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刘备有了诸葛亮还没有一统天下(诸葛亮为什么没有统一三国)
说起三国的刘备,自然就会想起他手下的两个重要谋士,诸葛亮与庞统。刘备在荆州的时候,司马徽就对刘备说:
“卧龙凤雏,得其一者便可安天下!”
结果刘备运气好,两个都得了。
跟庞统比,诸葛亮似乎更加重要,是刘备手下最重要的谋士,当然,也可能是庞统死的早的原因,蜀汉所有的担子全压诸葛亮一人肩上了。但是即便刘备幸得此二人,也没能统一天下。
其实不能怪刘备无能,他能崛起,跟曹魏、孙吴并列做到三国鼎立,已经不错了。
曹操出身官宦世家,从小耳闻目染,善用权术;孙策打下了一片基业给孙权;刘备,除了有个汉室后裔的空名,啥都没有。刘备能建立蜀国称帝,全靠白手起家,讲真还是不错了。
刘备死后,蜀国全靠诸葛亮当家,面对两个劲敌,诸葛亮的确心有余而力不足。
我们的伟大领袖毛主席经常研究历史,他喜欢从历史中学习古人的经验,三国就是毛主席爱研究的历史之一。对于诸葛亮为何没能统一三国,毛主席一针见血指出:他从隆中对开始就错了。
东汉末,诸葛亮隐居隆中等待有缘人,当时徐庶建议刘备去找诸葛亮出山,刘备恭恭敬敬地前后三次去拜访诸葛亮。诸葛亮感刘备诚意,第三次时终于相见,并给刘备分析了天下的形势,建议他先取荆州再取益州,与曹、孙两大势力形成鼎足之势后,再取中原。
这是诸葛亮一开始为刘备定下的宏伟蓝图,刘备也照办了。然而这里有个很大的缺陷,规划一开始就错误,后面的路想拨乱反正就不容易了。
像所有三国迷都在分析总结诸葛亮失败的原因一样,毛主席也在仔细研究,他说诸葛亮:
“其误始于隆中对,千里之遥而二分兵力。其终则关羽、刘备、诸葛三分兵力,安得不败。”
诸葛亮一向的观念就是,曹操的势力久且大,单干是干不过的,要联合孙吴一起抗曹才是正经出路。在后来所有的战略决策中,诸葛亮始终奉行联孙抗曹,直到他死前最后一次北伐,他也是坚持这么做的。
孙策孙权两兄弟自然也是对天下有野心的,但是他们明白“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孙吴政权虽不太待见刘备,两方势力也摩擦不断,但双方都知道,论单打独斗,他们谁都打不过曹操。
诸葛亮让刘备先占荆州和益州是没错的,这两地位置好,对蜀汉有利,可同时占了之后,却遭遇“千里之遥而二分兵力”。且孙权也很想得荆州。荆州,便成为孙刘两家一块心病。不用联合抗曹的时候,孙家便会攻荆州。
蜀汉本来就弱,也没啥人可以用,还要分开镇守荆州和益州,不是在向敌人昭告自己的缺点吗?
赤壁之战,刘孙合作不错,取得了里程碑式的胜利,刘备占了荆州四郡又向孙权借南郡,借了他不想还了。诸葛亮也没意识到,这事在孙权心里会埋下仇恨的种子。
刘备打下益州后,还从曹操手中夺得了汉中,这下刘备开始飘了,认识曹操这么多年,竟然第一次正面打败了他,以为自己真的变强大了,考虑事情也没有那么稳妥了。荆州那么重要的地方,刘备和诸葛亮竟然让关羽去守。
而关羽向来看不起东吴,根本不愿意执行诸葛亮的连孙抗曹计划,一不小心就丢了性命,失了荆州。关羽一死,刘孙只有彻底反目了。而关羽当时败走,也正是因为距离太远得不到及时的援兵接应。
如果诸葛亮不用关羽守荆州,或者失守荆州后,关羽能得到及时的援助,蜀汉不会失去这么一员猛将,刘备也不会气到不顾一切要复仇的地步。
然而已经有一次用错人的教训了,诸葛亮没有引起重视,街亭之战还是不听劝错用马谡,再次遭来大败。
诸葛亮在蜀汉,一直是独揽大权搞专政,用人上他常按自己的喜好来,刘备后来也发现了这点,去世前托孤时交代了诸葛亮注意马谡,话是说的刘禅不行你就取而代之,实际去找来李严与诸葛亮一起辅政,结果刘备一死,诸葛亮就边缘化了李严。
因为诸葛亮一直在打压益州出身的人才,李严就是益州人才的代表。刘备是看清了诸葛亮在用人上存在的问题,只是他也没想到他一闭眼,诸葛亮就称“霸王”了。
诸葛亮用人唯亲,在战略上还总是分散兵力,这种兵家大忌的事发生,蜀汉的败局也就扳不回来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