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有名的教堂叫啥(罗马唯一国家所有的教堂)
听闻过这样一句意大利语:Roma, non basta una vita! 翻译成中文就是“即使穷尽一生也难以阅尽罗马”。罗马城有一个确切的建城时间:公元前753年4月21日。它从一个拉丁人的小村庄成长为一个庞大的帝国中心,通过天主教的建立,成为今天意大利的首都。他们建立起了欧洲文明,艺术氛围影响了几代艺术家。当汽车的轰鸣声代替了军队的脚步,当工业革命像杠杆一样翘去了罗马人的力量,那些砖与柱却矗立了两千余年,这座城市却依然散发着“永恒之城”的魅力。
罗马是几乎每一个来意大利旅行的人的第一站,除去斗兽场、许愿池、西班牙广场等耳熟能详的景点,不可忽视的就是罗马城中大大小小的教堂。
虽然我没什么信仰,但在罗马的这几天遇到教堂就想进去看看,无论是宗教历史还是雕刻艺术都令人,看的眼花缭乱,后来就只当是一种艺术品去欣赏。回来才知道,在罗马城,看到教堂就进去,是一件非常有难度的事情。作为昔日帝国的中心,罗马城大大小小的教堂有900余个,基本每条街都有教堂,如果看到就进,这一天就别干别的了。
在罗马市中心火车站附近有一座教堂,不同于之前常见的拉丁十字风格,也没有哥特式和巴洛克式那么华丽的外表。若论面积和宗教地位,又没有梵蒂冈教堂那么举足轻重。但它不同寻常的历史和内部设计,绝对是罗马不可错过的地方。
天使与殉教者圣母大殿(Santa Maria degli Angeli e dei Martiri),又直译为“安杰利圣母堂”。看到外观的第一眼,也许想不到它是个教堂,我差点看了一眼就拐弯了,心想:这不是一个浴场的遗址么?因为外观并非是常见的教堂样式,因此它的英文也不叫“Church”或“Cathedral”,而是“Basilica”,意为“罗马式聚会所”。
还记得我曾经说过英文中各种“教堂”的区别吗?“Church”指公共宗教活动场所,“Cathedral”指设有主教座位,建立于教区的天主教中心大教堂,也就是意大利语中常见的“Duomo”,比如经常看到米兰大教堂又译为“多莫大教堂”。而在意大利,经常看到教堂的英文中含有“Basilica”的字样。
作为代表教堂的单词,“巴西利卡(Basilica)”比较少见,这个词来源于希腊语,意为“王者之厅”,本是大都市里豪华建筑之意,古罗马人用它指代一种公共建筑形式,平面呈矩形,外墙有一圈柱廊,入口在长边,短边有耳室,后来就演变成基督教的教堂建筑。物以稀为贵,这也恰巧证明了它被赋予的崇高地位:一般是由教皇赋予特殊地位,具有特殊宗教含义的教堂,而不论建筑风格和结构。所以,如果一个教堂的名字含有这个单词,中文直译名称应该是“宗座圣殿”。
圣彼得大教堂
世界上最著名的“Basilica”教堂自然就是梵蒂冈的圣彼得大教堂(Basilica di San Pietro in Vaticano),而这座外观看上去不起眼的教堂,竟然还把“Basilica”的字样堂而皇之地挂在门楣上,这自豪的甚至有些自负了吧?
天使与殉教者圣母大殿就在共和广场对面,从罗马主火车站Termini走过去大约5分钟,或者地铁A线Repubblica站下车,广场中央是水泽女神喷泉。
古罗马帝国的皇帝和贵族们极其懂得生活和享受,不仅在城市中修建起美轮美奂的教堂、市场、斗兽场等,更修建了大规模的浴场。公元前27年,古罗马皇帝奥古斯都就建造了不少大型浴场,最有名的就是位于罗马市中心南部的卡拉卡拉大浴场(Thermae of Caracalla),占地12万平米,可同时供2300人入浴,场内设施一应俱全,包括图书馆、健身房、竞技场等设施。起初还好,规定男女要分别入浴,可是到了帝国末期,浴场就沦为yin荡之地。随着古罗马帝国没落,浴场也衰落了,杂草丛生,再不见昔日的辉煌。
卡拉卡拉浴场
而这座教堂,就是建立在戴克里先浴场(Terme di Diocleziano)的遗址上的。戴克里先不用多说了吧,我之前提过不少次。他原本是个近卫军长官,在卡拉卡拉皇帝后长达50年的内战中取得胜利,从而最终称帝,是罗马帝国承前启后的人物。其家乡是今天克罗地亚第二大城市斯普利特,退休后回到家乡种起了卷心菜。和卡拉卡拉一样,他也修建了大规模的浴场供公民们享用。
