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谊没有怀才不遇(铁板一块该怎么办)
有很多人在表述对领导者和领导岗位的看法时,喜欢引用这样一句话,叫做“屁股决定脑袋”。
这句话的潜在意思就是觉得当领导是没什么技术含量的活,屁股往领导岗位一坐,张口就来,说啥都对,说啥都好使,说啥都好听。
这种评价其实只是适合极少数平庸、肤浅的领导,这些没啥水平的领导其实只是在享受领导身份的优越感,而并没有发挥出领导这个职业的艺术性。
对于大多数成功的领导者来说,其工作难度是绝对高于普通员工的。即便有时候我们怀疑某些特殊现象的公平性,但永远不要把从几千年文化中提炼出来的共识给轻易否定了。领导要真是个人都可以随便胜任的,那又何来那么多让人叹为观止的领导艺术?
很简单也很普遍的一个问题:你是一个新到的领导,你的下属早就拉帮结派、铁板一块了,根本不把你当回事!要么阳奉阴违,要么敷衍了事,要么爱理不理,有时候还三不三给你点难堪,甚至拉开架势要跟你硬碰硬,你怎么办?
你一生气,这领导干着不得劲,老子不干了?这特么只会让人耻笑你无能!
你一不服气,决定跟人家鱼死网破,下死决心来捍卫你领导身份的尊严?人家巴不得你主动挑起事端,光明正大地掀翻你!
你想拉拢他们,让他们重新回到你温暖的怀抱?人家先得看看你的怀抱有多温暖,你伸出的橄榄枝能不能让他们动心!
你想装个怂,每天阿弥陀佛,当个傀儡领导也没什么不好?那你等着,你在他们心目中的地位基本上就这样定性了!
那么,究竟应该怎么去应对这一领导者的难题呢?可详细参照政治天才贾谊给汉文帝提出的两个金点子。本文也将这套解决方案梳理成三步走的形式,便于大家参考。
寻求外力,找到能解决问题的人才
众所周知,汉文帝是汉初军功集团公选出来的代言人。他这个皇帝,不是他爹妈传给他的,也不是靠自己从尸山血海中拼出来的,而是被别人给安排上去的。
被人安排成领导,可想而知,这个领导的权威性有多么不值得一提!吃人家的嘴软,拿人家的手短,虽然名义上,以周勃为代表的的军功集团是他的下属,但实际上人家都是他的恩人、金主和靠山。你能把人家怎么样?
骂他们?不过分的情况下,人家敷衍你两句就是了;你说得太过分了,人家一句“你就是个吃软饭的”顶得你哑口无言。
打他们?小打小闹,人家和你讲规矩、讲道理,不跟你计较;你下手太狠了,人家决心正当防卫时,估计第一个趴下的就是你自己。
而且,吃瓜群众还会一直看热闹不嫌事大,他们的舆论方向会自觉地偏向于成功者,你败下阵来后,吃瓜群众都会说你活该,说你不讲武德。你就等着受窝囊气吧。
怎么看,汉文帝的困局都是一个死结,很难揭开!但是,极具智慧的汉文帝应对得相当得体。
首先,躬身入局去正视问题。因为领导者这个岗位本身就是需要解决问题的,任何一碰到问题就想逃避的人是干不了领导的。你们军功集团邀请我来当这个皇帝,没问题,我上,我积极配合。只有入局之后,问题才会有解决的机会。
其次,刚柔并济去表明底线。咱知道自己几斤几两,也知道咱这个皇位是怎么来的,所以我对你们都客客气气的,但泥菩萨也有几分土性,我除了是一个你们安排上来的傀儡皇帝,但我骨子里也是一个正常的人,我也是有尊严和底线的。你们不要妄想任意拿捏我!
