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兰芳与师傅斗戏(梅兰芳陪卓别林看京剧)
卓别林以中国式礼仪向马连良问候
美国影坛喜剧大师查理·卓别林,以其经典作品《淘金记》《摩登时代》《大独裁者》《舞台生涯》而饮誉世界。早在1915年9月,卓别林的喜剧片就已在上海公映,当时,报纸上几乎每天都刊登他主演的电影广告,观众们亲切地称他为“滑稽大王”“快活大王”。
1936年,《摩登时代》在美国刚一上映,就被一些人斥责为“具有政治色彩”,当时卓别林对该片票房很是担忧,于是携新婚妻子宝莲·高黛(在《摩登时代》中扮演女主角)以及高黛之母一行4人前往亚洲蜜月旅行。3月9日下午1时半,“柯立芝总统号”抵达上海,卓别林夫妇站在甲板上,留下了一帧午后观赏申城风景的珍贵照片。
下午4时,上海文艺界以国际艺剧社的名义,在国际饭店为卓别林举行欢迎茶会。因旅途劳累,卓别林在下榻的华懋饭店(今和平饭店北楼)稍事休息后,游览了南京路和城隍庙,又到老介福定制了60打真丝衬衫。5时半,卓别林匆匆赶回国际饭店,梅兰芳和著名影星胡蝶等100多位文艺界人士已早早等候在那里。卓别林与梅兰芳在1930年相识于美国,老友重逢,分外高兴,他搂着梅兰芳的肩膀,感慨地说:“记得6年前我们在洛杉矶见面时,大家的头发都是黑色的。你看,现在我的头发大半都已经斑白了,而你呢,却还找不出一根白发,这真是太不公平了!”梅兰芳听了卓氏那一番幽默、调侃的话,安慰道:“你比我辛苦,每一部电影都是自编自导自演,自己亲手制作,太费脑筋了。我希望你保重身体。”
晚宴结束后,卓别林表示很想看中国的国粹——京剧,梅兰芳便答应带他去观赏著名京剧演员马连良的表演。在梅兰芳陪同下,卓别林先去“大世界”游览了一圈,然后来到隔壁的共舞台观看了京剧连台本戏《火烧红莲寺》。剧中变换无穷的舞台背景和精彩绝伦的武戏斗剑,令卓别林倍感兴趣,连连鼓掌,赞誉这是“东方仅有艺术”。因为剧情紧凑,不允许拉幕换景,14场布景完全在熄灯的一刹那间完成变换,卓别林看了赞不绝口。他说,在国外,除莎士比亚的戏剧在演出中有此换景手法外,其他尚不多见。
从共舞台出来,卓别林又赶到新光大戏院观看马连良、小翠花、叶盛兰、刘连荣等人上演的全本《法门寺》。这时,正上演中表现生、旦、净、丑各展所长的“行路”一场。有人告诉卓别林,中国人看戏曲,极少拍手,而是喝彩,因此看到精彩处,他也随着观众一起不停地叫“好”。卓别林对《法门寺》中的板眼欣赏不已,在倾听马连良的大段西皮唱腔过程中,他不时地在膝盖上用右手轻轻击着节拍,十分投入。看戏前,梅兰芳向卓别林介绍了全剧的情节、每个角色的性格及表演特点,尤其着重介绍了其中的丑角贾桂。那天,演贾桂的名丑马富禄以响亮清脆的嗓子、夸张滑稽的表情,将一个奴颜婢膝、阿谀谄媚的太监刻画得细致入微,让卓别林大呼过瘾。他表示,自己非常喜欢这一舞台形象,认为马富禄演活了人物的性格,非常成功。卓别林说:“中西音乐歌唱,虽然各有风格,但我始终相信,把各种情绪表现出来的那种力量却是一样的。”
一个多小时后演出结束,卓别林迫不及待地走到后台祝贺马连良演出成功,又同演员们亲切见面。马连良来不及卸装,卓别林已经学着中国人的样子抱拳作揖,他握着马连良的手说,如果时间允许,很愿意勾上中国“小花脸”的“豆腐块儿”,穿着太监的服装扮演贾桂。最后,穿着西服的卓别林同穿靴戴帽的马连良合影留念。
离开新光大戏院后,精力充沛的卓别林游兴不减,又赴百乐门舞厅跳舞,直到凌晨3点才回到饭店休息。3月10日上午9时,卓别林带着对上海美好而又深刻的印象,返回“柯立芝总统号”,前往香港,继续他的蜜月旅行。
卓别林在上海仅停留了短短一天多时间(3个月后,卓别林在游历了香港、小吕宋、曼谷、新加坡等地后,5月12日再次抵达上海,但这次停留的时间更短,也没有惊动任何人,只在百乐门饭店住了一晚,第二天清晨又坐船转道日本回国),然而,中国永远留在了卓别林的记忆中。
1946年,他向中国电影演员黎莉莉回忆起10年前在上海看京剧,在舞台上与马连良一起跟观众见面的情形……卓别林说,中国戏剧的程式有哑剧的优点,它着重在表演,即便一整场戏只有做功而不说一句话,观众同样也能明白,中国戏剧应该保持并发扬这种传统。以至1954年7月,周恩来总理在日内瓦会议期间宴请卓别林时,卓别林仍深情地说:“我在1936年到过中国,到过上海……还看过马连良先生的戏,真是好极了!”
文并供图/周惠斌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