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尔杜弗现实意义(中西方视角下达尔杜弗的)

达尔杜弗现实意义(中西方视角下达尔杜弗的)(1)

伪君子

摘要:中西方的文学作品中从不缺乏伪善形象,这些人物形象都是社会背景下的产物,通过人物的典型性来展现社会现实的事件,在西方戏剧史上,莫里哀的作品《伪君子》中的达尔杜弗就是“伪君子”,他将人性的伪善、贪婪表现的淋漓尽致,但在其中也不缺乏“真君子”形象。在中国的戏剧作品中也有“伪善”形象,曹禺先生笔下的周朴园,而这些伪善的形象下,都揭露了社会形态下存在的问题,下面我将对伪善形象进行探究。

关键词: 伪君子 达尔杜弗 伪君子 雷雨

一、概述

《伪君子》是莫里哀写于17世纪的五幕剧,借戏剧之手反射社会现实,用喜剧的方式揭开了17世纪法国上流社会的伪善面具。剧中的“伪君子”,叫做达尔杜弗,他被一个好人家奥尔贡收养,跟着这家人信教,处处表现出虔诚的样子,实则享尽荣华富贵,每天做些伪善之事。全家人都看出他的虚伪,偏偏男主人奥尔贡特别喜欢这家伙!不顾大家的反对,无视女儿与爱人的婚约,非要把女儿嫁给他,但他不知道的是,他其实觊觎着奥尔贡的太太埃米尔。他的太太埃米尔非常生气,决定揭发他,妻子设计让奥尔贡亲眼看见他真面目。我天下他的面具。当他败露以后,露出了狰狞的面目。国王明察秋还奥尔贡。

二、社会历史下的伪君子

也有学者指出《伪君子》借鉴了同时期戏剧家勒·梅戴尔·乌维尔作品中的情节,莫里哀刚刚从外省返回巴黎时常去勃艮第剧团看戏, 正值乌维尔的多部戏剧在这个剧院上演, 乌维尔在1638 年发表的作品《阿尔比冉的背叛》中, 主人公阿尔比冉也试图勾引朋友的妻子, 正如达尔杜弗也贪恋奥尔恭的妻子艾耳密尔一样。在揭穿主人公虚伪面目的方面, 两位作家也用了类似的情节。在《伪君子》中, 富商的妻子艾耳密尔用“桌下藏人”的计谋让富商丈夫藏在桌下,通过自己的计谋, 从而使丈夫看清达尔杜弗伪君子的本质。

歌德“莫里哀如此伟大,每次读他的作品,每次都重新感到惊奇,他是一个独来独往的人,他的喜剧接近悲剧,戏写的那样聪明,没有人有胆量去模仿他。”莫里哀的作品创作于十七世纪古典主义时期,在法国和英国分别确立了君主专制和立宪制度,在1661年,路易十四亲政,将中央集权深化,他肯定“君权神授”,为了集中的统治王权,占据政治生活的重要地位的宗教势力,也在这一时期热情高涨,教会势力威胁到了王权统治,社会处于动荡之中,为了维护这种和谐的关系,王权对于当时的宗教势力进行了一定的制衡。

莫里哀从小喜欢看表演杂耍。他对戏剧的酷爱,为他创作奠定了基础,开始了他的戏剧生涯,《伪君子》是他成熟时期的作品,该剧从上演就遭到了宗教势力以及贵族的反对,对于伪君子的公开上演,莫里哀进行了五年的斗争,在1664年演出在梵尔赛的游会上,巴黎大主教向国王控告此举“否定宗教“,被禁演。1667年在王宫剧场上演,为了减少上演的阻力,他对剧本进行了反复修改,改成五幕剧,遭到教会势力的再一次打压,他指出“如果达尔杜弗之流得逞,我就无需在写喜剧了”1969年,路易十四与教皇缔结“教会和平”条约,他抓住机会再次提请,终于得以公开上演,达尔杜弗为主人公。

三、伪君子中的真伪君子

在作者笔下,达尔杜弗这一形象塑造的别出心裁,例如他在艾耳密尔对话时说“我一向所希望的实惠,来替这话担做担保,使我的心能够永久的相信您对我的好情好意,我是觉不能听信这么甜美的话的。”他不只好色,更贪恋财物,需要有一定的财物来填补他的虚荣心。第五幕中他的伪善被暴露出来时,他不在伪装更是将富商他们赶出家门,推脱恶行,他将自己包裹在宗教的外衣下,穿起苦行衣,给囚犯分钱,通过一系列的好事,彰显出他的心慈善良,面具总有被撕下来的那一天,他是真真实实的伪君子。剧中也有真君子,例如剧中的女仆桃丽娜,她虽然是一个女仆形象,在这个贵族阶级中。她竟敢言大胆的揭开骗子的真面目,她具有个人的意志力和睿智的头脑。正是因为有她的存在,主人公的伪善才显得更加生动,她的聪明睿智与富商自己和他的母亲无知的形象形成鲜明对比,格格不入。桃丽娜不仅仅是一个仆人形象,更是作者笔下与教会势力作斗争的,微弱发光的存在,虽然她是一个女性,是个卑微的仆人,但她是真的君子。还有国王,在作者笔下的国王明辨是非,下令抓捕了骗子而赦免了有功的奥尔贡,也间接的称赞了当时亲政的路易十四,保护他的臣民,护着资产阶级的利益,他也是一个真君子形象。

