癞的字义(打倒褪的褪字说文及广韵均没收录究竟怎么读)
粤谚:“各人所好,褪衫戴帽。剃须长鼻毛”。
脱衣脱裤粤语讲:“褪衫”,“褪裤”,
俗语有话:“行路打倒褪,瞓觉脚抽筋”。
《广东俗语考》一书中,有“行船遇着顶头风,人衰行路打倒褪 !”
往后退、倒退、退缩,粤语称“打倒褪”。
这个“褪”字该怎么读?
褪通“臀”,意思是屁股向后点。
《广东俗语考》:“褪音吞去声。退後曰到褪。『韵会』卸衣也。卸衣必向後。故退後曰褪。如 褪衫褪舵之类。”
褪tan3:吐困切,吞去声。褪:向内退缩而藏起来。行路打倒褪(多指病人行路不稳或退缩) 。
褪有两个读音,tan3 (吞的第三声);又读teoi3 (退)。
褪,解作卸衣、花谢、色减、退却。本义:卸衣,向内退缩而藏起来:把手褪在袖子里。
还有后退,逃脱的意思:如:”唔好遇事就往后褪"。据《韵会》“褪”字:吐困切,吞云声。
“倒褪”和“打倒褪”这两个词,来源甚古。
于元曲及清代小说。《西加记》二本一折〔那咤令〕:“往常但见个外人,氯的早慎,但见个客人,厌的倒褪。”
《延安府》一〔六么序〕:“骂的我羞答答倒褪身躯。”
“褪”字早在汉代已经出现,如汉代张劭的《玉指环》便有句云:“初拈春笋双穿滑,微褪红痕浅印多。”
但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甚至迟至宋代的《广韵》也没有收录这个“褪”字。
最早收录“褪”字的辞书,是元代的《古今韵会举要》。当时的读音是“土困切”,“吞”的去声。
此后,清代的《康熙字典》、民初的《中华大字典》、四十年代黄锡凌的《粤音韵汇》、六十年代乔砚农的《中文字典》等常用辞书,亦均注一音,即“吞”的去声。
这个读音,在粤语中经常可以听到,如:“行路打倒褪。”(“倒”读如“到”)又如:“褪番笔数畀佢喇”。其中的“褪”字都读如吞的去声。
而“褪色”的“褪”,在古辞书中也的确是注如吞的去声。
然而,到了七八十年代,有多种辞书已将“褪色”的“褪”,注读为“退”音。
如中华书局的《中华新字典》、李卓敏的《李氏中文字典》、饶秉才的《广州音字典》、周无忌的《广州话标准音字汇》,以及最新出版的《汉语大字典》均是如此。
由此可见,“褪色”的“褪”字,由原来古读的“吞的去声”已变成了今读的“退”音,因为这是当代绝大多人的读音,而且得到多部辞书的肯定,我们实在没有必要再执着那越来越少人读的古音了。(聂巨平)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