妆前用什么湿敷不易卡粉(知常识米粉抹脸)

导语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无论是“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还是抹粉底、涂口红、粘上假睫毛,对于姑娘们来说,化妆一直都是头等大事。有了对美的追求,才由心底生出无穷的自信,

妆前用什么湿敷不易卡粉(知常识米粉抹脸)(1)

今天,咱们就来聊聊古代的美人与美妆

眉,才是性感的体现

今天的美女被称作“美眉”,可美眉们未必以眉为美,迷彩眼影、重重睫毛、亮丽唇彩,都是些从西方学来的美妆时尚。不过“美眉”的称谓倒含着意味深长的巧合——将时间上溯1000多年,古代的中国美女,才可谓真正的“美眉”。

比如南北朝时,代父从军的女英雄木兰回家恢复女儿妆束后,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花黄是什么?如果说贴花黄是木兰姑娘给自己涂抹两道黄色的眉,可以想象吗?

妆前用什么湿敷不易卡粉(知常识米粉抹脸)(2)

笑谈而已。木兰贴的花黄又称额黄,一般说来,是指用黄粉或黄纸、金箔贴画在额角鬓旁妆成花朵、圆点或星星状。不过,与木兰同时代的女子真有将黄妆施于眉的风尚,在妆容眉史上别开新页,而这一页在北周时最为亮丽。

究其原因,学者认为,大约是因佛教传入后受金妆佛像的影响,从汉时起就有人用雄黄、石黄等矿物或松花粉一类的植物粉末制成黄粉涂于额角,至南北朝时,干脆以黄粉饰眉。史载,北周静帝就“令宫人黄眉墨妆”,唐代诗人温庭筠在《汉皇迎春辞》中云:“豹尾竿前赵飞燕,柳风吹尽眉间黄”,便是描绘了似鹅黄柳叶般的黄眉。黄色的眉妆定格在此也蛮有诗情画意。

妆前用什么湿敷不易卡粉(知常识米粉抹脸)(3)

黄眉不稀奇,在古代竟还有红眉!

有学者发现传为东晋顾恺之作的《列女仁智图》中便有染红眉的女子。南北朝时一首《咏照镜诗》亦云:“聊为出茧眉,试染夭桃色。”如此艳丽的眉色,如今恐怕只有在彰显彩妆个性的T台上方可一见。

有人说,在传统观念中,中国女性面庞上最性感的部位,不是嘴唇,不是双眼,而是眉。这似乎也有诗为证:唐代女诗人刘媛诗曰“学画蛾眉独出群,当时人道便承恩。”唐时女子单凭画出两道漂亮的眉便可显容貌出众,可见美眉之重要。

隋炀帝“海淘”螺子黛,只为绛仙之眉色

相传当年隋炀帝坐宝船游江,在吴越挑选民间十五六岁的女子共500人牵挽龙舟。这群被称作“殿脚女”的女子中,有一位名叫“吴绛仙”,因擅画长蛾眉,竟惹得风流俊美的隋炀帝“色不自禁”,召来绛仙收作宫中女官,封为崆峒夫人。为了崆峒夫人的眉毛更加绝美,隋炀帝不惜从波斯国进口、每颗值十金的眉粉螺子黛。据说隋炀帝倚帘视绛仙,移时不去,边看边对随从说:“古人云‘秀色若可餐’,如绛仙,真可疗饥矣。”眉的美好至此可称达到极致,是故吴绛仙成为历代推崇的画眉圣手,“螺黛”也成为眉的美称。

妆前用什么湿敷不易卡粉(知常识米粉抹脸)(4)

吴绛仙画眉图《中华遗产》2008年12月供图/李芽

螺子黛的确在隋唐时期风行一时。有学者认为,这螺子黛是以靛青、石灰水等原料人工合成的。美国汉学家谢弗则根据其名称猜测,其中可能添加了从骨螺贝中提取的“提尔紫红”,这种紫色素在紫外光下可以转化成靛蓝。《本草纲目》将螺子黛称作“青黛”,又名“靛花”,乃从波斯国来;外国蓝靛花若不可得,则中国靛花亦可用。如此说来,隋唐美女竟是风行靛青色美眉?