四、从中西方文化中的分析伪君子

西方的阶级价值观大多以财富为中心,和中国传统文化精神是迥然不同的。西方的宗教文化占据着重要地位,而中国是具有儒道思想的东方色彩,更加注重伦理道德。中国的文人作家们将目光更多的向现实的生活以及生活中的人物看去。

西方视角下的答尔丢夫他是一个典型的宗教骗子,他披着宗教的外衣,混进富商奥尔贡家,他以骗取钱财为目的,他的形象与西方阶级价值观相吻合。通过他的这一形象,意在讽刺当时社会下教会势力的虚伪性和欺骗性。在中国的视角下,达尔杜弗他是有违伦理道德,在中国的道德下他因懂得“知恩图报”而不是“背信弃义”。他在困难时得到了富商奥尔贡的收留,但他却骗取富商以及他母亲的信任,奥尔贡为他撕毁女儿与别人的婚约,把女儿嫁给他,而他却不知足,更是去贪恋富商妻子艾尔密尔的美色,在一系列事情后,富商的儿子,他看破了达尔杜夫的伪善,富商却不以为然,而是将继承权以及财产全部赠给达尔杜夫。当他的恶迹败露后,他反而变本加厉向国王告密把富商送入监狱。他这一形象是违背了中国伦理道德的,中国讲求君子“朋友妻不可欺”,他却一次次挑战底线,对别人的妻子产生觊觎之情,

莫里哀的《伪君子》,仿佛也是刚刚了解一种人性,是可悲的。一个总是把仁义道德挂在嘴边的,心中却总是充满着欲望和内心丑陋的伪君子--达尔杜弗。

五、中西方伪善人物的典型

在西方的戏剧史上,达尔杜弗的伪善具有典型性,首先他是外来的落魄贵族,流浪到巴黎,试图寻找发财的机会,当时有不少这样的中小贵族,他们被称为骗子。达尔杜弗与秘密组织“圣会体”有关系,这个组织的任务就是迫害异教徒。自由思想者和无神论者。这股与王权对立的力量1660年被取缔,但仍有潜在势力,上层资产阶级是它力图控制的一个目标。他的活动如果得逞,势必会造成社会混乱。他表面上道貌岸然,但是实际上鄙俗卑劣。他假装与人为善,假装心怀大爱,但其实他贪婪好色,由于自己的不加收敛被女佣桃丽娜自己奥尔贡的儿子发现。他通过虚假的"忏悔"和"劝导"冒充虔诚,是富商相信了他的话,因他的花言巧语冲昏了头脑,能将所有的财产都给了他,他披着宗教的外衣,大胆深情的尊敬崇拜着上帝,但实际上他打着教会的名义进行撞骗窃取。他之所以被称为典型,也是社会下教会骗子的一个浓缩的影子,高度概括了不同时代伪君子的特征,暴露了伪善的道德危害性。

而在中国的戏剧作品中,曹禺的《雷雨》中周朴园的形象是典型的伪善代表,在家庭关系上来说,周朴园他是一个虚伪丈夫形象,他对“死去的前妻侍萍”充满怀念,对与他同出生于一样家庭背景的蘩漪是冷漠,他把家庭的相处当作是一种秩序,可真正当鲁侍萍出现在他面前时,他认为他破坏了他维持的大家庭秩序,他开始动摇他对前妻的怀念,“你来干什么?”……“谁指使你来的?”就从这两句问话中便可以看出他在“怀念”之下的真正心态。在他自相矛盾的言语中透露出他虚伪的本性。在阶级上来说,他是资产阶级资本家代表,他压榨工人,在关系不破裂的情况下,对他们进行好言好语的安抚,可当威胁到他的利益是,他撕下他伪善的外壳,他可以枉顾工人的性命去获取自己的利益他的两重身份把他塑造成一个复杂的典型人物形象。

《雷雨》是在“没有太阳的日子里的产物”,“那个时候,我是想反抗的。因陷于旧社会的昏暗、腐恶,我不甘模棱地活下去,所以我才拿起笔。《雷雨》是我的第一声呻吟,或许是一声呼喊。”《雷雨》是二十世纪20年代下以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社会为背景。通过一天二十四小时之内的一个反动的封建资本家周朴园家庭内部的种种纠葛,周鲁两家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揭露了以周朴园为代表的封建资本家伪善、凶残的阶级本性,鞭挞了当时黑暗的社会。

《伪君子》是一部典型的性格讽刺喜剧,达尔杜弗这一形象无论是在当时社会下还是当下他都是伪善的典型代表。而中国戏剧悲剧的代表作《雷雨》中周朴园的伪善形象也同样极具艺术性,在戏剧的滑稽、矛盾,巧合中蕴含着严肃的批判性和社会历史的现实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