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外史范进中举前后变化(从54岁范进中举前后)

一、老童生范进乡试都是问题

范进何许人也,一个54岁的头发斑白的老童生,他稍稍有钱的老丈人胡屠户,经常不顾他的脸面的数落他:"我倒了八辈子的霉,把女儿嫁给你这个不争气的家伙,没有占到你的光,得到过你的孝敬,打从成为你的老丈人,只求女儿嫁个良人,过个好日子,谁曾想却往往受你拖累。许是最近我运气好,肉也卖的多,买卖做的良心,经常做善事,上天也可怜我的女儿。让你这个老小子中了一个秀才。"边喝酒边同范进诉苦。范进也不敢多言,低头哈腰,称岳父数落得对,不一会范进同岳父羞愧道名自己明日要进城乡试,没有盘缠,无法上路,囊中羞涩。还望岳父稍微给点,意思一下。

老丈人可不管范进的脸面怒骂道,你以为你中秀才凭的真的是你的本事吗?是人家看你岁数太大了。不好意思,再拒绝你。施舍给你的,你还腆着个脸的往上凑。以为自己真是个什么厉害东西。人家那些中举人的都是些有钱人,拖进数不尽的钱财,你这尖嘴猴腮的破落样,不撒泡尿自己照照。不务正业。滚一边去,一口浓痰啐了范进一脸。嚷喊道,别找老子要钱。

儒林外史范进中举前后变化(从54岁范进中举前后)(1)

老丈人骂范进

二、骨子里的懦弱血液里的奴性

54岁,在现在可是受人尊敬的年纪。被老丈人居然骂成这样,也不敢吱声反驳。可想而知范进是多么的懦弱无能,多么的让他失望。家境贫寒到抱着自家仅有的老母鸡去镇上换点米充饥,不说他骨瘦如柴,也可以看出来他多么饥寒交迫。

范进去城里去乡试的时候,是瞒着老丈人走的。没有人知道,除了家里知道,等到他回到了家里。家里人已经饿了两三天了。老娘被饿的两眼冒金星,邻里四房也没有来,说帮忙一下,借钱给他们都没有。然原文中没有写邻里四房,对他们不好,但从现在的不闻不问到下文中赶着来给送东西,就可以看出来,当时的权贵,是多么的高贵,多么的受人尊重又是多么的高攀不起。不是范进的邻居们有多么的趋炎附势,而是当时的社会,不得不这样,大家都是穷苦,人家能够保命过好自己的生活就实属不易,哪管他人过的怎样?是时代的悲哀。

儒林外史范进中举前后变化(从54岁范进中举前后)(2)

范进拍手

三、讽刺大师吴敬梓,中国的马克吐温

吴敬梓,可是曾经的大老爷出身于名门望族。却多次科举失败。也曾遭到考官羞辱。对科举制既愤恨又无奈。晚年就再也不参加科举。留下巨作《儒林外史》炽热的讽刺着当时那个时代。

一篇《范进中举》,讽刺了只为追求功名利禄,却不培养人才的科举制。大老爷范进穷困潦倒,饥寒交迫大半生。到了晚年,终于成为科举制度的牺牲品。 愚昧腐败的制度下,人性和道德一步步被腐蚀,吏治和科举,麻木着无数学者的灵魂,科举制制度下的求学士人,扛着生活的重担,精神饱受着八股文迫害。世态炎凉,官家趋炎附势,民家奴性屈服。

儒林外史范进中举前后变化(从54岁范进中举前后)(3)

吴敬梓

读了《范进中举》很多人都会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可笑的故事,就像我们常挂在嘴上的书呆子,学傻了,但其实一点也不搞笑。所有的喜剧都是悲剧。同样所有的喜剧作品也都是悲剧作品的化妆。那个时代中举的,不仅仅只有范进一个,他代表的是当时的社会科举现状,穷人进京考试的悲惨写照。

当时的中举,相当于现在的中一等奖。在其他人眼里,不过是痴人说梦,异想天开的荒诞故事。却真实发生在了范进身上。

儒林外史范进中举前后变化(从54岁范进中举前后)(4)