然后,广结善缘去恢复秩序。汉文帝登基后,除了安排自己的心腹宋昌和张武占据了南北军和宫廷卫这两个关键岗位外,其余的利益分配几乎完全是按照军功集团的意愿进行的,肯定你们的功劳,承认你们所作所为的合法声誉,封赏你们想要的官职,给予你们想要的权力。这样一弄完,我再按照约定俗成的规矩去恢复刘姓王的地位、去示好其他边缘人物,你们还好意思反对吗?恢复秩序就是在给自己夯实基础,咱不折腾,咱按老规矩办还能错?
最后,无为而治去稳定局势。千万不要以为汉文帝上台之后,第一时间恢复了“白马之盟”的旧秩序,军功集团就彻底接受他了,局势就稳定了。周勃、陈平这都是人老成精的人物了,人家不会防着你虚晃一枪?不会担心你釜底抽薪?汉文帝上台之后采取无为而治的态度,最重要的意义就在于向军功集团彻底和解。你们看,我这人知足常乐,不爱折腾,咱们都关起门来过好日子就行,都别折腾了好不好?
这一套组合拳打下来,汉文帝才算真正稳定了局面,但也仅此而已。因为他的核心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他的权力障碍依然存在。
在一个稳定局面下想要解决一个核心问题,是必须要借助外力的,因为稳定局面的背后就是势力平衡,你想靠你身边那几个早已经被人家摸清了底细的小兵小卒,去对抗人家根深蒂固的大本营,无异于以卵击石。你只有借助外力才能出其不意。
而且很多问题由于当局者的思维局限,往往不如外面的人思维跳跃,旁观者清,局外人往往能出奇招致胜。
所以,当我们在领导岗位上无法按照自己的想法开展工作时,第一件事就是要么换人,要么招人!
但是,换人对于汉文帝来说,几乎就难以实施的。首先他的原始班底并不雄厚,人才并不多,这从他被选为皇帝时,手下反对者居多,就可以看出。宋昌和张武都已经安排上岗了,安排一些不中用的人去换岗,只会成事不足败事有余。而且会强烈地引起军功集团的反感与抵触。
招人就不一样了!这是战略发展的需要,是共同利益的需要。谁都无权反对,也不应该反对,而且还是给外面的人才提供职业晋升通道,这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谁反对就是与人民为敌,与组织唱反调。
“无为而治”的汉文帝十分幸运地找到了他生命之中最重要的贵人之一,这个人叫做贾谊。这个慧极必伤的政治天才最后只活了33岁,却给汉文帝最为头疼的难题提出了两条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为整个西汉的皇权集中提供了纲领性的思路。
贾谊是西汉最终能成功转型的总设计师,是汉文帝身边最高水平的企业顾问,也是时至今日,当我们遇到了权力障碍,想要破解困局时,不得不认真借鉴的牛人。
列侯之国,使其各自为政贾谊这个人是历史上少有的怎么夸都不为过的人之一。但本文限于篇幅,也只能简单介绍一下他。
贾谊是一个少年天才,年纪轻轻就让自己的老师和当地父母官赞不绝口。以至于他二十出头就被推荐进入了汉文帝身边的智囊团。
成为汉文帝的政治参谋后,这哥们还十分地有职业责任感,对老板身边的问题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全他娘的是一针见血的金点子。
更可怕的是,这哥们还他娘的是个全才,从经济到民生,从司法到国防,就没有他掺合不了的事情。
汉文帝捡到了这样一块宝,心里乐得简直是开了花。但关键是权力游戏的危险系数太高了,你不能像玩网游一样,捡到一身好装备,就想出去显摆一下,你得一步一步来,先保护好自己的装备。
所以,贾谊的那些金点子,汉文帝十分高明地进行了选择性采纳。目的就是为了保护贾谊,等待时机成熟。
但即便是这样,太光彩夺目的贾谊还是引起了军功集团的警觉,迫于无奈,汉文帝只能把贾谊贬到偏远的长沙国,让他暂时回避一些风头。
后来,没过多久,又忍住思念,把贾谊调回到了身边。贾谊归来仍是少年,看到雷管就要拆。
汉文帝十分无奈,又把他弄到梁国给梁王为相。这个安排其实规格很高,因为梁王在当时基本上是按下一代接班人的规格设置的。
总之,从贾谊短暂的人生表现来看,汉文帝是真正地把他当作了左膀右臂来看,以至于贾谊去世后,汉文帝一遇到难题无法解决时,便会发出“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感慨。
那么,贾谊这个问题解决专家给汉文帝清除权力障碍的第一个重要建议是什么呢?那就是“列侯之国”!
