。

众所周知,工作、学习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权利,至今仍保存完好,它是最有效的心灵滋补剂,是治疗精神病症的良药。勤奋学习、工作可以使我们的心灵得到修复,让生活和心理得到补偿,当你的精神专注于一点,心中只有自己的事业时,其他的不良情绪就不会侵入进来。而懒散的人们,空虚的人们,其心理是空荡荡的,四门大开,不满、忧伤、厌倦等各种负面情绪,就会乘虚而入,侵占整个心灵,挥之不去。


洛克菲勒留给儿子的38封信简介(5分钟讲解洛克菲勒给儿子的38封信让抚育之路从此不再迷茫)(4)

洛克菲勒的启发:拖延和逃避是一种恶习

有位聪明的人说:“教育是一个拥有丰富内涵的概念,但是教育本身不能教会你事物的全面。”这位聪明的人向我们展示了一条真理:你接受的教育再丰富、再博大精深,但是没有行动,世界上最实用、最美丽、最可行的哲学也没有办法执行。

很多人都承认,没有智慧基础的知识是没用的,但更令人沮丧的是即使空有知识和智慧,如果没有行动,一切仍属空谈。行动与充分准备其实可以看成是相对立的两个方面。任何事情都必须适可而止。为了准备得更加充分却迟迟不去行动,最后只会徒然浪费时间。换句话说,事事必须有节制,我们不能落入不断演练、计划的圈套,而必须承认现实:不论计划有多周详,我们仍然不可能准确预测最后的解决方案。

看到这一章,我不禁在思考。下班回家后对孩子的教育永远停留在口头,对孩子的规划永远停留在纸上。

军人都是令人羡慕的目标,他们从来没有拖延二字。无论是起床,吃饭,训练,就连洗漱都可以安分按秒完成。

然而现实生活中的拖延又是如何而来的呢?第一种是传承,第二种是思想的懒惰。两者的结合让我们生活在拖延之中,并且不能自拔。

要想避免拖延,把行动记在心里。要想读书,立刻行动。只要行动了,你就会得到书本上的知识。要想锻炼身体,离开开始去做。那么只是装模作样地运动10分钟,身体也会感谢你这一会的运动。

曾经在部队的生活,让我体会到对付拖延的最佳方法。那就是想到就做,做了以后再总结。尤其今后唉声叹气地后悔,不如做了避免今后的后悔。

通过观察发现,经常把马上、等会、等有等待的含义的词语放在口头的人,基本上都是无法及时完成认为的人。

给孩子说开始做作业,然后利用自己的行动让孩子感知的父母。通常孩子都没有拖延的习惯,因为他们能感知父母在行动。而自己也必须开始行动,否则父母只是口头说说没有行动表现的孩子就会产生拖延。

没有行动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的坏习惯:总是安于现状,拒绝改变。爸爸认为这是一种深具欺骗和自我毁灭效果的坏习惯,因为一切都在变化之中,正如人会生死一样,没有不变的事物。但因内心的恐惧——对未知的恐惧,很多人抗拒改变,哪怕现状多么不令他满意,他都不敢向前跨出一步。看看那些本该事业有成,却一事无成的人,你就知道不同情他们是件很难的事。

拖延是因为人的惰性在作怪,每当自己要付出劳动时,或要作出抉择时,我们总会为自己找出一些借口来安慰自己,总想让自己轻松些、舒服些。有些人能在瞬间果断地战胜惰性,积极主动地面对挑战;有些人却深陷于“激战”泥潭,被主动和惰性拉来拉去,不知所措,无法定夺……时间就这样一分一秒地浪费了。


洛克菲勒留给儿子的38封信简介(5分钟讲解洛克菲勒给儿子的38封信让抚育之路从此不再迷茫)(5)

洛克菲勒的启发:有竞争才会有发展动力

如果说让父母最焦虑的事莫过于高考,然而高考的本质就是从成千上万的人中脱颖而出。可是如今的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总是说现在不好好读书以后就考不上好大学。

却从来没有告诉孩子你面临的是什么?拥有竞争的心态才能让自己不停地进步,否则只能沦落为平平无奇的一员。

一个人如果没有了对手,他只会是一个平庸、碌碌无为的人;一个行业如果没有了对手,它就会丧失进取的意志,安于现状而逐步走向衰亡;一个群体如果没有了竞争对手,他就会丧失活力,丧失生机。所以,只有竞争才有发展、才有活力、才有进步。

读书也是如此,在班级里如果没有对手就会骄傲。因为孩子无法放眼全校,全市,全省。同样的如果没有上进之心,孩子就会变得盲目。

如何培养孩子的好斗之心呢?其实从比赛吃饭,到比赛跑步,一直到比赛读书,做作业等等都是从小培养孩子拥有一颗上进心的方法。

每一个人都有一个不服输的心理,只是在成长过程中被父母隐藏。慢慢走,别摔跤。慢慢吃,别噎着等等,其实都是在让孩子放弃。一旦慢慢形成,那么安于现状就开始慢慢地在孩子心理生根发芽。

老鼠天堂实验证明了竞争的用处,把一群老鼠放进一个衣食无忧的空间里,结果最终老鼠却走向灭亡。成年人都懂得居安思危,然而很多家长却无法把这种思想告诉孩子。甚至很多家长不愿意让孩子面对,现在想想这是一种多么可怕的想法。但现实生活中却有太多太多的家长在这样地去做,而且掩饰得很完美。


洛克菲勒留给儿子的38封信简介(5分钟讲解洛克菲勒给儿子的38封信让抚育之路从此不再迷茫)(6)

洛克菲勒的启发:学会利用贷款的力量

这是洛克菲勒写给儿子的一封鼓励信。俗话说“无债一身轻”,但洛克菲勒却鼓励儿子举债。这种有悖常理的做法正彰显了洛克菲勒的智慧。

这一章给我感受最深刻的是金钱的意义,首先问问自己孩子,一元钱的价值是什么?同时问问自己,一元钱对于自己的价值又是什么?相信很多孩子不知道,即使孩子读到高中能明白的也没有几个。

一个家庭最怕的就是与孩子谈钱,甚至不屑谈钱。认为钱是万恶之源,当孩子拥有钱以后他们就会停留在学校旁边,甚至进网吧,利用钱干坏事等等。

然而洛克菲勒告诉儿子,你可以把10块钱分成5份。一份是上帝的,一份存起来,一份投资,一份做慈善,一份才是自己能支配的。

看看给予孩子钱后,能告诉孩子应该怎么去支配金钱。这才是父母正确地教导孩子使用钱的方式,当孩子明白如何使用钱以后。那么就不用担心他们乱用,并且可以越来越富有。

现在来谈谈贷款,谈到贷款我就会想到恐婚一族。中国人的第一次贷款都是房贷,甚至有的人一辈子唯一的贷款就是房贷。

许多人前怕狼后怕虎,不敢借贷,不愿举债,从而耽误了许多赚钱发财的机会。美国有一位商人说过这么一句话:真正的商人敢于拿妻子的结婚项链去抵押。这不正是提醒人们在经商过程中要勇于借贷吗?

借贷有风险,但是通过借贷也是一种动力。多少人有了借贷后,他们工作更加努力了,多少孩子读书有了借贷以后,他们都考上研究生了。这就是借贷的力量,所以除了读书以外,我认为给孩子讲清楚金钱的力量才是最重要的,否则书再多也是纸上谈兵。

关于洛克菲勒给儿子的信件,由于章节太多。如果你喜欢本文章,请给本文章点赞。后续我讲会继续讲解。你的关注与点赞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