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里弘毅和高秉烛的相爱相杀 百里弘毅对高秉烛

百里弘毅和高秉烛的相爱相杀 百里弘毅对高秉烛(1)

《风起洛阳》剧照

俗话说:“眼见为实,耳听为虚。”

这句话并不完全正确,有时候眼睛所看到的不一定是真相。

我们头脑中存在着“快思考”,在遇到事情时,“快思考”会自然而然地飞快地出现,而且“快思考”特别容易受到情感的掌控。所以,当遇到牵涉自身情感的事情时,大部分人会被眼前的假象所迷惑,而做出错误的判断。

百里弘毅和高秉烛的相爱相杀 百里弘毅对高秉烛(2)

《风起洛阳》剧照

电视剧《风起洛阳》中,百里弘毅在婚礼当天目睹了父亲离去,而案发现场只有高秉烛一个人,百里弘毅失去亲人的悲痛情绪主导了他的思维,他把高秉烛当成了嫌疑犯。

后来,经过月华君从中调和,以及百里弘毅事后进行的“慢思考”,百里弘毅逐渐对高秉烛改观,而且两人还联手查案,识破了对手设下的好几个圈套,抓获了兵部的宋凉,离真相越来越近了。

百里弘毅和高秉烛在查案过程中取得的突破性进展,离不开思维模式的转换,让我们一起来探索其中的奥秘吧。

建议先关注@林艾米,再慢慢看,以防不小心手滑找不到了。

百里弘毅和高秉烛的相爱相杀 百里弘毅对高秉烛(3)

01 百里弘毅和高秉烛识破柳襄自裁另有隐情

百里弘毅和高秉烛从告密者处得到的线索,查出了铜矿遭窃,失窃的铜矿必然有不可告人的秘密,一路追查,线索直指柳襄的临川别业。

依靠月华君内卫的力量,百里弘毅和高秉烛成功捣毁了临川别业的铸铜坊,缴获了大量铜币。表面上看,这一切就是柳襄为了谋私利而制造伪币。

正在此时,柳襄在家中自裁,自裁前他还邀请高秉烛到场。在外人眼里看来,高秉烛又成了谋害柳襄的嫌疑人;而在局中的人,也会认为是柳襄是畏罪自杀。

百里弘毅和高秉烛的相爱相杀 百里弘毅对高秉烛(4)

《风起洛阳》剧照

柳襄的离去,就会让铜矿失窃的事到此为止。如果认可这个结论,那就会掉入“海绵式思维”的陷阱中。

“海绵式思维”比较被动,当看到的材料被组织得井井有条,就会轻松快捷地相信一切就是事实。“海绵式思维”对哪些信息和观点可以相信,哪些信息和观点应该摒弃,提供不了任何判断方法。

在遇到重大事情时,需要把思考“放慢”,转换成“淘金式思维”。“淘金式思维”是自己掌控主权,自己来选择该吸收什么信息和该忽略什么信息,可以通过反问“为什么别人要我相信这件事”来实现。

百里弘毅和高秉烛的相爱相杀 百里弘毅对高秉烛(5)

《风起洛阳》剧照

针对柳襄自裁的事件,有以下几个问题可以拓展思维:

为什么对手要制造柳襄畏罪自杀的假象?

对手想要掩盖什么?

还有什么信息是被忽略的?

虽然当下没有什么结论,但百里弘毅和高秉烛都各自带着这些问题继续思考着。

百里弘毅在逛街时,发现路边的胡辣汤摊位的老板用秤称铜币,这个现象非常反常。

百里弘毅和高秉烛的相爱相杀 百里弘毅对高秉烛(6)

《风起洛阳》剧照

百里弘毅询问老板后得知,市面上出现了很多伪币,伪币都会短斤缺两,称一下铜币可以避免收到伪币,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百里弘毅和高秉烛的相爱相杀 百里弘毅对高秉烛(7)

《风起洛阳》剧照

百里弘毅迅速从中获得灵感,他要考证一下柳襄的临川别业中缴获的铜币,其中一定会有被忽略的线索。百里弘毅匆忙赶回去,请求月华君拿出缴获的铜币,依次对铜币进行称重,发现铜币并没有短斤缺两,有的还比真币还重。

百里弘毅和高秉烛的相爱相杀 百里弘毅对高秉烛(8)

《风起洛阳》剧照

百里弘毅以此推断出,柳襄盗取铜矿制造假币的事就不成立,柳襄盗取铜矿还有背后不为人知的秘密。

鉴于神都有内卫、大理寺,而且还有联防这个耳目遍布各个角度的情报组织,都对失窃的铜矿没有任何线索,百里弘毅推断出失窃的铜矿必定在神都探不到的地方,那就是不良井。

百里弘毅和高秉烛的相爱相杀 百里弘毅对高秉烛(9)

《风起洛阳》剧照

与此同时,高秉烛也和联防的头领公子楚一起探讨柳襄的事,公子楚告诉高秉烛从临川别业共缴获伪钱三万三千贯。

百里弘毅和高秉烛的相爱相杀 百里弘毅对高秉烛(10)

《风起洛阳》剧照

高秉烛立刻展开批判性思维,他认为临川别业这么大规模的冶铜工坊,一天就能炼五万钱,所以只缴获三万三千贯是不现实的,大量铜矿肯定在其他地方。

百里弘毅和高秉烛的相爱相杀 百里弘毅对高秉烛(11)

百里弘毅和高秉烛的相爱相杀 百里弘毅对高秉烛(12)

