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泽中师教育(消逝的中师教育)

《中国教师》杂志第9期推出重磅专题:中师精神与中国教师品格。

菏泽中师教育(消逝的中师教育)(1)

此专题一共收录了7篇有关中师教育的重量级文章,有:刘月霞的《 消逝的中师教育留下了什么》,刘旭东的《 中师的学术品格与人文情怀 》, 陈立武的《中师教育的成功经验及其启示》,汪政的《 那时的中师,那时的语文》,汪拥军《 从放牛娃到省实验中学校长——一位中师生的成长故事》,李兴旺的《 三年中师,一生守望 》,向其坤的《 “中师功夫”是怎样炼成的》。

菏泽中师教育(消逝的中师教育)(2)

经过《中国教师》杂志授权同意,《中师生》公众号将分期转发上面的文章。昨天,我们发布了刘月霞的《 消逝的中师教育留下了什么》。

文章认为,中师虽然成为了“历史”,但是,我国中师教育留给我们很多值得总结和反思的内容。

第一,取消“中师”的策略值得反思。

第二,中师的录取方式值得参照。

第三,中师课程的设置思路值得借鉴。

第四,中师学生的培养重点和方式值得学习。

文章指出,当今高师院校毕业生虽然在校期间学习、掌握了系统扎实的学科知识,但是很多中小学校长仍遗憾地认为一些学生教学基本功不足、教学实际能力匮乏,难以胜任教师的岗位要求,需要重新进行系统培训。足见高师院校的人才培养任重道远。

刘月霞老师的文章发布后,在中师生群体中引起发响。

菏泽中师教育(消逝的中师教育)(3)

网友“云龙游子小丁丁”留言 说,已过半生忆中师:至今都记得,当时教室里的标语:“忠诚党的教育事业“,“面向农村,面向基层,做合格的小学教师“。青涩满满,记忆满满

网友“Neil”留言 说,

其实现在的大学上课基本上都是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的。大学生就业也是多元化的,师范院校也好,财经院校也好,工科院校也好等都有先拿个学历去其他行业发展的,考研换专业等等的。主要还是看有的想不想去干这个行业。不是原来了我读了师范专业,我一辈子要去教书了!

菏泽中师教育(消逝的中师教育)(4)

网友“读书”留言 说,本人当年1986复读了一年,仍然没有考上中专,最后上了高中,后考上大学。文章的绝大多数观点,都认同。

但是有几点认识也想表达一下:

1、大学生不如大专生,大专生不如中专生,当年这种说法有一定代表性,文章的学者虽然没这样直白地表达,似乎也有这层意思。但这样说不公正不客观,甚至不厚道。两两对此,要区分对比要素,也要看长远发展。刚一毕业,单纯比三字一话,大学生肯定完败给中专生。把时间轴拉长再比,恐怕下结论就得慎重。

2、文章中没有表达但现实中很有市场的观点:这是一群错过了北大清华的人才!这张说恐怕有点高估了自己。可以查阅一下资料,当年一个县能考上几个北大清华?更别说一个乡镇一个中学。考上中师的人脑子一定是聪明的,但还没聪明到“绝对是清华北大”的材料。

3、初中和高中的课程比,无论是广度还是难度,都不可同日而语。初中能门门满分(或近似满分),高中可能数理化勉强及格,上过高中的人都懂。

4、当年的中师教育的确有很多可取之处,但对中师的关停并转也是大势所趋,尤其是办的比较好中师升格为高等专科学校,中师优良的传统还是延续下来了。

一代中师生,为中国基础教育所做的贡献有目共睹。我们纪念中师教育,研究中师教育,不是要讨说法,而是要将中师教育好的做法,优秀的传统继承下去,将中师精神发扬光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