峡江行舟作品欣赏 乘物游心吕品田作品欣赏

峡江行舟作品欣赏 乘物游心吕品田作品欣赏(1)

岩间竞秀(中国画) 吕品田

携笔墨远游——吕品田的水墨山水

文/牛克诚

吕品田从中学时代即有一个梦想:做一个开车越野、八方写生的风景画家。越野车里装着的写生工具是油彩、画箱以及油画布。40多年以后,他成了一名水墨山水画家,创作工具虽非油画笔、油彩,而是毛笔、墨汁及宣纸,但那种越野的情怀、那种发现美的热望、那种对于画画的迷恋,却丝毫不改当初。只是,画画对于他而言,不只是八方写生,而且更是以笔墨为工具,以山水为依凭的一种精神远游。

品田长年坚持速写,记录下他随时的观看与感受。如果把品田在国内外各地的速写集中排列,那大概也可以构成一个标记着他独特目光及身心体验的风光图式。他在很多速写上都有题记,记录下所画景色的风情、历史及其对于他的情感价值。这些速写一方面是各地风物的如实记录,另一方面,那些有感而发的题记也映衬出品田将自己书写在大地上的形象,他是一位对于大地与风物怀有浓重情感的行者与艺术家。

峡江行舟作品欣赏 乘物游心吕品田作品欣赏(2)

圣托里尼岛的伊亚村·希腊(速写) 吕品田

峡江行舟作品欣赏 乘物游心吕品田作品欣赏(3)

乡间暖房·北京怀柔(速写) 吕品田

峡江行舟作品欣赏 乘物游心吕品田作品欣赏(4)

鲁艺旧址·陕西延安(速写) 吕品田

峡江行舟作品欣赏 乘物游心吕品田作品欣赏(5)

Jesus Mira先生·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速写) 吕品田

在品田的速写与水墨山水中,无不体现出一种对于事物的敏锐观察及精练概括,它们呈现为简洁畅快的情致风韵及舒展随意的自我心境。另一方面,他也用娴熟的笔墨状写万物喷薄的生气,笔触与墨色就全都因此鲜活生动起来。那些寻常的景致,就都进入到品田的视野而诗意地生长起来。他的水墨山水,引领人们进入一个清新怡情、沁人心脾的自然之中,就仿佛在某一个挂满露珠的清晨,呼吸着甘洌的空气,散步于清旷的山野。品田特别敏感于岁时、季节、天气等带给他对于自然的不同感受,云、雨、雾、露,以及晨、霁、晓、暮等无不被他写入笔墨,他的水墨山水就仿佛是大自然旋律低缓而深沉的演奏。

  品田的山水源于自然景物又超越于自然景物,它们是品田与现实亲密接触,对自然精细观察、体认的语言表述,就像速写那样记录下树态草姿、山情水韵。品田的水墨山水,由自然景物中概括出笔法、墨法,恰当地表现出山川树木的丰富情态。品田山水的皴法,在传统山水中是几乎见不到的,侧锋扫出的山石,也许会让我们想到斧劈皴,但他通过笔致情态的复杂性消解了斧劈皴的一味霸悍,而成为一种温润的笔墨结构。同样,品田山水的树法,在传统山水中也是几乎见不到的,其树以线为主,线点交织,或老笔纷披,或细碎点厾,或如泥里拔钉,或如风穿云间,形成其独创的树法表现。品田山水的皴法、树法超越了传统山水的既有程式,直抒胸臆,与景为新,它酿自于现实景物,应和着大自然的节奏与呼吸,无论是坚质的山石笔意,还是一笔到位的树叶情状,都是品田与那山、那树深入对话的笔墨体现,它们已成为品田山水独具风采的图式语言。

品田将速写的硬笔线条,换作一种柔性工具下的笔致墨迹,是为着展露出笔与纸接触后那些微妙的情感轨迹。在从速写向水墨转换的过程中,他关注心、手、笔之间的无碍呼应,以及经由这种呼应而调动起的笔墨表现的直接性,笔墨直指内心,笔墨直出指腕,笔墨直泻天地山水。

