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牌喜剧班第十期(看金牌喜剧班知喜剧所以)

金牌喜剧班第十期(看金牌喜剧班知喜剧所以)(1)

金牌喜剧班第十期(看金牌喜剧班知喜剧所以)(2)

现代喜剧行业发展,亟需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说,未经审视的人生不值得过。未经审视的现代喜剧,常常徘徊在创作乏力、新人短缺、套路循环、急于求成而不得的瓶颈中。喜剧综艺扎堆儿一定程度上助推了现代喜剧的流行与发展,但真正能将现代喜剧作为行业“课题”来审慎梳理,从根儿上解决喜剧行业源源不断地发展自驱力,此前并没有哪一档节目能扛起这面大旗。

在总台文艺节目中心推出的《金牌喜剧班》舞台上,三位金牌喜剧导师的聚齐是难能可贵的,他们在场上场下丝丝入扣、针脚绵密的“师承”教学,真正担得起“导师”二字。陈佩斯的严苛带着“怒其不争”的语重心长,郭德纲越来越严肃的神情显然是走心了,英达在喜剧框架里跳进跳出带来更开放多元的视角。以至学员们纷纷表示,导师点评需要敲黑板划重点的地方太多,真正受益匪浅。

也许对观众来说,表演好笑就行了,不管你完不完整,过不过程。但对于创作者来说,喜剧的初心决定了你能走多远。正如陈佩斯所说:不要忘了我们演的是什么,这是根儿。用喜剧最好的创作状态来赢得笑声,才是最有价值的。一部喜剧节目的文化自信,使命担当,都在这里了。

金牌喜剧班第十期(看金牌喜剧班知喜剧所以)(3)

在喜剧传统性里求“棒喝”

无论“小呲牙”还是“大咔嚓”,都需要扎实的基本功

《金牌喜剧班》以“真正的喜剧精神需要传承”为宗旨,赛程设置也皆从“师承”二字上进行了精心布局,共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分班考核。完成40组喜剧人的集结,三位导师选人进班;

第二阶段:班内小考。导师小班授课,学员精进所学,一轮比拼分出晋级、结业;

第三阶段:班级大考。经过小班授课及各班蹭课,所学内化于胸,班级之间高手过招;

第四阶段:毕业大戏。学员在技巧之后忘掉技巧,走向喜剧创作表演的更高境界。

金牌喜剧班第十期(看金牌喜剧班知喜剧所以)(4)

目前节目已进入第二阶段,第五期首先进入的是导师郭德纲的“纲纲好”战队,看郭老师如何进行小班授课和班内小考。

从哪儿练起,郭德纲显然进行了精心考量,他选择了对学员进行“撂地”考验。

金牌喜剧班第十期(看金牌喜剧班知喜剧所以)(5)

何为撂地?

撂地,是过去底层艺人最基本的生存方式。每当庙会或市集,底层艺人会临时搭起场地,敲锣吆喝,聚拢人群,展开露天表演,使出浑身解数,只为路人叫一声好,赏一碗饭钱。

郭德纲说,“撂地”虽低,但却需要最高级的表现技能,“你能去得了维也纳,未必能在街上演得了!”“不打你不骂你,能把你口袋的钱拿出来搁到我口袋里,明天打这儿过还愿意看,这是多大的能力。”

金牌喜剧班第十期(看金牌喜剧班知喜剧所以)(6)

说白了,“撂地”是纯素颜的喜剧表演,没有了舞台上的声光电,也没有了小剧场三面墙的人气聚拢,艺人靠的只能是扎实的基本功、随机应变的精湛表演,以及对“观演关系”的高度敬畏。

喜剧这门古老的艺术,随着时代的发展已经发生了诸多改变,然而喜剧的内核并没有变,它在“撂地”这种最古老的喜剧形式中向创作者发出灵魂三问:你眼里有观众吗?你的活儿够扎实吗?起承转合“节骨眼儿”都抓住了吗?

来自“纲纲好”战队的学员们,“撂地”表演大都以“落花流水”狼狈告终。大家犹如被当头棒喝,开始重新审视创作惯性和惰性,对于喜剧的内核也有了更深入的觉知。

金牌喜剧班第十期(看金牌喜剧班知喜剧所以)(7)

科班出身、得过奖、上过元宵晚会的学员陈印泉感叹道,“生在最好的时代,撂地只是听说过。这次经过郭老师的教学后,明白一件事,再耍小聪明真得去撂地。”人称“机智小黄人”的学员盛伟“又是快板又是喷泉”氛围营造得挺好,却遭到观众一哄而散,着实“感受到了撂地艺人的辛酸”。

观众是衣食父母,喜剧表演要对观众有足够的尊重和敬畏,用现在的话说就是要有“用户思维”“用户算法”。“一天不练功,自己知道;两天不练功,同行知道;三天不练功,观众知道。”这句京剧行里口口相传的话,同样适用于喜剧。

金牌喜剧班第十期(看金牌喜剧班知喜剧所以)(8)

随着进入小班授课,导师郭德纲的微表情大有变化。第一阶段选人的时候,郭老师还是收放自如、笑谈自若,到了第二阶段“班内小考”,他显然不淡定了。

当“纲纲好”学员们在台上表演时,陈佩斯、英达两位导师常常忍俊不禁,笑出天鹅叫,郭德纲却因太过提心,严肃的脸上绷出酒窝来。学生台上演,老师心中喊——这里得有“小呲牙”,那里该使“大咔嚓”,这里“节骨眼儿”没抓住,那里“尺寸”不合适……郭老师确实是走心了,不似以往节目中只是一位串场的主持人。

