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形金刚真正的变形金刚(变形金刚之胡侃)

偶在朋友的推举下,刚看一下头条平台上某一作者写的《探访1983、《变形金刚》动画诞生前的幕后故事》一文,发觉该文中对某些时间节点、人物、事件缺乏一一对应,比较混乱,动画概念模糊不清,且对玩具的发展和变革不够了解。在此,也谈点笔者的观点和看法,也算是对该文或交流、或补充、或完善吧 ~~

图1,原文:“从1974年到1982年,被命名为《微星小超人》的几代玩具产品最终衍生为一款可以变形的机器人。” 此处错误,原作者对于 微星小超人(Microman)系列玩具所属子系列和发布的时间节点,均不了解。

变形金刚真正的变形金刚(变形金刚之胡侃)(1)

Pre 时期,微星小超人(Microman)他的时间节点,是起始于1974年 Microman Zone 子系列,但不是到1982年 Micro Robot 子系列为止,而是到1983年的 微变战士(Micro Change)这一系列。直到1984年,Hasbro 和 Takara 双方共同开启了一个属于“变形金刚(The Transformers)”时代,微星小超人这才告一段落。1999年,随着 微星超磁力这一子系列的发布,微星小超人又开始重启~

从1974年 Microman Zone 到1982年 Micro Robot,Microman 问世历经九年,其间不断的创新与进化,Microman 不再是和 Acroyear赤手空拳地进行战斗,他们也开始使用各种各样的机械装置,从简易的载具到较为复杂的机器人,变形方式亦由载具拆解重组到机器人一体化变形,其中的一些已经可以组合成更大的机器人玩具,此时的 Microman 已不再是玩具线上的主角和宠儿,取而代之的是机器人玩具,随着1983年 微变战士(Micro Change)这一系列的发布,微星小超人(Microman)也由此拉开了更辉煌的新篇章 ~~

图2,原文:“《戴亚克隆》有很多类型,比如汽车机器人、恐龙机器人、枪械机器人。” 此处错误,原作者并未理清 微星小超人(Microman)系列与 戴亚克隆(Diaclone)系列两者的关系和区别。

变形金刚真正的变形金刚(变形金刚之胡侃)(2)

1982年3月发布的 汽车机器人(Car Robo)、1984年3月发布的 恐龙机器人(Dinosaur Robo)均属 戴亚克隆(Diaclone)Real Robo 阶段发布的玩具,这点没错。但1983年发布 Gun Robo(枪械机器人)系 微变战士(Micro Change)中的玩具,隶属于 微星小超人(Microman)系列,与 戴亚克隆(Diaclone)系列无关。

图3,原文:“《变形金刚》动画的制作是日美合作完成的,美方是Marvel Productions(漫威)、Sunbow Productions这两个公司,日方是东映动画和カナメプロ这两个公司。” 原作者对于动画的出品方、制作方混为一谈,职责不明。

变形金刚真正的变形金刚(变形金刚之胡侃)(3)

1983年,Takara 公司参加了东京玩具展,在这次展会上展出了 戴亚克隆 Diaclone 和 微变战士 Micro Change 这两大玩具系列,Hasbro 雇员 Henry Orenstein(亨利·奥伦施)发现了这一玩具界的瑰宝,并向 CEO Stephen Hassenfeld (史蒂芬·哈森菲尔德)和 研究与发展部副总裁 R&D George Dunsay(乔治·邓西)汇报推荐了这种由现实生活中的汽车、飞机、动物(恐龙与昆虫)、武器(手枪)、小型家电(如微型磁带、随身听、卡带式录音机)和设备工具(如显微镜、望远镜、电子表)可以变形为机器人的这两大玩具系列,立即引起了 Hasbro 高层的兴趣,寻求与 Takara 合作,双方一拍即合,由 Takara 提供设计的玩具,由 Hasbro 负责对玩具的宣传和包装。

同年11月1日,双方签订玩具授权合作协议书,随后 Hasbro 授权漫威漫画公司(Marvel Comics)构建这些玩具故事背景、名字职务和能力性格,由 Griffin Bacal 广告公司旗下 日虹(Sunbow)、东映动画、韩国AKOM、东京电影新社(参与动画第三季)共同制作的变形金刚动画片于1984年9月17日开播,一个属于“变形金刚(The Transformers)”时代也由此诞生 ~~

