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具变量怎么解决内生性问题(变量本土时代如何生存发展)

工具变量怎么解决内生性问题(变量本土时代如何生存发展)(1)

经济学家何帆新作《变量:本土时代的生存策略》中,一个重要的新词就是“本土时代”。何谓“本土时代”呢?书中指出,本土时代是与全球化时代相对照的。

本土时代当然绝不意味着闭关自守。我的理解是,全球化时代的主题是“以外促内”,而本土时代的主题是“以内促外”。按照本书的概括,在全球化时代,我们期待的是借船出海,跟国际惯例接轨,用对外开放促进国内改革。而在本土时代,我们要造船出海,建立自己强大而牢固的经济社会体系,从内在的自我深处,找到更雄厚的基础和更强大的力量。本土时代的界定,和2020年政府提出的“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有异曲同工之妙。

书中指出,在本土时代,要生存下来并发展壮大,无论是个人、企业还是国家,都要反复追问五个问题:一是怎么活下去?二是怎么降低风险?三是怎么加速创新?四是怎么面对非议与歧视?五是怎么对自己人更好一些?要回答上述五个问题则要进行五项修炼:一是唤醒本土力量;二是构建本土网络;三是加快本土创新;四是培育本土意识;五是实现本土福祉。

谁也没有想到,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的2020年,中国医用口罩产量最大的企业,是比亚迪这一家以制造电动汽车出名的企业。而比亚迪的快速转型之路,有赖于“变形金刚”式的创新,也即把一种生产能力转化为另一种生产能力,把一套组织体系改造成另一套组织体系,把已有的管理经验移植到另一个领域。同时在这种转化过程中,激活一个组织内在的强大潜力。“变形金刚”式创新又有三种主要途径,一是激发(外部压力的激发),二是转化,三是重启。何帆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自我强大的三大法则:一,如果前面有两条路可以选,就选那条更难走的路。二,如果遇到了新的劲敌,就去兵器架上找你最称手的那件旧兵器。三,学会“断舍离”。

工具变量怎么解决内生性问题(变量本土时代如何生存发展)(2)

工具变量怎么解决内生性问题(变量本土时代如何生存发展)(3)

美国学者施坚雅(G.W.Skinner)基于对中国农村市场的研究,提出了一种六边形市场区域理论,认为各类集市相互竞争与挤压的结果,最后会演变为蜂窝一样的六边形,也即一个集市同时服务6个相邻的村子。他的贡献在于,认为网络要比节点更重要。在网络方面,我们面临一个核心矛盾。一方面,网络越大,提供的信息收益与规模优势就越丰富;另一方面,只有小网络才能建立信任,而信任是一种非常宝贵的社会资本。那么在两者之间应该如何选择呢?作者指出,这世界上的大多数两难选择,其实都有第三种答案。我们不是要在大网络和小网络之间选择,而是要在大网络中嵌套一个或多个小网络,形成一种网中网的格局。尤其是当外部世界变得更加动荡的时候,我们应该更好地建立一个强联系的小网络,并随时保持和大网络的连接。

在中国社会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的过程中,居委会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但有趣的是,居委会并非最低一级的政府机关(那是街道办),而是一个没有上级主管部门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在武汉疫情期间,除了居委会之外,各类群众自发组织的群体也在抗疫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然而有趣的是,导致组织重塑的一大外力支持,却是以健康码为代表的技术创新。政府提供基础数据、互联网企业提供技术开发和应用场景、个人负责自主申报,三方合作才能建立健康码体系。即使疫情结束,健康码也不会消失,而是可能从“防疫码”升级为“公共健康码”甚至“市民码”。健康码的案例让人们意识到,很多新技术如果能够为政府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服务,这才是最广阔的应用场景。

通过在疫情后武汉的走访,何帆充分认识到,在经历了封城之后,武汉人们的共同经历带来了共同情感,而武汉人的感受,其实也是中国人在全球的感受。在本书中,记录了很多普普通通的武汉人与中国人。他们目前境遇不同、发展各异、心态纷杂,但都是在追求更好的生活。中国人在人均收入显著提升后,目前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主要集中在服务业,例如教育与医疗。本书认为,解决好看病难问题应该成为未来十年中国政府的重要政策抓手。而在本土福祉这一章中,何帆教授对父母们的灵魂三问,值得每位家长深思:“你真正关心的,是孩子的教育,还是他们的升学?”“在教育孩子的军备竞赛中,你考虑更多的是孩子,还是自己的面子?”“你从自己的经验中得出考学能够改变命运的结论,那么你所希望的是让孩子复制你的人生呢,还是让孩子替你去实现你没有实现的愿望?”

通过“变形金刚”式创新来发挥本土力量,通过构建网中网格局来培育本土网络,通过技术创新与组织变革的互动来促进本土创新,在理性客观的基础上来塑造本土意识,通过“对自己人更好一些”来增强本土福祉,构成了一套在本土时代生存下来并发展壮大的核心策略。读完这本书,我不禁掩卷沉思:如何处理好改革与开放的关系?如何把握好本土化与全球化的平衡?以及时代与社会的变迁是个体无法阻拦的磅礴大势,但时运变迁对个人的影响却会造成无数家庭的喜乐悲欢。要如何抓住时代与社会变迁的逻辑,让自己适应变化、顺势而为,甚至塑造变化呢?相信这本书会成为我们体察时代变化的重要工具。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