  品田山水的笔法非常直接、率意、痛快淋漓,它不是在一遍遍错综复杂的笔墨结构中积累那些隐性的味道,而是充分发挥墨法及水法的抒情性,让它们在宣纸洇渗中畅快地袒露出来,它让我们看到了一整套鲜活、生动的笔法、墨法,它不是通过层层深入的多遍次经营来体现笔墨的凝重厚实,而是通过泼墨的铺陈与笔线的勾画涂写来实现笔墨的明快率意。这并非只是一种风格学意义上的简洁明快,而更是一种直指内心的挥写式创作。这一切,形成品田山水笔墨的鲜明书写意味,从而为山水画语言提供了一种写意性的笔墨方案。

峡江行舟作品欣赏 乘物游心吕品田作品欣赏(6)

翠屏织云(中国画) 吕品田

品田充分利用笔与墨、水与墨、墨与水之间的构成复杂性,使其在宣纸上自然幻化出水墨的丰富表情;笔写之,墨泼之,水润之,呈现出浑莽的笔墨景象;有意无意间的偶然机趣,化作笔迹墨踪也是一派自然、生动;墨的流动与生宣的洇渗,让墨痕水迹呈现出变幻多样的情状与韵致;自然洇渗的墨迹,趁湿泼水形成或深或浅,或浓或淡的墨渍痕迹,舒解了笔线的具象写实而生成抽象意趣;干性的笔痕与水性的泼墨相互映衬,更显墨色的鲜润与明快;或以墨润笔,或以水破墨,使干笔不失之枯燥,湿墨不失之臃肿,燥润适宜,干湿得当,既突出笔致的力度,亦凸显墨色的动感,而其总体的温润、和煦,也正是品田丰盈、宽厚的人格迹化。

品田水墨山水的笔墨松而结构紧,随性的笔墨与合秩序的画面结构交织在一起,获得一种直抵心性与智性思考的整体景观。写意的笔墨展露出品田率真的性情,内在的谨严也透射出他缜密的潜在意识,它使品田的创作能够在一种纵横泼洒与任性书写中,构造出一种令人叹服的合秩序的佳构。笔线的走向、墨色的扩散及看似不经意的留白,都在制约着画面内在结构的理性严谨的秩序,对于形、空间等的把握力都融注在纵笔施墨间。这是一位水墨画家的综合素养与能力的集中体现,也透射出他作为一位艺术理论家的底层逻辑。

  品田选择水墨画,其实是选择了一种自己喜欢的表达方式,是通过手的艺术性劳作,而建立手与心、手与造型、手与抒情相应的实践关系。手通过毛笔等工具、材质将内心的情感诉求落实到宣纸上,宣纸也就留下了他创作过程中每一个心理、情感的细节。于是,我们就在品田的水墨山水中,看到他创作时不可遏止的情感喷射状态,这种状态让他通过挥毫而彰显手的意义,激扬心性的发露,从而踏上精神远游之旅。

  品田现任一艺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几乎每天都处于一种高负荷的工作状态,因此,消解并超拔这种繁杂,是他携起笔墨,进入那个由山水草木编织的安谧平和世界的本能诉求,他在宣纸上挥笔泼墨,画出一种最为舒展的心绪。进入一种与风物同游、共山水起舞的精神境界之中,他仿佛抖落掉一身的凡尘而与天地唱和、与风花对语。他的水墨山水并非以笔墨描绘自然细节真实,而是超越山水形质而直抵山水内在品质与精神;它也并非机械描摹现实景物的视觉经验,而是全力彰显笔墨的独立审美价值以及所蕴藏的中国人的文化感知。因此,品田水墨山水笔墨的随性与自由、天然与浑成,就并非只是一种美学境界,而是他以笔墨逃离庸碌、繁杂的现实而获得的具有“精神栖居”价值的自由景象。品田的创作笔随心转,在自由的挥写中构造出多姿多彩的世界;偶然的、即发的墨色洇晕,超乎理性与预设,呈现一种随自然而生发的情外之致,这使他创作时的情感与意识具有一种敞开性,自由而随意的笔墨也就成为他繁忙之闲暇的精神放牧。携笔墨远行,因此具有象征意义,笔墨是引领他超拔现实走向远方的依凭,而远方并非只是从城市向荒野,而是一种令我们感到渐行渐远的精神空间,它旷远,它真率,它清醇,它让人们在那里享受自由……(作者系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所长)

峡江行舟作品欣赏 乘物游心吕品田作品欣赏(7)