翻阅五代十国时的《花间集》,其中确实有不少诸如“眉翠秋山远”、“远山眉黛绿”之类的诗句,唐人万楚更有诗云:“眉黛夺得萱草色,红裙妒杀石榴花”。若按字面意思来看,当时女子的眉色还真是比较夸张。

当时女子为何喜爱靛青色眉?对此学者的解释不一:一说是时人深受西域妆容风俗之影响,眉色确是如此;一说是“青黛”的“青”字在古时是一种元色,包括蓝、苍、绿、翠等深浅不同的色度,而非指单纯某色。中国服饰文化史学者高春明则认为,古诗中形容眉色的翠、绿非指具体颜色,而是指其浓色鲜明,堪比鲜艳的花草。

妆前用什么湿敷不易卡粉(知常识米粉抹脸)(5)

当然,不论是黄色、红色还是青草色,都只能算是眉色的特例,千百年来,中国女子用得最多的眉色仍是黑色,最为传统的画眉工具乃是石黛。史载,黛是一种矿石,即石墨。汉时称其为“石黛”,也称“画眉石”,它还有个名字叫作“墨丹”,即黑色的颜料。在人工合成的烟墨发明之前,男子用这天然石墨来写字,女子则用它来画眉。这石黛用时须放在专门的黛砚上磨碾成粉,加水调和,然后用笔涂于眉上——我们不妨作一联想:有墨有砚,男子可于纸上挥洒字画,女子则于面庞涂抹美眉,孰更美?也难怪中国女子画眉有一经典样式就叫“远山眉”......

米粉、铅粉齐上阵,只为“一白遮百丑”

相对眉黛,对于古代女子,妆粉是更为重要的私房物品。

人常说“天下香粉,莫如扬州”。清康熙年间,紫禁城里的宫娥从北上的商贩手中偶然得到了产自扬州的香粉,甚是喜欢,于是扬州地方官吏就把精制的香粉装入五彩花式的小纸盒子,作为贡品进献朝廷,遂为扬州香粉博得了“宫粉”的美誉。

妆前用什么湿敷不易卡粉(知常识米粉抹脸)(6)

相传春秋时的萧史与秦穆公之女弄玉因箫而结缘,萧史为了让弄玉肤色美白如玉,为其烧水银粉以涂面,其白胜雪,名“飞雪丹”。这对乘龙凤仙去的夫妇后来被尊为水银妆粉的创始人。可见在2000多年前,肤白如雪、如玉已然是女子的美容诉求。《战国策》还有这样的记载,说纵横家张仪曾向楚王介绍晋国的美女:“粉白黛黑立于衢闾,非知而见之者以为神”。“粉白黛黑”便是指用白粉傅面、用石黛画眉,如此素妆的女子竟也可以美得令人以为是神仙下凡,可想美与白真是难于分割。

为了一个“白”字,古人们用过许多种原料制作妆粉。比如米粉,《齐民要术》记载:采用粱米或粟米等一色纯米,研磨成越细越好的米粉,反复淘洗后浸入冷水,直至发出臭烂的气味。淘去其中的醋气后,再将粉细细研磨成浆。米浆干燥后变成的粉饼,还要削去四周粗白无光的部分,中间雪白光润的核心便是上等的“粉英”,或称“英粉”。英粉再切成薄片,放在阳光下晒到干透,然后揉碎成粉末,越细越华美,用以傅面自然细腻滑白。此外,《齐民要术》还提到,为令妆粉增加香气,可“着丁香于粉盒中,自然芬馥”。

妆前用什么湿敷不易卡粉(知常识米粉抹脸)(7)

米粉虽取料自然,有利皮肤保养,但附着力不够强,需要时常补妆,而且容易粘结成块。秦汉时期,日趋成熟的炼丹术催生的副产品为妆容技术的进步提供了方便,铅粉诞生了:将铅醋化为粉后调以豆粉和蛤粉便可傅面。铅粉可制成糊状的胡粉,附着力更强,也更亮白。汉代张衡作《定情赋》曰:“思在面而为铅华兮,患离尘而无光。”曹植的《洛神赋》则云:“芳泽无加,铅华弗御。”“铅华”一词自此延用至今,令女子的容颜和她们在文学表达的语境里都增添了亮丽的华彩。