这座教堂的设计师正是大名鼎鼎的米开朗琪罗。1563年,晚年的大师受命设计教堂,他拆除了一间温水大厅,改建成了现在的教堂,并且保持古迹外观不变。遗憾的是,次年89岁的大师便与世长辞。1749年再由路易吉·凡维特利(Luigi Vanvitelli)改建为现在的模样。2006年,波兰裔雕刻家伊格尔·米托拉吉(Igor Mitoraj)为教堂设计了新的青铜门及圣若翰洗者雕像。
两扇大门一扇叫“基督复活(The Resurrection)”,另一扇叫“天使报喜(The Annunciation)”,描述的是圣母七大喜悦之中的两个,其余五个分别为:基督诞生、三博士来朝、基督升天、圣母升天和圣母加冕
左侧一扇表现的是被十字架嵌入身体的耶稣和殉道者,雕像呼之欲出,似乎要从青铜大门中挣脱出来;右边一扇雕刻的是玛利亚谦卑地面对着天使。
我想反正教堂也不收门票,既然路过了就进去看看吧。别看教堂外表简陋,内部空间非常可观,一进门的圣水钵就采用了小小的天使造型。而在其他教堂大多看到的就是砌在墙上的圣水盆。
教堂主体就是典型的“Basilica”结构,米开朗琪罗将其设计为一座巨大的长方体,给人的空间感非常大。教堂长90.8米,宽27米,高28米,除中间的主祭坛外,两翼分别建有小礼拜堂。在意大利王国时期(1870-1946年)它成为了正式的国家教堂,也是罗马唯一一座国家所有的教堂,后来的国葬都在此举行。所以,它不仅仅在罗马,在整个意大利级别都极高。
教堂内部明亮且肃穆华丽,顶部的天窗保证了良好的采光,丝毫不感到压抑。无论是装饰还是雕塑,都达到了当时建筑工艺的极限。巨大的空间内到处是精美的雕像和绘画。阳光斜斜地洒在拱顶下面的大理石柱上
我来的时候正好有一支合唱团在排练,声音宛如天籁,给人一种说不出的空灵、圣洁感。
这座教堂另一个不可错过的原因,就是这里有大名鼎鼎的罗马本初子午线!
罗马曾经也有标准时间子午线,但如果世界各国都把通过该国首都的子午线设为“本初子午线(Prime Meridian)”的话,这个世界上的时间就彻底乱套了。1884年的国际会议通过世界统一只有一个标准时间——格林威治标准时间(Greenwich Mean Time, GMT),以穿越格林威治皇家天文台的那条线作为了标准。原因很简单,那时候的英国不可一世,综合国力和科技水平都是世界第一,罗马的子午线就这样被抢去了风头。
直到今天各国的子午线大多还都保留着,英国设在国会大楼西敏寺中间马路边人行道上,法国的子午线又叫“玫瑰线(Rose Line)”,位于巴黎的圣叙尔皮斯教堂(Saint-Sulpice Church)
这条子午线就在教堂的东侧侧殿,地面上镶嵌的一条铜线穿过教堂,还有各种刻度和说明,一年中各个时间太阳的光斑会投射在不同刻度上。18世纪设置时,甚至将米开朗琪罗的雕塑切开一个缺口,以便让光线能准确地投射在地面上。
为了保护这条线,教堂内大部分地方已经拦了起来不许通过,铜线两侧分布着12星座。子午线尽头是摩羯座,还有一匾额,刻着Felix Temporvm Reparatio,意为:感谢时间的革新!新历法的产生。是为了纪念1582年格里高利日历(Gregorian Calendar)取代了儒略日历(Julian Calendar)
子午线的说明
教堂一侧有一个摆锤,记录了“伽利略摆针”。伽利略,1564年生于比萨,就是从比萨斜塔上往下扔铅球证明“自由落体运动”定律的那位。有一次他在教堂里看到一盏吊灯不停摆动,就用脉搏计算时间,观察吊灯的摆动,终于发现了其规律:同一个摆,摆动的快慢是一定的,摆动的快慢与摆锤的轻重无关,与摆线长短有关,摆线越短摆动得越快。
教堂侧面有一个小门通往伽利略纪念馆,院内矗立着一尊高达6米的伽利略铜像。这是由李政道设计,2010年4月28日由中国科学院捐赠给教堂的,为的是纪念这位伟大的科学家。
没想到,这座外表简陋内部豪华的教堂,还是宗教与科技的完美结合。
Tips:
1、交通:地铁A线Repubblica站,或从罗马中央火车站步行5分钟。
2、开放时间:8:00-12:30;16:00-18:30。
3、门票:免费
========================
【作者:沙漠玫瑰】
环球旅游达人,旅行体验师、自由撰稿人、嘉宾主持、旅行分享师、跨界自媒体人。已只身旅行过五大洲近50个国家,200余座城市。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