空山新雨后(中国画) 吕品田

透过笔墨的猜想——看吕品田的山水画创作

文/贾磊磊

通过对山水的描绘来抒发个人的情怀,寄予人生的理想,是中国文人的一种传统。不论是诗词歌赋,还是书法绘画,有数不尽的山光水色呈现在中国艺术浩瀚的历史画卷之中。领略中华民族的这些艺术瑰宝,感悟我们的艺术家对山川、河流的书写、描绘,沉浸在这些被笔墨、线条、色彩所创造的“第二自然”之中,是一种难得的审美享受……

中国山水画上下千年,其间名家荟萃,流派纷呈。在如此浩瀚的艺术之林中能够守住自己的志向、形成自己的风格,哪怕是守住一份孤独,都不是轻而易举的事。况且,这种坚守不是靠一个人一时的想象抑或是个人的趣味,其间即包括着对于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自觉承传,也凝聚着对于当代艺术技法的借鉴与融合,最重要的是能够以独立的人格去驱动世间的所有物象——山川河流也罢,松柏翠竹也罢,都能够在艺术创作中体现出其内在的精神气质,才是最为可贵的。看吕品田的山水画创作,其笔法之遒劲,品格之刚健,意境之深远,气韵之生动真可谓“远视苍苍,近视茫茫”(周积寅编著《中国画论辑要》,江苏美术出版社1985年8月第一版,第219页),使我们深深感到他的这种精神气质养成来自其多年对于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躬身承传,同时也来自其对于当代艺术的欣然借鉴。

峡江行舟作品欣赏 乘物游心吕品田作品欣赏(8)

风入林 纸本水墨 34.5×34.5厘米 2016年 吕品田

我们知道,当代人所处的文化历史语境,远比民国时代要复杂得多,我们不能够再用19世纪初那种要么东方,要么西方,要么传统,要么现代的简单逻辑来判断我们周围的文化境遇。我们当今是处在多种思潮相互交汇,多种力量相互对峙,多重价值相互冲突的历史聚合之处。不论是一个人的文化选择,还是一种文化的发展方向,都会受到这种多元文化语境的影响。更不要说一种艺术作品的创作路径、一种美学理论的取向——那种要么A要么B的单向选择显然不能够适应我们这个时代的历史要求。真正能够顺应乃至引领这个时代发展的必然是一种能够中西汇聚、古今融通的文化选择。吕品田的山水画创作体现的就是这样在一种多元化的历史语境中既兼收并蓄,又独树一帜的美学取向。

峡江行舟作品欣赏 乘物游心吕品田作品欣赏(9)

晓风 纸本水墨 34×69厘米 2014年 吕品田

与品田相识于中国艺术研究院的恭王府时代,那是一个时代转型,世景变迁的时期。我们这些聚集在艺术研究院各个研究所的青年学子,相互之间虽然由于专业上的差异没有特别深的交往,可是,在九十九间半的走廊里,在天香庭院的小径中,在通往食堂的夹道间,在遮天蔽日的古树下,我们摩肩接踵,前后相继,有时在不经意的交往中,感受到我们有一种相同的信念在心中汇聚,在传承……在这种氛围中我先后结识的一批志同道合的年轻学者,并从此结下了毕生难以忘怀的友情。他们当中有的早年就远去他乡,一去便没了音讯;有的已经摆脱了人生的一切烦恼,到了一个不必再为油盐酱醋而奔波世界;还有的至今仍在学术的前沿笔耕不辍,在艺术创作的领域耕耘不止,品田就是最后这个群体中的一个佼佼者。在中国艺术研究院有许多出类拔萃的学者,他们在各自领域都是盛名远播的权威;也有许多才华横溢的艺术家,其艺术声望在业内都名列前茅。可是,像吕品田这样既能够在学术研究上著书立说,又能够在艺术创作领域挥洒自如,将自己的想象变为现实作品,这样的两栖人才,并不多见。

峡江行舟作品欣赏 乘物游心吕品田作品欣赏(10)

