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历史喀秋莎火箭炮经典战绩(东线战场上令德国人闻风丧胆的)

不论是在前苏联的战争电影,还是二战中残酷的苏德东线战场,总是会出现一种凶猛的武器—“喀秋莎”火箭炮,这种形成排山倒海般巨大的阵地交叉火力,发射时带着阵阵音啸的武器,犹如死神的呼唤。

  “喀秋莎”在前苏联时期,代表的是一位美丽少女的名字,同时也是一首著名的经典民歌, 那么,为什么这种危险的破坏性武器会和民歌扯上关系,还取了这么个温柔善良的女孩名字呢?

二战历史喀秋莎火箭炮经典战绩(东线战场上令德国人闻风丧胆的)(1)

  (图片借鉴,侵权可删)

在上个世纪的1939年,“喀秋莎”火箭炮已经研制成功,在1941年6月30日,苏联卫国战争爆发一周后,在前苏联国内重工业的支持下,开始大批生产。

二战历史喀秋莎火箭炮经典战绩(东线战场上令德国人闻风丧胆的)(2)

  (图片借鉴,侵权可删)

这个由“沃罗涅日共产国际工厂”生产,火箭装载于军用载重卡车上的自行火炮,它的代号为“BM—13”,共有八条发射滑轨,每条发射滑轨上下个悬挂一枚火箭弹,弹药规格和发射量为132毫米的火箭弹16发,最大射程8.5千米,可单发或是部分连发,也可以一次性连发,装填一次齐发的火箭炮约耗时5至10分钟,一次齐发仅需7至10秒,战略特点是能在短时间内对攻击目标倾泻下大量火力,机动性能强,在敌军的反击炮火锁定前,能够迅速撤离发射地点。

二战历史喀秋莎火箭炮经典战绩(东线战场上令德国人闻风丧胆的)(3)

  (图片借鉴,侵权可删)

这种武器从它的研制至生产,一直到大量投放到战场,都没有一个正式的名称,主要原因就是为了保证其隐秘性,在敌方遭受到它的火力打击下,还不清楚是被何种武器所攻击。

  当时“喀秋莎”火箭炮的炮身上,仅喷涂着一个“K”字母,这个“K”所代表的含义,就是生产它兵工厂名称的首位字母,随着这种火箭炮的使用大量投放在战场上,曝光度的大增也预示着它不再是什么秘密武器,于是苏联人也对“BM—13”开始考虑为它取个新名字。

二战历史喀秋莎火箭炮经典战绩(东线战场上令德国人闻风丧胆的)(4)

  (图片借鉴,侵权可删)

话题再转回来,对于出生于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人来说,苏联经典民歌《喀秋莎》应该不会感到陌生,在前苏联电影中,这首歌的出现频率也是非常高的。

  《喀秋莎》这首歌仿佛把听众带到了克里姆林宫,莫斯科的红场,还似乎让人看到了伏尔加河畔的夕阳。然而这首《喀秋莎》实际上是一首情歌,这首创作于1938年的歌曲和“BM—13”火箭炮研制成功几乎处于同一时间段,只是在当时,《喀秋莎》并未被大众所熟知,只在小范围内流传。

二战历史喀秋莎火箭炮经典战绩(东线战场上令德国人闻风丧胆的)(5)

  (图片借鉴,侵权可删)

直到苏联卫国战争爆发后的1942年七月中旬,在莫斯科火车站的一列军用专列前,苏联红军近卫第3师将开赴战争前线。在为这些战士送行的人群中,来自一所工业学校的女学生们,对这些即将走向残酷前线的年轻小伙子们,唱起了这首激昂的爱情歌曲,为保卫祖国的战士们送行。

  小伙子们,伴随着这简单而不失缠绵的歌声,带着对家人和爱人们的深深眷恋,饱含热泪的踏上了前往战场的征途,奔赴向最需要他们的前线,同时也记住了这首歌。

二战历史喀秋莎火箭炮经典战绩(东线战场上令德国人闻风丧胆的)(6)

  (图片借鉴,侵权可删)

战争和爱情,炮火和思念,激昂和死亡,责任和缠绵,在这种复杂的感情交织下,《喀秋莎》这首歌曲与苏联卫国战争这两个原本毫无关联的产物,在这段特殊时期被划上等号,注定了从它的创作开始,就伴随着密集的炮火和浓浓的硝烟。

  从莫斯科到列宁格勒,从乌克兰大草原到波罗的海,《喀秋莎》贯穿了整个二战的苏德东线战场,每个苏军阵地都传唱着这首歌。我们知道,在战争中用来鼓舞士气,提高战斗精神,都是铿锵有力的歌曲,法国国歌《马赛曲》,德国军歌《艾瑞卡》,中国的《大刀进行曲》和《黄河大合唱》等,然而让人不明白的是,为什么一首缠绵的爱情歌曲,竟然在生死瞬间的战场上广泛流传,至今依旧传唱不衰?

二战历史喀秋莎火箭炮经典战绩(东线战场上令德国人闻风丧胆的)(7)

  (图片借鉴,侵权可删)

听过《喀秋莎》这首歌的朋友们都知道,这首歌内饱含着怀春少女的激情心理,激发了无数在冰冷战壕里,怀抱着冰冷武器的年轻士兵们心里软肋和共鸣,在战场这种极端恶劣的环境中,每一位可敬的战士们在思念家人的同时,他们的心里都住着一个美丽动人的女孩“喀秋莎”。

二战历史喀秋莎火箭炮经典战绩(东线战场上令德国人闻风丧胆的)(8)

  (图片借鉴,侵权可删)

当这种首字母为“K”的火箭炮,向敌军阵地发出怒吼的时候,连大地也为之颤抖不已,也许是苏联红军战士喜欢“MB—13”发射时散发出的热烈火力,就像年轻女孩对她的心上人那么热烈,以及对《喀秋莎》这首歌曲的喜爱,爱屋及乌下,苏军将士们不约而同地把这种武器称之为“喀秋莎”。

二战历史喀秋莎火箭炮经典战绩(东线战场上令德国人闻风丧胆的)(9)

  (图片借鉴,侵权可删)

从此,“BM—13”火箭炮在苏军将士们的传颂下,成为了它的专属爱称。下期我们来聊一聊“喀秋莎”火箭炮的前世今生!

  (以上文字,如果喜欢,请点个关注!以上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必删!)

  想要了解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刚子侃历史”吧!每一期将带给您不同的视觉感受。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