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张淼(当老师是件幸福的事)
石榴云/新疆法制报记者 龚彦晨
2022年,教育部公布第二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由新疆警察学院张淼教授领衔的新疆警察学院反恐理论与实务教师团队成功入选。
张淼,新疆警察学院教授、博士、学院公安民警心理健康服务中心主任、公安部特聘心理专家。回顾自己从民警到教授的历程,张淼说,一切要从一场“邂逅”说起。
一场“邂逅”
1996年,脱下军装的19岁和田姑娘张淼,穿上了警服,成为和田地区公安局的一名交通警察。1999年,张淼被调往兵团第八师石河子市公安局城区分局,成为刑警大队的一名技术民警。
2003年的一天,张淼被城区分局政委叫到办公室谈话。办公室里,除了政委,还有一位老人。此时,政委需要接听一个电话,张淼便带老人去旁边办公室等待。
聊天中,老人对张淼的经历颇感兴趣。
“有没有想过当心理咨询师?”老人突然问。
“没有,我觉得刑警队挺好。”张淼说。
“我觉得你很适合。”老人意味深长地说。
后来,张淼通过政委介绍得知,老人是石河子大学著名心理学教授仇银全,此次到城区分局是和政委商量确定公安民警心理咨询师人选。在他看来,张淼符合所有条件,是心理咨询师不二人选。
“转行”的第一步是学习。
为了完成任务,张淼来到石河子市绿洲医院临床心理科学习,时任科室主任吕淑云是她的老师。老师的教导加上自身的努力,张淼进步飞快,在医院学习的第八个月,她主笔的一篇临床心理方面的论文就发表在了权威杂志上,得到大家的一致认可。
结束学习回到单位,张淼迅速投入到工作中。在她和同事们的努力下,城区分局建立了西北五省区第一家公安民警心理咨询室。
两个教学场
为提升全疆公安机关的心理咨询力量的培养建设,2006年,张淼作为特殊人才,被调入新疆警官高等专科学校(现新疆警察学院),负责大学生心理健康咨询与辅导中心。
“对警校学生来说,学校的警务化管理,高强度的训练,以及自身背负的学业压力,都会作用到他们的心理上。”为此,张淼带领团队制定了一项从学生入学到毕业的系列心理辅导(干预)计划。新生入学后,有团队建设训练,有职业生涯规划讲座,有贯穿4年、与课程紧密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有毕业前的就业指导,此外还有针对特定群体的专项辅导。
2020年时,针对学生特殊时期的心理健康状况,除了每天“八点半”心灵之约、心理沙龙外,张淼还发起了“分享幸福时刻”的活动,要求学生每天分享“三件好事”。
2020年疫情防控期间,张淼老师接听心理援助热线电话。图片由本人提供
除了学校的教学、心理辅导工作,张淼还有一项工作,就是为各级公安机关培养心理健康辅导员。为此,她经常带着团队,奔波在天山南北,为基层单位的心理健康辅导员送教。
三个舍不得
2018年,张淼拿到中国人民大学哲学博士学位。
此时,内地多所高校向她抛出橄榄枝,除了丰厚的收入,还包括配偶工作、子女入学、住房等福利,但张淼还是回到了新疆警察学院。
她说,她有三个舍不得。
第一,舍不得这身警服。“从19岁穿上它的那一天起,警服就已经和我融为一体,我实在不敢想象,脱下警服的我是什么样子。”
第二,舍不得新疆警察学院。“从石河子到新疆警察学院,从一名普通民警成长为教授、博士,是学院给了我这个机会,给了我这个平台,让我发挥出自己的能力。”
第三,舍不得新疆。“新疆是一片热土,是我从小生活的地方,我的一切成绩和荣誉,都是这片热土所孕育的,我舍不得离开她!”
16年里,张淼先后发表心理学专业论文40余篇,其中23篇核心期刊,出版专著1本。相继主持国家级课题2项,省部级课题6项,厅局级课题15项,参与国家级、省部级、厅局级课题7项。
16年里,由她陪伴成长的学生已经遍布全疆,在各条公安战线上奉献自己的力量。由她培训、送教的心理健康辅导员也为一线民警送去“心”关怀。
“这些年,看着我的学生、学员们在我的帮助和陪伴下成长和进步,我有满满的成就感,当一个老师很幸福。”张淼说。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