喜剧有敬畏,《金牌喜剧班》带领创作者和观众们,在喜剧传统里传承,在实践中验证,行之有效地将“师承”主题进行到底。接下来陈佩斯的“不可斯议”战队、英达的“么么哒”战队也将进入小班授课,同样值得我们期待。

在喜剧现代性里探“真知”

无论“梁子”还是“穰子”,都欠喜剧一个严肃思考

在《金牌喜剧班》的舞台上,三位导师的点评各有侧重,金句频出、思想毕现,共同构成了一部生动的现代喜剧理论教科书。

陈佩斯最注重的是“结构”。结构是喜剧的源动力,只有在完整的喜剧结构中,设置冲突、编织人物、推动情节、铺陈张力,才能真正抓住喜剧的精髓核心,给喜剧以强支撑;

郭德纲点醒学员最多的是“节骨眼儿”。只有掌控好节奏,才能有效带动观众的期待与释放,达到喜剧燃点;

英达最看重的是性格塑造。表演是喜剧的神来之笔,表演传神可以事半功倍。

金牌喜剧班第十期(看金牌喜剧班知喜剧所以)(9)

作为喜剧领域的前辈,三位导师对喜剧现状有所共识。看似繁荣的喜剧市场,其实存在着一些误区,创作者们被潮流裹挟难免迷失,而与此同时,时代发展对于喜剧创作提出更高的要求,亟需传承与创新。

如果通过《金牌喜剧班》这样一档“师承”节目,为喜剧内核正本清源,为喜剧人才开辟通道,为喜剧发展厘清方向,则是导师和主创最大的初心了。

第一阶段“分班考核”中,学员陈嘉男的一段表演,曾引发较大争论。陈嘉男的小品《两个我》,演的是一个恋爱中的女孩,掩藏起强悍的女汉子性格,在男友面前装温柔。这种性格反差营造出鲜明的“笑”果,现场笑声一片,然而陈佩斯并“不太喜欢”她的表演。

金牌喜剧班第十期(看金牌喜剧班知喜剧所以)(10)

从暴力到温柔,这种戏最美妙的是过程。在设置的两个点之间,一瞬间的过程表达是最难的。”如果因为难,就避重就轻,只是急于要笑声,会成为套路化的开始。

陈佩斯说:“我也经历过这个过程。当小品这个环境里头,把所有的表演过程都斩掉,我们被迫做选择的时候,会养成很多不好的习惯。所以到现在,我每一场演出都依然在克服我自身的缺陷和毛病

金牌喜剧班第十期(看金牌喜剧班知喜剧所以)(11)

陈嘉男有自己的苦衷,她的想法很有代表性,“作为演员,演完之后最怕的是,大家冷静地看着我。尤其在这样一个舞台,我很希望能把大家的气氛活跃起来。”

对此导师英达表示可以理解,“确实在这些场合多了,会变得急于要笑声,急于要反应,但我们不要用廉价的办法。

金牌喜剧班第十期(看金牌喜剧班知喜剧所以)(12)

“不要忘了我们演的是什么,这是根儿。只有用喜剧最好的创作状态来赢得笑声,才是最有价值的。”导师陈佩斯的这句话,让学员们陷入思考。

从最初,大家相信只要有笑声就是最大的胜利,到现在第二阶段,学员们开始反思“笑声”背后更深层的坚持与追求,改变正在发生。

节目中,这样的现场教学比比皆是,导师们字字珠玑,还有很多箴言值得琢磨:

解脱困境才是真正的喜剧。当人物关系马上要起化学变化的时候,解脱困境不能太轻易。怎样才能做到喜剧,笑声在哪儿,我们都缺一个思考。”

缺点是人物的特色。性格有缺点的人,会从性格生出事件。从这里出发,去寻找行为,进而组织起人物和其他人的矛盾冲突。”

要抓住人物性格去展开,开头20秒把性格做得扎扎实实,完全没问题。这里一旦放弃,后面就无法成立了,就没有故事情节了。”

当所有的观众都知道,只有一个人不知道,就会出现一个对比差,我称之为‘差势’。在这种‘差势’中,会带来喜剧效果,观众就很开心。”

不要一开始就人为地拔高人物的行为,当人物在观众眼中产生了光环,很难形成喜剧的观演关系。”

严谨的喜剧创作,是一个创造笑声的过程。它把观众训导成了我让你在哪笑,你就得笑。把观众训练好了,知道该怎么笑了,有时候你不笑都不成。”

“喜剧是一种特别古老的艺术手段,怎么用好用妙,需要有智慧的方法。”

“社会在变化,社会伦理也在变,相声、小品的方案也要变,这是变的开始。”

“凡作传世之文者,必先有可以传世之心。”正是抱持着“传承真正的喜剧精神”的赤子初心,让《金牌喜剧班》在众多喜剧节目中更胜一筹,渐入佳境。希望在《金牌喜剧班》的舞台上,我们一起见证现代喜剧“变”的开始。

更 . 多 . 精 . 彩

《国家宝藏》第三季传播大纲首度公开

“一平方米”听到英雄的城市心底花开的声音

2020年,该怎样向生活说“你好”?

《故事里的中国》春风化雨讲好中国故事

《经典咏流传》唱响庆祝建党百年“第一声”

喜剧“王炸”组合登场

喜剧是严肃的!无论剧本创作还是艺术表达

总台文艺再“上新”,欢声笑语不打烊

监制 | 王冰松

编审 | 凌云

编辑 | 宋敏 健菲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