这四个字是什么意思呢?通俗来讲,就是让军功集团都回到自己的岗位上、地盘上去。不是都给你们封了候、封了国吗?那都是你的地盘,你们回去吧,该干嘛干嘛,想干嘛干嘛。
看到这里,很多朋友会着急了,这哪里是什么金点子,简直就是馊主意,这不是放虎归山吗?别急,慢慢来梳理其中的逻辑。
汉文帝二年冬十月,下诏:“朕闻古者诸侯建国干余,各守其地,以时入贡,民不劳苦,上下欢欣,靡有违德。今列侯多居长安,邑远,吏卒给输费苦,而列侯也无由教训其民。”
所以,其令列侯之国,为吏及诏所止者,遣太子。
这是汉文帝实施贾谊“列侯之国”的史书记载,具体意思就是:封赏大家诸侯国,这是遵循古训。建立诸侯国的目的是让大家各司其职、各安其民,共同打造一个和谐社会。现在大家都呆在长安总部,离你们各自的分公司太远了,物资输送太劳民伤财了,还不方便教化自己的子民。所以,你们都各回各家吧,别挤在这里凑热闹了。如果确实因为在总部兼职,一时走不开,也应该派你们的接班人去管理自己的地盘。
这一招高明在哪里呢?
汉文帝从头到尾都是站在“大义”的角度上做要求,丝毫没有伤害到诸侯们的实际利益。让你们分管一个分公司,让你们独当一面,你们难道不应该各自去上岗吗?你们难道不应该回去抓生产、搞建设、组队伍吗?没毛病!怎么看都是打着“为你好”的名号向你们提了一些合理的要求而已!
但是实际上,汉文帝这么做真的是为了那些封侯封王的属下好吗?未必!其用意复杂着呢!
首先,军功集团为什么会被称为集团?集团就意味着大家形成了一个利益共同体。彼此有着千丝万缕的利益牵连的人组合到一起才会形成集团,集权是一个网络结构。
这种利益集团最可怕之处,并不在于其某个成员太过于厉害,太位置突出,而是在于他们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你想找某个人单挑都没机会,人家一出手就是群殴。
领导者在对付下属的时候,最怕的就是下属抱成一团。要是单挑,基本上没什么顾虑,你再牛逼,再有地位,即便你是我的副总,劳资一个一把手挖坑让你挑还不是分分钟的事?你一个人还能飞到天上去?怕就怕你是一堆人,我不敢给你挖坑,一挖坑要你跳,有一帮人拉着你,不让你跳,反过来指责我,甚至逼着我跳。
记住,几乎所有的领导者在应对下属的时候,从来不怕单挑,只会怕群殴!
那么,把这帮尾大不掉的军功大佬撵回封地,他们就会乖乖听话吗?显然没这么容易!他们该继续拉帮结派还是继续拉帮结派。但这其中的效果却是超乎我们想象的!
刘邦打下天下后,这帮老兄弟们得到封地谁也不愿意回去,都在长安享受大都会的繁华。大家想想,这帮曾经的战友、如今的高干,长时间扎堆呆在京城会是什么后果?
第一,人家都位高权重、劳苦功高,一般人还真不敢管他们;第二,大家都是有封地的人,也就是说都是家底子厚实的人;第三,人家工作任务完成了,有的是时间,有的是资格,有的是条件来享受生活。这些人天天待在一起会干什么呢?喝酒聊天、联姻结亲,不都是挺正常的吗?