扇巴掌

四、中举之后,世间的美好与你环环相扣

当时的中举人就是铁饭碗,不管你是京官外调或是举人进士。要你符合这三者中的一个,你就相当于,拿到了,自助餐的入场券,期限是永久这个入场券可不好拿,首先,上行下效,还没,等发下来的时候,就有达官贵人开始预订。往下传的级数越多,预订的人就越多 ,等着入场券到了地方,还得凭着你半生的本领去获得。地方乡绅,乡里村官,你还得得到他们的举荐。当你成为了举人,你就相当于有了官身,赋税什么的,你就不用担心了。不仅有了钱,而且还有权。

举人在地方上面实际的权力非常大。老百姓们,争着抢着送鸡送鸭的给举人,就是希望自己将田产刮到这举人老爷的名下。交上一定点的挂靠费。就可以逃脱沉沉的压在老百姓肩膀上的赋税。举人也不会干让他们占便宜。坐地起价,之后自然财源广进。享受一生的荣华富贵。当世界所有的美好与范进环环相扣之时,范进却疯魔了。

儒林外史范进中举前后变化(从54岁范进中举前后)(5)

范进疯魔

吴敬梓笔下的范进疯魔之后,头发蓬蓬的散乱的披着,脸上沾满了污泥,鞋子被跑掉。眼睛浑圆向上,嘿嘿傻乐。就只顾着拍手。嘴里不停的嘟囔着中了,中了,中了。被老丈人胡屠户,一把扇晕过去。变了脸的邻居们,赶过去扶起他来,替他温柔的抹胸口,小小的使劲捶着背心,按摩着摆弄好大一会。

胡屠户也十分后悔自己下的劲太大。天上的文曲星,可是打不得的,现在菩萨真要和他计较起来,那可咋办。还急忙和村里的老郎中轻轻讨了个膏药,给他贴着。

范进浑浑噩噩的醒来,脚底下也发软。众人围着他坐一圈,都在笑呵呵的瞅着他。见他一醒都祝贺道:"范老爷,辛苦这么多年,终于高进。你刚才高兴过头了。"说话的功夫都有人给他端过洗脸水来,也有人把他跑丢的那只鞋捡过来。胡屠户也一改自己往常,对待老女婿的姿态。直声贤婿、贤婿的叫道:"刚才可不是我大胆包天敢打你,都是你们家老太太出的主意。转头又对,邻居们夸起,范进来。我这个老女婿,才高八斗,貌赛潘安,人品,学识,没有人敢说比得他的。我今后都不用杀猪了。"

范进中举,中,最高潮的部分就是范进,发疯初读,令人发笑,范进被喜悦冲昏,一个呆头呆脑,穷困落魄,众人欺负的白发老头受气包,眨眼之间,变成了人上人,骨子里的奴性,血液里的卑怯懦弱。在众人眼中已经褪去,变成了,老百姓们的摇钱树,行走的文曲星。邻居们对范进的冷嘲热讽,变成了,阿谀奉承,谄媚着、巴结着范进。不仅仅是范进的穷苦邻居。还有举人出身,做过知县的老奸巨猾张乡绅。54年对范进不闻不问,如今一中举就成了比亲人还亲的同门同宗的学生。越聊越亲近,越聊越觉得熟悉,仿佛范进就是他的兄弟一般。

刚一中举趋炎附势的人们,就如滔滔不绝的江水汹涌而来,翻着庞大的波浪,将范进吞进名利功禄的黑色大海中。世间有千千万万的读书人,我着千千万万的学子,又有多少被卷入黑色的巨海呢。

儒林外史范进中举前后变化(从54岁范进中举前后)(6)

张乡绅拜访范进

结语:

在明清时候的科举制度,不管是考察的内容,或者是考核的形式,甚至是选拔的官员。他都严重地束缚着应考者,当时的大多数知识分子,他们不讲究实际的学识能力,思想麻木呆滞,脱离了科举制创立本身所想要的学风,对,当时时代的文化,产生了非常消极的,影响,严重影响了历史的进步,文明的发展,科技的创新,许多有能力的学者往往千里马难遇伯乐,最终埋没陨灭。

人才归于灰烬 隋唐时期的科举是意在选取人才,必须得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明清时期的科举制选拔的是奴才,要求你会的却是刁钻的四书五经,八股文。真正有才华的寒门子弟无法施展才能,不学无术的贵族子弟却得以重视,尸位素餐。后来清朝废除科举制,废除的不是制度,而是制度的内容。

参考文献:

《儒林外史》

《明清科举制》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