《风起洛阳》剧照

高秉烛由此推断,柳襄自裁就是要转移所有人的视线,对手要弃车保帅。

百里弘毅和高秉烛的相爱相杀 百里弘毅对高秉烛(13)

《风起洛阳》剧照

公子楚作为联坊的头领,联坊在神都各个角落都有耳目,都查不出失窃铜矿的下落,高秉烛推断出铜矿一定不在神都,而是在联坊涉足不到的地方,那个地方就是不良井。

百里弘毅和高秉烛的相爱相杀 百里弘毅对高秉烛(14)

《风起洛阳》剧照

百里弘毅和高秉烛都带批判性思维进行思考,最终两个人都识破了柳襄自裁另有隐情,而且都推断出去不良井这条线索。

百里弘毅和高秉烛的相爱相杀 百里弘毅对高秉烛(15)

02 百里弘毅和高秉烛上演双簧,套出背后的宋凉

百里弘毅在不良井发现一些可疑的人,就一路跟着他们,后来发现了在不良井也有一个铸铜坊,而且他们打造的是兵器。

百里弘毅和高秉烛的相爱相杀 百里弘毅对高秉烛(16)

《风起洛阳》剧照

百里弘毅打算找不良井的使臣王登成说明情况,然后再报官。在王登成家里,百里弘毅偶遇了高秉烛。

高秉烛的母亲一直由王登成照料,高秉烛没看到自己的母亲就询问王登成,王登成说高秉烛的母亲犯病了,上午就送去了医馆。

百里弘毅和高秉烛的相爱相杀 百里弘毅对高秉烛(17)

《风起洛阳》剧照

高秉烛的母亲平时在家会做琼锅糖,而台面上的糖还是热的,显然刚出锅,由于可见王登成说了假话。

百里弘毅和高秉烛的相爱相杀 百里弘毅对高秉烛(18)

《风起洛阳》剧照

高秉烛拿起一块糖吃起来,说糖有点苦。

百里弘毅和高秉烛的相爱相杀 百里弘毅对高秉烛(19)

《风起洛阳》剧照

就百里弘毅对高秉烛的了解,高秉烛对吃的东西没有讲究,从来不挑,百里弘毅感觉高秉烛反常的举动背后定有深意。

百里弘毅和高秉烛的相爱相杀 百里弘毅对高秉烛(20)

《风起洛阳》剧照

百里弘毅亲自尝了尝糖的味道,糖并不苦,他推断出高秉烛故意说反话是要给他暗示什么。

百里弘毅和高秉烛的相爱相杀 百里弘毅对高秉烛(21)

《风起洛阳》剧照

高秉烛看着百里弘毅吃了糖,就顺势让他评价一番,毕竟百里弘毅是神都第一的饕客。高秉烛还向王登成介绍第一次见百里弘毅时就是他在评羊汤时。

百里弘毅和高秉烛的相爱相杀 百里弘毅对高秉烛(22)

《风起洛阳》剧照

而百里弘毅从来没有评价过羊汤,高秉烛这次又故意说出错的信息,就是要引起百里弘毅的警觉,百里弘毅运用“淘金式思维”思考,心生一个问题“为什么高秉烛要屡次说出错误的信息?” 百里弘毅推断出高秉烛要告诉他王登成有问题。

百里弘毅和高秉烛的相爱相杀 百里弘毅对高秉烛(23)

《风起洛阳》剧照

于是,百里弘毅就配合高秉烛演了一出双簧,高秉烛假意同意王登成的意见“不报官”,然后把百里弘毅打晕绑起来,高秉烛随同王登成去了铸铜坊。

在路上,王登成露出了真面目,高秉烛为了引出王登成幕后的人物,假意归顺王登成,最后成功引出了兵部的宋凉。

百里弘毅和高秉烛的相爱相杀 百里弘毅对高秉烛(24)

《风起洛阳》剧照

高秉烛用百里弘毅擅长的百工结捆绑,所以百里弘毅轻轻松松就解开了,逃过了王登成安排的杀手。

百里弘毅迅速找到月华君前去支援,百里弘毅通过在铸铜坊看到的在制兵器,推断这些人是在为兵部做事。

百里弘毅和高秉烛的相爱相杀 百里弘毅对高秉烛(25)

《风起洛阳》剧照

兵部有大量的兵,私下又在铸造这么多兵器,由此百里弘毅推断出宋凉要造反。月华君带领内卫人马赶到不良井的铸铜坊,成功抓获了宋凉。

百里弘毅和高秉烛的相爱相杀 百里弘毅对高秉烛(26)

《风起洛阳》剧照

百里弘毅和高秉烛之所以能成功捣毁不良井的铸铜坊,并抓获宋凉,全靠他们缜密的思维。他们克服大脑的“快思考”,特意放慢思考,运用批判性思维,不断反问自己,最终找到了突破口,识破了对手弃车保帅的招术。

在平时的工作中,我们难免会遇到各种问题需要处理,带着批判性思维,放下情感判断,放慢思考的速度,反而会收获更大。有时候,慢就快。

乔纳森·海特把我们对情感的依赖描述为:“一头发怒的大象沿着乡间小道一路蹂躏肆虐,而我们的理智则如同一个弱小的骑手竭尽全力地想要控制住这头大象狂热的撒野行为。”

克服快思考并不容易,但是平时不断地刻意练习,就能慢慢掌握要领,真正做到深度思考,能够透过现象看到本质。

-END-

今日话题: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探讨。看完记得点赞哦。

带你发现更多美好,分享经验,为你赋能,欢迎关注@林艾米

注:以上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