时间一长,问题就大了!他们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了,团结就是力量了,老大哥就该头疼了,没法管了。汉文帝当时就是处于这种状态!
这帮老兄弟在一起,谁敢弄他们?
那些功勋老将有战友情为基础,又有儿女姻亲为纽带,变成了一个无孔不入的权力巨无霸。周家小子娶了陈家媳妇,陈家二姑嫁入王家大院、王家侄子又娶了李家侄女……绕来绕去,全是亲戚,全是自家人。
中国历史上有一句话叫做“一家人不说两家话”,这帮相互渗透的亲戚,慢慢会在权力结构上相互融合。销售部我说了算,你家小子快来干个销售经理吧;企管部你说了算,我就把我家闺女送过去当个主管;市场部的老大是我连襟;技术部的老大是我老表……老大还能轻易动谁?
再加上,大家办公、生活都集中在一个小圈子里,啥信息都能无差别传递到每一个角落。董事长有什么想法,有什么动静,这个圈子里的人,每个人都能及时收集到信息,并迅速地调动资源做出应对。
这是什么概念?想想当年,吕雉动了军功集团的相权,军功集团为什么能快速反应地消灭吕氏家族?不就是在于他们的信息集中、资源集中、利益集中、关系集中。宫中有人、军中有人、敌人的身边有人、其他职能部门也有人,一声令下,便能聚集力量,快速反攻,一招制敌。
这种利益上、步骤上的协调性,才是一个集团最难对付的事情,你要是在消灭张三,李四愿意在旁边看热闹,或者你都已经要消灭张三了,李四还没反应过来,那就好办多了。
汉文帝的“列侯之国”就是对症下药地解决了军功集团抱团的问题。釜底抽薪,直接断了你们的逻辑线,看你们还怎么相互勾结?
把你们这些元老全部送回老家,你们还能天天坐在一起喝茶吗?你们还能三天两头一起出去遛鸟吗?你们还能随时随地地唠嗑吗?
是的,即使你们都回到了自己的地盘,你们原先的关系和感情都还在。但是,情感这玩意是需要维护的,两个老战友几年不联系,感情慢慢就淡下去了;远亲也是由来不如近邻;
而且物理距离增加了信息交流和资源组织的难度,以前大家有什么想法和意见,有什么动作和反应,其他伙伴立马就能得知和作出反应;现在你在海南,你亲家在东北,你们俩家想一起干个啥事,没个大半年的沟通时间,根本形成不了统一意见。即便你们秘密形成了统一意见,把你们各自的资源整合到一起又是一个大问题。
然后,原来我的部门缺个人,就近、马上就可以把你家孩子安排进来,现在大家天各一方,我的侯国缺个人,还有可能舍近求远去你哪里接你孩子过来就职吗?
即便你们还能维持藕断丝连的联系,你的下一代呢?你的下下一代呢?
总而言之,“列侯之国”看似放虎归山,实则从各个维度降低了军功集团的威胁性。虽然军功集团的资源总量并没有什么变化,但是他们被划分成一块一块的,很难天衣无缝地整合在一起,这招化整为零的招术高明得不要不要的。
时间是最好的降温器,只要你们这些军功大佬和军功家族不天天如胶似漆地腻歪在一起,汉文帝站在皇帝的位置上,以高维度打击低维度,一个一个地收拾他们,其实难度并不大。有些诸侯慢慢地甚至自己就觉悟了,从良了,不跟组织对着干了。
这一看似稀松平常的招术效果有多好呢?来个直接对比吧:
周勃在长安的时候,身边全是自己人,谁看到他都浑身发抖,他退朝的时候,汉文帝都得“目送之”。但是回到封国后一年多,河东守尉路过他地盘时,周勃都得“自畏恐诛,常被甲,令家人持兵以见之”。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周勃的耳目全部被堵塞了,他掌握不了精确的信息了,不知道现在领导的实力怎么样了,也不知道心思怎么样了,更不知道路过的人是不是领导的探子?
