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建德江孟浩然作者资料(孟浩然宿建德江的写作背景和赏析)
孟浩然的简要介绍
孟浩然(689年—740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唐代著名山水田派诗人,世称“孟襄阳”。孟浩然的诗多风格清丽,韵律和谐,淡中有味,含而不露。与盛唐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的杰出代表王维合称为“王孟”,孟浩然与王维不仅在诗作的风格上有很多的相似之处,两人还是忘年之交,情谊深厚。
孟浩然诗作风格
孟浩然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第一人,早年隐逸的生活让他有机会观察自然景物中的韵味,形成了独特的诗风。孟浩然一生经历比较简单,摇摆于隐逸和求仕的矛盾之中。他的诗歌创作题材也相对单一,在描写如画的山水田园风景时,多遵从自我内心的感受。孟浩然十分喜爱陶渊明和谢灵运的诗作,这可能是他以五言诗见长的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
孟浩然的代表作
孟浩然流传至今的诗作大约260首,其中《春晓》、《过故人庄》、《宿建德江》、《夏日南亭怀辛大》和《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和《岁暮归南山》等是他的代表作品。
《宿建德江》写作背景
参加科举未能如愿
开元十六年(728)冬,孟浩然前往长安准备参加进士科考试。次年正月参加考试,科考落第。孟浩然此时年近四十,这次科举考试失败让他对未来充满彷徨与迷惘。他并未立刻离开长安,虽然孟浩然是第一次到长安参加科举考试,但当时他已经是一位非常有名的诗人。在科举考试之后,孟浩然常与文坛名士来往。在长安度过了一年左右的时光后,他返回家乡襄阳。
再次前往吴越
孟浩然一生都在仕与隐的矛盾中寻找自我,他在科举考试前曾经在江南漫游数年。这一次回到故乡本想归隐,但又被求仕的想法左右,在家乡他的心并不安稳。开元十八年(730),在烟花三月之中,孟浩然从襄阳到武昌启程前往扬州,李白在黄鹤楼下送别了这位挚友,写下名篇《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孟浩然一路走走停停,其间还生病休整了很久,才再度启程,到达扬州时已经是这一年的岁末。开元十九年(731)八月孟浩然在钱塘江畔欣赏过钱塘大潮后,溯江而上,向西游览。
夜宿建德
孟浩然沿江而上,先后经过富阳和桐庐等地,他在桐庐还度过了一个孤单的除夕。开元二十年(732年)正月初,孟浩然离开桐庐,一路往建德而去。
离开桐庐不久,两岸山势险峻,江水在峡谷中奔流。孟浩然站在舟头望去,天蓝水清,青山叠翠,美不胜收。孟浩然向船家询问,船家说这里是七里滩。因为峡谷两边山势陡峭,不能拉纤,船要溯江而上,依靠船工摇橹之外,主要靠峡谷之中的风力来推动行船。于是有谚语说:“有风如七里,无风如七十里”。
孟浩然所乘行船在通过七里滩时,遇上正合适的风力,顺利出了峡口,再往前就进入建德江段。天色渐晚,客船行至建德城外。这里江面开阔平静,与桐庐江上的风光截然不同。傍晚水面泛起雾汽,这一夜行船将停靠在江上小洲。
舟泊烟渚
孟浩然独自坐在船头,看着四围旷野茫茫,江水汩汩流淌。天色越来越暗,远处的山峦已经消失在夜色之中,明月当空,一缕新愁涌上诗人心头,独自来到山水秀丽的越地,此刻身边没有一个亲友,故乡的思念、仕途的失意和未来的茫然混成一片,在他的心中翻涌起来。
平静如镜的江面上倒映着月亮清晰的影子,无所依傍的诗人,看着这轮月影倒觉得带着几分亲近。月夜空灵的景色和涌动的情感促使孟浩然写下了《宿建德江》。
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宿建德江》赏析
《宿建德江》是一首格调清丽的写景五言绝句,抒发了诗人漂泊异乡的惆怅和困顿的情感。诗人通过选取“舟”、“日暮”、“烟渚”、“野旷”和“月”等景物,营造出一种忧愁清冷的氛围,表达诗人的离愁别绪,以及诗人对前路感到茫然的困惑。
日暮时分本应该归家的时刻,诗人独自夜宿在一叶孤舟之上,家乡远在千里。为何要漂泊在外,还不是心中不甘就这样隐逸终生?科举失败,并不意味着没有机会走向仕途,诗人开始游谒寻求新的机会。人生已走过四十多年春秋,年华已逝,再也不是年轻时候的自己,可求仕之心在中年时反倒强烈起来,真是矛盾。
在《宿建德江》中,“客”就是诗人,他是漂泊异乡的客人。他是这首诗的主体,所选的景物与他的主观感受非常契合。
分句赏析
起句“移舟泊烟渚”,经过一天的行船,傍晚来到建德城外,将船停泊在小洲旁。春季的夜晚水汽蒸腾,小洲被水雾笼罩。诗一开始,诗人就渲染出有些伤感的情绪。
第二句“日暮客愁新”,天色将晚,在一片缥缈之中,这首诗的主人公悄悄登场。诗人没有掩盖自己的情绪,直白地告诉读者他此刻忧愁的心情。他的忧愁来自旅途的困顿么,是来自对家乡的思念么,也许这些都有。但是还有更深一层的意思是诗人对未来的担忧,所以“客愁新”,“新”是诗人的前路,漫漫前路,上下求索,却还是没有看到希望。此次漫游吴越之地的目的,一是想通过游览青山秀水来排解心中忧愤,寻找一些慰藉;二是依旧想通过干谒找到入仕的途径。其实,孟浩然非常清楚,第二个目的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用山水慰藉心灵只能让他获得短暂的轻松。
第三句“野旷天低树”,太阳西沉,光线昏暗,茫茫旷野像是与天空连接在一起,远处的天空竟然显得比近处的树木还要低。这里对旷野的描写让人感受到的不仅仅是空旷,甚至还有一些压迫。就像诗人此刻的感受一样,游览山水固然快乐,但他始终无法真正地洒脱。
第四句“江清月近人”,当诗人感受到孤独与无助,周围没有亲友可以倾诉。只有夜空的明月映在江面上的倒影让人觉得亲近。古代文学作品中“月”往往是情感的象征,思人思乡都把情感寄托给明月。明月无声,静静地听着诗人诉说内心的愁苦,江水东流,用汩汩的水声宽慰诗人焦灼的心绪。
小结
孟浩然是一位优秀的诗人,他可以熟练地选取出能够准确代表心中所想的景物,辅以娴熟的写诗技巧,不用过多的笔墨就能点染出一幅淡然隽永的图画。他是不那么豪迈的盛唐诗人,更多的是清丽与恬淡,他的诗文中更多的是表现个人的感受。在中国古代诗歌体系中,他用这种独特的方式为自己留下了一席之地。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