大约自南北朝开始,经隋唐,直到宋代,女性的上衣要么低胸,要么敞胸,倘若在面庞上傅了粉,那么开敞的领襟便也不能被忽视。如此,画妆时就不仅要美白面部,脖颈、前胸也须涂成同样的色泽。白居易曾诗云“拂胸轻粉絮,暖手小香囊”,正是女性用粉扑将白粉向胸部扑打的性感小景。不只脖颈和前胸,有学者从诸多诗词中发现,古代女子是惯于将香粉涂于全身的。看晚唐诗人张泌描绘的一位睡后初醒的美人:“腻粉琼妆透碧纱,雪休夸。”腻白无暇、雪样莹白的纤体,透过碧色的罗纱,既清晰又朦胧,这般诱人的美色岂是坦白直露的白雪堪比?

“轻红白香”才是上等妆粉

或许也正因如此,在传统意味上,妆容的美白与香体不可分割;妆粉与香氛亦不可分割。

玫瑰花开了。开采日这天,匠人沐浴更衣、祭拜过花神,与花农早早守候在花田旁。清晨,露水湿襟,玫瑰含苞初放,在完全绽开之前,花中的香气(精油)含量最高。这时,老匠人带领众人齐发,专拣适宜的花朵小心摘取,放入准备好的密封容器。采花要既准又快,天大亮前必须返回店中,将花儿放置坛内密封,以备日后大用。

妆前用什么湿敷不易卡粉(知常识米粉抹脸)(8)

图中,扬州国妆老字号“谢馥春”的工艺传承人正在用玫瑰花瓣和天然谷物粉、银箔纸制作传统香粉——鸭蛋粉,这个名字听上去颇为奇特的化妆品,曾经是许多爱美女子的梳妆秘器。

把采撷来的鲜花放置于精心配制的湖粉——一种从邵北湖提取出的谷物粉中,用导热的银箔纸包裹,放在覆有金属丝网的炉子上。炉膛内燃烧木炭(覆有木炭灰,不可见明火),熏蒸适当时间,使得鲜花的香气被粉吸收。然后,再以冰片、麝香来定香。如此可使妆粉的香源恒定,香氛有序缓释,达到香气浓淡适度、持久留香的目的。熏染、定香后的粉体,还需加入天然油脂粘合,通过混合、人工筛匀。然后将模制好的鸭蛋粉放在青砖铺就的洁净场地,砖上还需再铺一层宣纸。型粉内的水分被宣纸导出,再被干燥的方砖吸收,伴以粉体在空气中自身的干燥功能,一段时间后,鸭蛋粉便可做成。

妆前用什么湿敷不易卡粉(知常识米粉抹脸)(9)

古代中国人制作美容妆粉,多是从自然界汲取精华,妆粉的色泽也来自大自然。晋代崔豹《古今注》有记载,说魏文帝宫中有一位得宠的宫人叫段巧笑,日夜陪伴在帝王身边,这位巧笑姑娘有个绝招:“作紫粉拂面”。《齐民要术》说,这种紫粉是用白米粉英合着铅粉,与一种俗名“胭脂菜”的植物落葵,合制而成。《本草纲目》称其兼有护肤之功效。以现代化妆的经验来看,黄脸者,多以紫粉打底,以掩盖其黄——有所谓紫色隔离霜,那么,段巧笑该是此妙方的创始人喽。

明代女子还发明了更多以花为原料的妆粉:收紫茉莉花的种子,捣取其仁蒸熟用之,谓之珍珠粉(大概是因为粉色莹润似珍珠而得名吧);秋日,玉簪花发蕊,剪去其蒂如小瓶,仍是蒸熟其种子,可制成玉簪粉。《红楼梦》第四十四回“变生不测凤姐泼醋,喜出望外平儿理妆”中,受了委屈的平儿被宝玉劝到怡红院,这位怡红公子忙着献出好妆粉,他打开一个宣窑瓷盒子,里面盛着一排十根玉簪花棒儿,宝玉拈了一根递给平儿道:“这不是铅粉,这是紫茉莉花种,研碎了兑上料制的。”那平儿倒在掌上看时,果见轻白红香,四样俱美,扑在面上也容易匀净,且能润泽,不像别的粉涩滞。