综上所述,我们很多领导感觉下属和自己不对路,总是想方设法想把这些不听话的下属全部留在自己的身边,监管起来,认为这样才能让自己心安,实际上适得其反。
咱们如果是一个被架空的领导,记住一点,身边都是狼,自己干不过,就尽量以合适的名义把他们都派出去,间隔越远越好。要知道,有人想折腾你,自然是让他离你越远越好。而且从权力游戏的本质来看,弱化一个人的实力,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远离权力集中的地方。给你一块独立的地盘,你就能翻天?别影响我的权力中心就行。
列侯之国,其核心逻辑大家在生活之中也经常能看到,只是没有想得这么细致而已。一些群体性事件,处理者的第一件事是不是解散事件群体?明白了吗?
众建诸侯少其力,钝刀子割肉虽说列侯之国后,那些天天围在领导身边的虎狼之辈都被送回到了各自的狼窝,但是虎还是虎,狼还是狼,军功集团的本质还没改变。
更为关键的是,身处中央政府的汉文帝由于自身基础薄弱,实力太强,即使面对单个军功家族或侯国,也在实力上没有什么把握。相当于一个总公司的总经理没有把握干得过一个实力雄厚的分公司总经理。
怎么办?贾谊的第二个金点子又无差别地跟上了。这个金点子叫做“众建诸侯少其力”。
“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就是后来著名的《推恩令》的框架原型,也是晁错的《削藩策》的理论基础。它的核心思想就是,你们这些诸侯产业太大了,还特么不太听话,我不能坐视不理,但也不敢直接剥夺你的资产,怕你造反、宣布独立,所以,我来帮你分家。
为什么我可以帮你分家,因为我是皇帝,我要做到雨露均沾。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我帮你关心关心一下你的家属和亲人,没毛病吧?
原来,你一个诸侯一个国,你生了五个儿子,我帮你分成五个小国家,让你的儿子都成诸侯王,这不好吗?看看我这个领导多重视你,一下给你们家加封四个诸侯王呢!
这其实也是很明显的分化逻辑,和列侯之国一样的。列侯之国是针对团体的,众建诸侯少其力是针对个体的。
那么,这么明显的意图,难道那些诸侯看不出来吗?显然不可能,他们能走到架空领导的位置,这点权谋肯定是有的。只是,他们也有自己身不由己的地方。所以,很多下属在领导面前吃了哑巴亏,往往并不是因为他干不过他的领导,而是他被人性绑架了。
首先,领导这种恩惠政策在名义上你是无法拒绝的;其次,你要是敢拒绝,你家后院就会起火。因为那四个原本没有机会的儿子,会打着“中央政策”的旗帜跟你闹,跟你的接班人抢,他们会认为他们只是在夺回自己应得的东西,冲动起来是不计后果的。
这样无限分解下去,你军功集团尾大不掉又如何?给你分家分到“地尽嗣绝而止”,我无非就是多耗点时间。但防守方的时间没有威胁方那么急迫,慢慢耗呗!
而且,我这个实力不强的领导,通过这种类似于“打土豪分田地”的运动,团结了越来越多的人民群众,我的队伍会越来越强大。而你军功集团越分越细,你的摊子越来越大,人心越来越难得聚集。你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都摆不平了,还想不想和我对着干?
