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天讲武汉的历史(易中天读河南叶县如射)
近年来,我一直采用三套体系来研读文史,第一套体系是二十六史的正史系列;第二套体系是资治通鉴和历代文人笔记;第三套体系是野史和近代著名史家所著的通史或大纲。现在又加上了另外一个体系,那就是二十四册本的《易中天中华史》。我原本只是把它当做调节读书情绪的快读之书,计划三个月浏览完毕,但读起来就不由自主地放慢了脚步。现在时间过半,但书却只读到了第八册。
今天得闲,我又静静地进入到了易先生的历史世界。但当我看到第七册第174页,易先生在谈到刘邦为何要把韩王信的原来封地从颍川郡迁到太原郡时,引出“颍川郡北邻巩县、洛阳,南迫宛城、叶县,东有淮阳,都是兵家必争之地”一句,他对地名“叶县”加括号注释为:“叶读如射,今河南省叶县。”我对叶县的“叶”的发音及表述产生了疑惑。于是我就查阅了相关资料,没料到的是,这个“叶”字看起来笔画很简单,但用起来却很复杂。现在分享给大家,也请各位批评指正。
“叶”这个字有三个读音,分别是yè、xié、shè。不同的环境,其用法和读音都不同。另外,特别提醒搞书法的朋友,你一定更要彻底弄明白“叶”、“葉”、“枼”、“协”四个的繁简及异体关系,不然很容易闹出笑话。
首先说“叶”字。它在古代一直有这么个字的存在。“叶”字最早的甲骨文写法是“十”在上“口”字在下,是上下结构,是“协”的同义异体字,属于造字方法中的会意造字法,本义作协同、协调、和谐、相同之意,后来逐步演变成左右结构的“叶”字。在古代它的读音只有一个,即读作“xié”。那么古代的“叶”和“葉”本来没有半毛钱的关系,后来怎么就偏偏扯上关系了呢?原因是在古代的发音中,尤其是吴音,这个“叶”字又与古代的“葉”字的发音非常相近,以至于苏州一带的人通常把古字“茶葉”常误写成“茶叶”,简化字的“叶”字便是受到此误写而又约定俗成的的启发得来的。
再说“葉”字。它最早的写法是“枼”字,在甲骨文里的造型就是像树上有枝叶的样子,属于造字方法中的象形造字法,所以它的本义即植物的叶子,也指像叶子的薄片状的东西。后来古人又在“枼”字上面加了个草字头,即创造出了“葉”字,专门用来表示树叶的意思。它有两个读音,当作树叶及相关之意时,读作“yè”,但当“葉”或“枼”当作地名、人名、姓氏时,古代读作“shè”,而随着它的简化字“叶”的产生,现一律读作“yè”。
所以在创作书法时,遇到古文中表示树叶、年代、页码以及人名、地名等意思是,他的繁体可写作“葉”或“枼”,而作“和谐”、“协调”之意时,则只能写作“叶”,还可以写成它的异体字“协”,而且只读作“xié”。比如《老残游记》:“犀牛一角叶箜篌。” 以及《新唐书·李逢吉传》:“逢吉与李程同执政,不叶。”
这里面涉及古代字和简化字两个体系的问题。大部分的简化字使用起来都没问题,但有那么几十个简化字,把古代的原本读音和意思都大相径庭的两个或多个字都用一个简化字来代替。比如“干”、“后”、“系”、“历”、“钟”等字。一般人使用起来可能没有问题,但搞书法的人或研究文史的人,就要注意区分,不然就会出现张冠李戴的错误。
易先生文中提到的叶县,其历史悠久,在春秋时期称叶邑,属于楚国势力范围。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称叶阳,属南阳郡管辖。到刘邦建立大汉帝国,叶阳就改称叶县了,一直使用到今天。历史上从叶县走出来的名人虽然不多,但有一位则是妇孺皆知的大人物,那就是叶公。叶公其实不姓叶,而是姓沈,名诸梁,字子高,左司马沈尹戌之子。他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公元前524年沈诸梁受封于叶,因楚国封君皆称公,故称叶公。从此他的封地叶就演变成了姓,叶公就成了叶姓华人的始祖。对后世来说,叶公最有价值的贡献就是给我们创造了一个成语“叶公好龙”。
好了,现在回头再看易先生对地名“叶县”加括号注释的“叶读如射,今河南省叶县”有无问题。窃认为,如果对叶县不太了解的话,可能会让人以为叶县的“叶”字,读作“shè”。如果改为这样解释:“今河南省叶县。叶县古代读作shè县,现在读作yè县。”是不是就避免了产生误读的可能呢?另外,古代有的人名和官职的读音很特别,还拿易中天先生的“读如射”中的“射”来说,它有三个读音shè、yè、yì,那么“读如射”的“射”,较真一点的话,您让读者读成哪一个呢?当作古代官职“仆射”讲时,读作yè,当作为同“斁”讲,作厌弃之意时,又读作yì 。比如《诗经·小雅》里的:“式燕且誉,好尔无射。”的“无射”就当作“无斁”讲 ,只能读成yì。其他当射箭及相关之意时一律读作shè。当然一般都是读作shè。
其实读书处处是学问,今借借着谈论易先生书中“叶”字读音一事,却也让我们有机会了解到“叶”字的前世今生以及叶县的悠久历史,岂不快哉。但不知易先生赞同与否。
易中天先生是我一直很崇拜的偶像,特别喜欢他讲故事的文人调调。他不像其他的专家,一说起历史都是一派周吴郑王的样子,他就像一位朋友,和你面对面的坐着,一起闲谈古人的过往。诙谐、轻松、自在。你读他的书,虽然少有超出正史范围的新发现,但起码能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可以想象、推理、独立判断的空间,这个很重要。
2022年7月15日,瑞青随记于郑州
李瑞青,笔名瑞青,字子方,号自怡堂主。老子故里鹿邑人,现定居郑州。青年作家,文史学者。著有《雾太阳》《猎城》《别动我的心》等长篇小说;《十年江湖》《南二胡同》等中短小说;《故乡的小路》《长江吟》等诗词集。累计在大型文学刊物和网络上发表小说、散文、诗歌、评论等300余篇(部),计四百余万字。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