所谓上等妆粉,必然要做到“轻红白香”四个字,这个“红”,就是美人们孜孜以求的白里透红、面若桃花的效果。作为提升气色的利器,胭脂是梳妆台上必不可少的物件,在嫩白的小脸上轻轻涂抹出一对肉肉的红色,女子的柔美、娇羞便从内而外静静流露。

那一抹撩人的、带着体温般的肉肉的红色

若说香粉色泽温和、自然莹润者乃上品,那么,美白产品又如何产生“白里泛红”的使用效果呢?谢宣先生谈起过一种古老的“玉女桃花粉”。

南宋时的《事林广记》对这种香粉有介绍:将益母草烧成灰,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加工后,再与石膏粉、滑石粉、蚌粉、胭脂掺在一起,细研成粉,加上一枚熏香用的麝香壳,入器收之而成。此粉因为能够“去风刺、滑肌肉、消瘢黯、驻姿容”,因而得名“玉女粉”,又因施粉后有淡红色妆效,则定名“玉女桃花粉”。这面若桃花的妆色当然来自粉中的胭脂。

妆前用什么湿敷不易卡粉(知常识米粉抹脸)(10)

明代周嘉胄在《香乘》一书中还介绍了一种“利汗红粉”,原料包括滑石粉、心红和麝香,调粉如肉色为度,用以涂身体,香肌、利汗。其中心红,乃是上好的银朱,即从水银中提炼而成的一种传统红色颜料。因此,这种利汗红粉涂于身上,会呈现出近肉色的淡粉色。有学者发现,其实元代的《居家必用事类全集》中就曾记载过类似的方子,甚至早在唐宋的诗文中便有相关内容的描写。比如诗人元稹在回忆自己爱过的女子双文时诗云:“忆得双文衫子薄,钿头云映褪红酥。”褪红,是唐朝、五代时流行的一种时尚颜色,即浅淡、娇嫩的粉红色,“钿头云”则是指薄纱上的云纹。在元稹的回忆里,双文涂满淡红色香粉、如红酥一般腻润的身体,掩映在云纹朵朵的薄纱衣衫中——这样的画面比起前文中“雪休夸”的莹白粉妆更是香艳了。

有一位研究中国古代妆容的学者曾感叹:“一提到胭脂,我脑海中首先映现出的就是那一抹撩人的、带着体温般的肉肉的红色。”自从汉时张骞将美丽的红蓝花带到中原,结束了粉白黛黑的素妆时代,红妆后的红颜便成为女性的代名词。女性的娇羞、眉眼藏住的美好心思,都在那抹红色的妆容中流露出来。从妆容美学的角度考量,在美白的妆粉中浸入胭脂的红,营造贴近肉色的粉红底色,再抹匀胭脂,比起在纯白妆粉之上涂胭脂,妆色更加柔和、自然,呈现的是浸入皮肤、由内而外的娇嫩。

妆前用什么湿敷不易卡粉(知常识米粉抹脸)(11)

对比今昔,会发现古代化妆品的颜色更接近花草矿石的原初本色,往往比今日女子梳妆台上的粉底、腮红更为鲜艳,在色彩上虽不如后者细腻、丰富,但因为取材天然,有些配料甚至兼于药用,因此对皮肤保养大有裨益。龙涎香、肉桂、白芷、郁金香……这些传统配料为香粉带来的是天然的质感和纯粹而持久的香气。

为了臭美,你都干过哪些疯狂的事儿?

评论区等你来留言哦。

留言点赞满10还有机会得奖哦!

(详情见下方福利帖)

听说,

科普君又给大家送福利啦,

点击下方链接,

↓↓↓收下《科普知世界》今年的第二份礼物吧!↓↓↓

妆前用什么湿敷不易卡粉(知常识米粉抹脸)(12)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