人的欲望与实力是成正比的;但利益关系和情感关系却是成反比的。
在我们现实生活中,要是哪个分公司负责人不听话了,最好的办法就是帮他分家,分得越细越好,山头越多,旗帜就越难统一,最后自然瓦解。
这一招难道就没有什么破解之术吗?肯定是有的,因为世界上根本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招术,只是不想把大家带偏,所以就不介绍了。
“重建诸侯而少其力”,让无为而治的汉文帝稳坐钓鱼台。每天坐在办公室喝茶、看报,却无人敢公开质疑他的领导权威。因为权力游戏的第一要素是自信,这么危险的动作,若没有一点把握,谁敢轻举妄动?诸侯们已经没有自信了。
举个例子来说,汉文帝他儿子汉景帝在当太子的时候,与吴王刘濞的儿子下棋,一棋盘就把人家儿子给拍死了,刘濞若真是有那个实力和胆气,不早就借这个借口跟你开干了。何必要等到汉景帝这个冒失的小伙子上位之后,要削藩了,才匆匆忙忙搞了个“七国之乱”?
众建诸侯少其力,厉害不厉害,大家可以看看刘皇叔刘备的人生开局就知道了!
我们身处领导岗位的时候,被下属联合起来蒙蔽和抵制,千万不要心急,得冷静。人家抱在一起本身就是为了练成金钟罩,刀枪不入,你一上去就拿着你的惊堂木一顿乱拍,有个毛用?
要学会找到他们的命门,一下弄下去,让他们的阵势自行破解。捣毁他们的总机关,比你一步一步地去硬闯,肯定效果要好得多。
记住一点,钝刀子割肉,不要嫌慢,这不是关键。关键是刀子在你手里,这才是关键。时间就是你最大的优势。
总结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在于让大家怎么去当一个合格的领导,怎么破局,怎么去推动工作,而不是教大家怎么去对抗领导,这一点大家一定要铭记在心。
要知道,术有千万种,最后都要统归于道。心术不正者,迟早会受到术的反噬,害人害己。
最后再来简单梳理一下,当我们很多领导在现实中不知道怎么开展工作,说话没人听,位置的威胁又特别大时,正确的三步走应该是怎么样的?
1、以静制动,寻找方案。很多领导一遇到这种问题就会慌张不自信、愤怒很焦虑,这种情绪可以理解,但有用吗?别人就是在一直等着你忙中出错呢!你没有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案之前,建议你多花点时间,老老实实坐在办公室里,一边冷静研究关系、寻找方案,一边喝喝茶、招招人,既充实了自己,又麻痹了对手。尽管他们看不上你甚至联手对付你,但你毕竟是名义上的领导,只要你不犯什么大错误,他们就没有机会也不敢对你怎么样!他们没有机会的时间越长,你的机会就越多。
2、瓦解联盟、化整为零。他们如果是团队,就想办法把他们变成团伙,如果他们是团伙,就把他们变成单兵。道理很简单,应付单挑永远比应付群殴难度系数小得多。具体的方法可以参照警察蜀黍的隔离审查,只要你们的信息不能形成统一的、高效的交流,就不怕你们没有破绽!只要你们不能形成目标一致的畅通网络,你浑身是铁能打几根钉,耗也要耗得你崩溃。没有预谋的事情通常都是不可怕的,没有来往的关系往往也是不亲密的,这就是整体解决思路与突破口。
3、逐步弱化、各个击破。要是下属联合起来不鸟你,不能乱动但也不能长期不动,你要是乱动他们就会铤而走险,你要是长期不动他们就会变本加厉。你得虚实结合,最好的结合就是打着“为你好”的旗帜做“为我好”的事情。比如给你的小弟发福利,把你的小弟慢慢变成我的小弟;比如给你的身边设置很多帮手,让你的帮手围绕你争宠,搞得你内部不和;比如给增加一些乱七八糟的项目,分散你的人力物力……不能直接解决的问题,往往是可以间接解决的;不能明面解决的问题,往往可以暗地里解决。只要你有合理的分解思路,把问题降级到你能轻松解决的范围内,所有问题都会迎刃而解了。
就汉文帝这样一个历史人物和他身上的不同的历史事件,是能解释很多现实现象的,这就充分说明了,历史的借鉴性是有效的。
所以,我们读历史,一定要读懂历史背后的提示性,用来改造和服务我们的现实工作和生活,才是读历史的真正意义!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