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为什么吃食不好(知识普及篇鱼吃食不旺不吃料有哪些特征)
一、吃食不旺或不吃料现象的表现
鱼吃食不旺或不吃料主要有三种情况:
1.开始投喂时鱼吃食很旺,集中成片,但很快在大约1小时左右即散漫游走,数量大大减少。
2.从投饵至结束,饵料台附近鱼的数量很少,鱼不浮出水面抢食。
3.在投料时,虽然有鱼但根本不吃料。
二、吃食不旺或不吃料的原因分析
引起鱼吃食不旺或不吃料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十二个原因:
1.水温
过高、过低的水温都会影响鱼儿的摄食。23~28℃摄食量最大,10℃以下基本停止摄食。高温、阴雨天气摄食量会明显减少,有时持续几天时间。
2.溶解氧不足
连续阴雨天或夏季溶解氧不足是影响摄食量的最常见原因, 还有当水中出现大量轮虫或枝角类等状况时,也可使水中溶氧降低,引起鱼的食欲下降。
引起溶解氧不足的原因很多,主要有气候因素、水质清瘦、水质过肥、有害物质蓄积、浮游动物量大等。
3.有害物质含量过高会中毒
化学指标如pH、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余氯等超标或泼洒药物、注入不正常外源水。
水中氨氮、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含量长期过高,就会对鱼的鳃部产生损伤,影响鱼的呼吸作用,造成鱼产生病理性缺氧,导致摄食量下降。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随着水体富营养化,藻类中毒的情况越来越多见。引起中毒的藻类主要有蓝藻、裸藻、金藻、甲藻等。
4.寄生虫引发的病害
当鱼体寄生了寄生虫后,鱼会身体不适,鳃上寄生有较多的车轮虫,斜管虫或指环虫后,鳃上粘液增多。
利用氧气供给的能力下降,进而造成摄食量下降。并且容易引起“炸群”、“漫游散走”现象。
常见的主要有锚头鳋、车轮虫、指环虫、小瓜虫和孢子虫等。
5.细菌、病毒性疾病
很多细菌性疾病如烂鳃、肠炎、出血或其它细菌性鱼病时,也会造成不适。有时在发病前后或多或少都会出现一些征兆,程度较轻时可出现厌食症。
6.营养性疾病
不科学的投料会引发营养性鱼病,如常见的是肝胆综合征、维生素缺乏症等。
7.浮游动物过多
浮游动物主要是枝角类、轮虫和原生动物,浮游动物过多,一会引起水体溶氧量下降,二会影响鱼儿的正常生理机能。
比如鲢鱼依靠吸水过鳃滤食浮游植物,而过多的浮游动物同样会随水过鳃时会引起鲢鱼的不适,除花鲢外,其它鱼同理。
8.鱼类的繁殖季节
每年的4-5月为大部分养殖鱼类的繁殖季节,这时鱼的摄食度均不强。
总之造成鱼不摄食或摄食不旺的原因很多,既有单一原因又有多重因素叠加引起。需要我们认真分析、判断并找出主要原因加以解决。
9.有害藻类
尤其是一些不易消化的藻类如裸藻、蓝藻等,这些藻类被摄食后不能及时被体内吸收,以至于影响了鱼的摄食。
同时有些藻类含有毒素如微囊藻,会刺激鱼的肠道,使肠道发红,引起肠炎,甚至中毒。
10.用药所致
在养殖过程中药经常使用一些药物来控制病虫害,而有些药物在杀虫的同时也会对鱼的神经系统造成影响,影响了摄食。
11.换料引起
如长时间使用同一种饲料,突然性的换料会引起鱼的不适,产生应激反应,造成摄食量下降,甚至拒食。
12.温差过大造成的
秋季昼夜温差过大,白天气温高,水温也较高。而到了晚上,气温骤降,使表层的水温急剧下降,水的密度增加。
因为底层水温较高,密度较小,所以造成上下水层产生对流。
底层无氧水携带着池底大量残饵、粪便等有机物向上层流动,水变得浑浊不堪,同时有机物的分解耗氧,使整个水体处于缺氧状态,从而影响鱼的摄食。
此时,可能会发现鱼儿一般上午摄食不好,而下午摄食好这一现象。其主要原因是上午尤其是早晨水中的溶氧很低。
鱼摄食不好,而经过一中午的阳光照射后,水中溶氧由于藻类进行光合作用而上升。
这时鱼开始摄食,而此时的养殖户喂料心切,急于把上午没有吃的料补回来,所以较平时的投喂量大。
等到了晚上,水中溶氧开始下降,鱼由于吃得过饱,饱食的鱼类在消化时会加大消耗溶解氧量,水体缺氧就会造成饵料消化率降低。
使会加大排粪量,进而扩大污染水体后更容易造成第二天上午仍不开口吃料的可能性。
另外,如果晚上经常溶氧过低,鱼所摄食的饲料不能完全被消化吸收而直接被排入水中,造成饵料浪费,增加了饵料系数。同时残饵和未消化完全的粪便又会进一步败坏水质,形成恶性循环。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