晨曦 纸本水墨 68×34厘米 吕品田

站在当代的学术视野上,评价任何一部艺术作品,不论是小说、戏剧、舞蹈、电影、电视剧还是绘画,都不能够简单地沿用中国传统美学中对艺术作品的评价方法。比如我们现在已经很难再用“虚实相生”“阴阳中和”“情理交融”这样的美学判断来准确地概况一部当代的艺术作品。这首先是因为当代中国艺术的创作已经呈现出纷繁复杂的多元化形态,如果我们还沿用这种被古人使用了千百年的概念来评价21世纪的中国艺术作品,很容易将艺术作品的时代特征与个性风格类型化,甚至淹没了艺术作品最为可贵的美学个性;其次是由于即便像吕品田这样明显地表现出对于写实与写意、传统与现代这些不同美学体系进行兼收并蓄的创作,他们也未必在两者之间采用的是不偏不倚的所谓“取两用中”之道。这两者选择之间其实存在着非常广阔而又精微的空间差异。这种差异有时是不能用概括性的语言来描述的。

峡江行舟作品欣赏 乘物游心吕品田作品欣赏(11)

清风绿韵 纸本水墨 69×69厘米 吕品田

品田的山水画创作在“写意与写实”之间更多的是青睐于写意的艺术品格。在中国传统艺术表现形态中,写意的方法其实最能够集中体现中华民族的内在艺术精神。像我们的京剧艺术表演,能够在空空如也的舞台上以写意的方式呈现出变化多端的空间物象,如山川、激流。在传统与现代之间,他更倾向于现代的美学精神,看他的画作,最能够体悟到他的这种审美取向。虽然品田最先涉足的艺术领域属于中国传统艺术的范畴,而且长期从事中国传统艺术的创作与研究工作,并肩负着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的领导职务,可是,他并不是一个仅仅囿于自己专业空间内的艺术创造者和学者。应当说,在中国艺术研究院有许多这样目及广宇,胸怀天下的学者。他们虽然通常都是某个领域一言九鼎的人物,可是与他们的攀谈、交流,常常能够感受到他们关心的事情,根本就不是某个单一领域的问题。有时,他们对于那些普遍性的问题的关注,甚至多于他们对于自己本专业问题的关注,也许,真正能够让他们心动的依然还是那些最基本的普遍性的问题。

峡江行舟作品欣赏 乘物游心吕品田作品欣赏(12)

处处闻啼鸟 纸本水墨 34×30厘米 吕品田

中国古代文人论山水画的创作,注重的是“山性即我性,山情即我情”。(明唐志契《绘事微言》)既强调艺术家主观精神与自然界的高度融合,尽管由于时代的不同、作者的差异,同样的自然风光进入艺术世界的形态可能会迥然不同。可是,就中国山水画的精神主旨而言,历代的艺术家依然还是秉承一种恬淡悠然的美学品格。作为一种与喧嚣的闹市相区别的山水美学精神,就像血液一样注入到中国历代艺术家创作的山水画之中。进而言之,中国传统的山水画创作,除了在美学上隐含着一种天人合一的审美理想之外,还蕴聚着一种归隐飘逸,萧散简远的人生主题。中国的山水画在隋代展子虔的《游春图》中就在隔水相对的湖畔草地上设置了林间屋宇和伫立水边望着春漪微浪的游人。元代王蒙的《青卞隐居图》在江南树林茂密的溪山中也总有数间草庐其中,寄予着作者心神向往的隐逸生活。即便就是像明代戴逸那样以雄健画风而驰名的山水画派,其中也有孤舟横渡,风雨归去的人物驻足其中。这些驻留在山水之间的人物,看似是画家的闲笔,其实却无不寄予着他们对诗意人生的怀想。这种与道家的哲学思想相得益彰的人文主题,赋予中国传统绘画一种豁达悠然、超凡脱俗的诗学意境。如是观之,品田先生的山水画里所寄予的隐逸淡然的出世主题,不仅是其在奔波、进取的人生旅途中一种未曾逝去的学子情怀,而且也是其在内心深处对中国传统人文精神的一种默默敬守。他的画作在苍茫的山水之间总有一种隐士的意趣灌注其中,一种出世的思绪飘出画外。这是我们愿意在他的画作前流连忘返的重要原因。

峡江行舟作品欣赏 乘物游心吕品田作品欣赏(13)

