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行山水画(舒勇每日一画一起向未来)
2020年初的新冠肺炎疫情直到今天,仍然深刻影响着世界的每个国家,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各国人民同舟共济、抗击疫情,在为拯救生命的精神感到可歌可泣的同时,也让人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如今全世界人类已是命运共同体。2022年2月,恰逢中国的春节,奥林匹克的圣火再次从雅典传递到北京,北京冬奥会高高点亮了象征着和平、友爱、光明的生命之光。当冬奥会精神与抗疫精神交织在一起时,不仅让人类再一次领悟生命至上的内涵,也给人类增加了拼搏的勇气、团结的力量和未来的希望。北京冬奥会是在全球疫情与百年变局叠加的特殊时代,人类社会正常交流与往来遭遇巨大困难的特殊历史时期举办的,所凝聚的奥运精神与抗疫精神高度契合,呈现人类文明交流互鉴的文明对话新盛景,谱写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新篇章。
从2020年1月26日启动“每日一画 致敬战疫英雄”主题艺术行动的民进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舒勇,在冬奥会开幕的那一天发布了自己最新创作的每日一画系列《一起向未来》主题作品。在舒勇笔下,他把抗疫精神与代表奥运精神的冰墩墩和雪容融、五环等形象与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建筑物、景观等结合起来,借助在不同雪景中自由翱翔、奔腾、跨越的奥运吉祥物,营造的浪漫超现实主义画风向全世界展现了人类面对困境、战胜挑战的决心和信心,传递出当下全球需要的乐观向上、奋发进取的精神风貌,开阔开朗的胸襟气度,以及对人类文明的崇尚和发扬。同时,画作中代表现代文明的形象与中国传统文化交相辉映,艺术而形象的表达文化交融互通的和谐大观,聚焦抗疫精神与奥运精神,表达对人类生命至上,命运与共的礼赞、对坚毅精神的颂扬。表现出人类虽然在经历新冠疫情流行的黑暗时期,只要世界各国人民同舟共济、守望相助,必将走向光明美好的未来。
舒勇说,一场世纪大疫,让世界人民真正理解一起向未来、命运共同体的意义。第七十一届联合国大会主席彼得·汤姆森曾经指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人类在这个星球上的唯一未来。在全球性疫情尚未得到彻底控制的危情下,北京冬奥会分毫不差的准时开幕,简约而精彩的展现了自然之美、人文之美和运动之美,焕发出人类战胜疫情的强大力量,再度凸显了生命本身的价值与意义。特别是当他看到焰火在空中绽放出绚烂的奥运五环时,他连日来心中所有的阴霾一扫而光,瞬间豪情万丈,即刻就有了创作的冲动,于是就开启《一起向未来》系列的创作。
无论是冬奥会开幕式的精彩绝伦、吉祥物的敦厚可爱,还是奥运健儿的精彩发挥,都受到了广泛瞩目。舒勇坚信2022年北京冬奥会可以成为人类摆脱和超越疫情的标志性事件。冬奥会的冰雪体育竞技从来就不只是一种运动形式,更是一种文化,是一种跨越地域、种族和语言的对话,也是人类探勇往直前的冒险探索精神。舒勇希望通过自己的画笔记录冬奥这个让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这一里程碑事件,让冰墩墩与雪容融带你读懂中国!借助可爱的冰墩墩与雪容融来讲好中国冬奥故事。
“讲好中国故事”——舒勇每日一画行动,弘扬中国抗疫精神的“美术日历”
疫情以来舒勇每天为战斗在一线的医护人员创作一幅中国画作品,直至疫情结束,以此来致敬英雄,至今已经近760幅,这是真实记录中国和世界抗疫斗争史的一部“美术日历”。舒勇以抗疫精神为核心内容,用中国画的形式展示可歌可泣的抗疫中国画卷,而在这幅长卷中,随着时间的推移,美丽无边的山川风光、英勇无敌的人民形象、寓意美好象征的中国文化、代表当时标志性的历史事件,以及国际视角的人文、场景,集合一系列人们熟悉的建筑、形象、图案融入到一个个极具想象力与代表性的系列作品中。
时间是有刻度的,但又无法丈量。放在历史的长河来审视,舒勇“每日一画”的坚持和坚守,不仅在当下这场席卷全球的灾难中具有愚公移山、水滴石穿的精神力量,而且在整个世界抗疫史上和美术发展史上,都具有独一无二的标志性意义。这批诞生于新冠疫情灾难中的绘画,不仅将为夺取抗疫斗争胜利提供有力的价值引导,也将成为中国画发展历程中具有创造力的作品,引导人们不断攀升精神与审美的高度。
目前,抗疫斗争仍未结束,舒勇“每日一画”还在继续。这种旷日持久的“未知数”和“拉锯战”,对艺术家的心思、心情、心力都是极大的考验。舒勇用艺术家的悲悯,将一个伟大的民族精神以艺术的方式进行浓墨重彩的表达,努力让灾难中恐慌的人们看到明天和希望。在这个过程中,也让舒勇找到了作为一名文艺工作者的使命。舒勇表示:“作为文艺工作者,我已经做好了迎接艰苦创作的准备。也期待更多人加入到我的创作中,共同携手,静待云开疫散、春暖花开!”这部讲诉中国抗疫故事的“美术日历”,一定能常画常新,进入一个更加广阔、更为壮丽的新天地!
来源: 中国新闻周刊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