图4,原文:“东映动画将《变形金刚》动画的机器人人设任务拜托给カナメプロ公司一位叫小原涉平。” 原作者对于动画人物形象的由来不够了解。

变形金刚真正的变形金刚(变形金刚之胡侃)(4)

《变形金刚》动画人物形象来自于两位艺术家,小原涉平和弗洛罗·戴瑞。小原涉平老艺术家在玩具实体的基础上,绘制了动画形象参照稿的第一稿,而动画形象参照稿的第二稿,是由动画艺术总监 弗洛罗·戴瑞(Floro Dery),在 小原涉平第一稿的基础上,丰富细节的同时,优化人物的设计,让这些人物动画形象更为美观~~

图5,原文:“《变形金刚》的机器人来源于TAKARA的《戴亚克隆》和《微星超人》两款玩具。” 原作者的描述不够精确。

变形金刚真正的变形金刚(变形金刚之胡侃)(5)

应该改成《变形金刚》的机器人来源于Takara的《戴亚克隆》、《微变战士》和外援部分(由于不属于Takara旗下玩具,这里不再展开,感兴趣的朋友可详见笔者的长文)。微星小超人在 Per 时期,从1974年到1983年每一年都会发布不同理念的子系列或分支玩具,而选入变形金刚系列的 微变战士(Micro Change)中的部分玩具,只是 微星小超人(Microman)83年发布的子系列。

图6,原文:“虽然作为《变形金刚》原型的玩具设计普遍被认为出自TAKARA的设计师大野光仁、余家英昭、 国弘高史之手最终完成,不过,《变形金刚》原型《戴亚克隆》玩具最初的设计者却是Studio Nue工作室的宫武一贵、加藤直之、河森正治。” 原作者对于设计师及其 戴亚克隆(Diaclone)两个阶段玩具的设计理念不够了解。

变形金刚真正的变形金刚(变形金刚之胡侃)(6)

戴亚克隆(Diaclone)早期,那些科幻形态的玩具设计者是Studio Nue工作室的宫武一贵、加藤直之、河森正治,这点不假,但《变形金刚》原型 Diaclone Real Robo 时期玩具设计,除 河森正治设计的天火外,与他们没有半毛关系,其设计来自于大野光仁、余家英昭、松本薰、涩川大志郎、松田隆志、小原宏之、小泉智聪等。这两个时期玩具虽同属 Diaclone 系列,但设计的理念是两样的,早期玩具是以科幻形态为主的简易载具,而后期 Real Robo 玩具将科幻形态的载具重新定义为现实生活中的汽车、飞机、动物(恐龙与昆虫),可转变为(当时)复杂的机器人,再者,这两个时期玩具变形方式,亦由载具拆解重组到机器人一体化变形,“质”的改变已经到来~~

这里也提一下,河森正治 Kawamori Shoji,他是 天火 Jetfire / Takatoku VF-1S的设计师,笔者也看到很多迷友写的文章里面,甚至是有些出版刊物里面,写着他是擎天柱的设计师,实在不对。河森正治,他在 Studio Nue 工作室时,为 Battle Convoy(擎天柱 Optimus Prime 前身)原型的基础上绘制线稿,展现变形结构的机械细节,而 Battle Convoy 的设计师是 小原宏之 Hiroyuki Obara(美国专利局网站可查询),在 Diaclone 旗下 Car Robo 系列当中,小原宏之 还设计了另一款玩具 千斤顶 Wheeljack 的前身 蓝旗亚 Lancia Stratos ~~

变形金刚真正的变形金刚(变形金刚之胡侃)(7)

变形金刚真正的变形金刚(变形金刚之胡侃)(8)

变形金刚真正的变形金刚(变形金刚之胡侃)(9)

变形金刚真正的变形金刚(变形金刚之胡侃)(10)

变形金刚真正的变形金刚(变形金刚之胡侃)(11)

变形金刚真正的变形金刚(变形金刚之胡侃)(12)

好,本期“【变形金刚之胡侃】《变形金刚》诞生前的那点事儿~”就结束了,欢迎大家转发留言、长按点赞,感谢!(笔者特别懒,您的转发就是我写作的动力)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