明月物语 纸本水墨 69×34厘米 2017年 吕品田

无论是从事艺术创作还是学术研究,勤奋、坚守、天赋固然重要,但是最重要的是要有一种独立的人格精神。它是学术研究与艺术创作极其重要的品质保障。一幅画有时足以让一个人名垂千古,正像一本书、一首歌、一出戏、一部电影能够让人百世流芳一样。然而,再杰出的作品,世态沧桑,时过境迁,也难免有受人诟病、被人质疑的时候。当年,王国维去世后陈寅恪在给王国维写的铭文中指出:“先生之著述,或有时而不章;先生之学说,或有时而可商;惟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陈寅恪《清华大学王观堂先生纪念碑铭》,《金明馆丛稿二编》,三联书店2001年版,第246页)这就是说,尽管王国维的学术地位无人能够替代、他的学术思想没人能够轻视,但是,他的学说并不是无懈可击、他的理论也并不是不可商榷的。他之所以被人铭记、受人尊敬,并不是仅仅因为他的学问,比他的学问更重要的是他用生命书写的独立人格,是他所崇尚、所倡导、所践行的那种独立、自由的学术精神,这才是他永恒的价值之所在。其实,陈寅恪所表达的不只是对学者独立人格精神的盛誉,也包括对艺术家个性品格的由衷期许。那些杰出的艺术家之所以令我们敬佩,有时并不仅仅是基于他们的才华、他们的勤勉,而是基于我们对其独立精神的赞赏。这就是说,一位学者人格的独立有时远比他们的学术成就更值得我们敬仰。如果没有独立的人格也就不可能有独特的艺术与学术成果。而品田在这种意义上,说他为我们做出表率并不为过。这并不仅是体现在他的画作中,而且体现在他的工作、他的为人之中……

峡江行舟作品欣赏 乘物游心吕品田作品欣赏(14)

春熙 纸本水墨 138×69厘米 2017年 吕品田

和品田的密切接触是新世纪以后的事。我们先后走上中国艺术研究院的领导岗位,而且都曾经是院长助理,后来相继担任副院长。品田还担任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与研究生院的领导工作。我们在工作中的接触日益频繁,开会时的思想交流不断加深。由于我们的办公室在同一层楼,看着他每日里来来往往风风火火,有时候在走廊里偶尔攀谈几句,他还是那么匆匆忙忙。终于有一天他病倒了,住进了医院。可是没有多久他穿着那身他喜欢的咖啡色的衣服,又开始闪现在我们面前,谈笑风生依然不减以往,不同的只是将他的微信署名换成了“望肥”。他在那么繁重的艺术科研、教学、行政管理与创作工作的同时,还能够画画,真是了不起。不仅如此,他还特别了解世界科技前沿的进展。这其实并不是一个时间分配的问题,而是一种个人综合素质的养成问题。我们经常能够听到他所了解的世界科技领域的,甚至科幻前沿的命题。最突出的是他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敬守,更是其内心矢志不渝的精神操守。即便就是在西方的学术思想在青年学者中广为流行的时代,品田的学术思想与创作方向也并没有离开中国本土的立场。我自己真正关注吕品田的绘画创作是那年他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了个人美展开始。他的画展以“乘物游心”命名,显示出他所向往的对艺术技能的自由驾驭与对艺术思想表达的自由驰骋。其精神境界与孔子的“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翕然相汇。

峡江行舟作品欣赏 乘物游心吕品田作品欣赏(15)

雨余尘埃少 纸本水墨 138×69厘米 2018年 吕品田

中国人在对艺术的品鉴与评价活动中,讲究的是“知人论世”,自己对品田不能说不熟知,可是看他的山水画,还是不能更深入、更细致地理解其中的韵味。也许,他寄予在其中的梦想也罢,神思也好,只有他自己最为了解。我们的这些言语姑且作为一种透过笔墨的猜想,还有待于方家的指教。好在品田更看重的是我们之间比这些文字的正确要重要的心灵的理解和交流的喜悦,想到这儿我也就可以欣然搁笔了。(作者系中国艺术研究院原副院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峡江行舟作品欣赏 乘物游心吕品田作品欣赏(16)

吕品田,1959年生。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先后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部美术系,获学士、硕士、博士学位。全国文化宣传系统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首届“中国美术奖·理论评论奖”获得者,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及理论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中国文艺批评家协会理事。曾任中国艺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兼研究生院院长、《美术观察》主编、中国工艺美术馆馆长、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副主任。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