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去世用电影追忆金庸的一生(想要的终没得到)

他想成为一个外交家,却因身份问题,沦落“江湖”,成为一个出色的武侠小说家;

他曾暗恋夏梦一生,但终未能一亲芳泽;

他就是金庸,昨天,他去世了。

金庸去世用电影追忆金庸的一生(想要的终没得到)(1)

这一次,上帝想看武侠小说了。

2018年10月30日,武侠小说泰斗金庸在香港养和医院因病辞世,享年94岁。

距离1955年金庸在香港《大公报》连载《书剑恩仇录》,已经过去六十三年了。

“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

金庸说,这十四个字就是他的青春。

而我要说,我的青春就是金庸。

他开拓了一块武侠的江湖,种上了情义的花草。

在那个武侠的世界里,郭靖和黄蓉战死襄阳,萧峰自刎雁门关外,一代枭雄东方不败也最终殒命黑木崖。

谁都躲不开生死的审判。

但是,金庸早就看淡了死亡。

有人问他:人的一生应当如何度过?

他说:大闹一场,悄然离去。

像极了他笔下的大侠。

1924年查良镛出生在浙江海宁袁花镇查家,“一门五进士,叔侄两翰林”,

他继承了家族好学的传统。

在读书这方面,查良镛也可算是个“痴儿”。

家里藏书多,他便整天泡在藏书堆里,读得废寝忘食。

也正是他少时就博读诗书,才能在写小说时,典故历史拿捏得游刃有余。

虽然出自书香门第,但是查良镛可不是个听话的乖孩子,反而在那个时代里还稍稍有些叛逆。

遇见看不惯的事情,就直说,这也直接造成了他高中和大学被开除了两次。

学业上的滑铁卢终结了他想成为一个外交家的梦想。

但是谁都没想到,这个被外交系开除了的浑小子。今后会成为中国对外交往的一张名片,成为中国文化的一大象征。

这或许是另一种更加适合金庸的外交也说不定。

1946年秋天,《大公报》刊登启事:面向全国公开招聘三名国际电讯编辑。应聘者蜂拥而来,竟多达3000人。查良镛凭借自己的才华被千里挑一,进入上海《大公报》,正式步入了报人生涯。

金庸去世用电影追忆金庸的一生(想要的终没得到)(2)

1948年,《大公报》香港版复刊,查良镛被派到香港工作,这也成为他一生中最重要的转折。一年后《大公报》旗下《新晚报》创刊,查良镛被调到《新晚报》,做了副刊编辑。

当时《新晚报》总编辑罗孚注意到,比武擂台会受到很多人的关注。于是灵机一动,决定邀请编辑陈文统在报刊上连载武侠小说。小说连载后引起轰动,自此打开了新派武侠小说的大门。

这部小说叫做《龙虎斗京华》,陈文统给自己起了个笔名,叫“梁羽生”。

1955年2月初,梁羽生的《草莽龙蛇传》快连载完了,但他还没有想好下一部写什么。

罗孚便只好找到另一个武侠迷查良镛:“梁羽生顾不上了,只有你上了。”

于是查良镛的武侠处女作《书剑恩仇录》问世,反响甚至超过了梁羽生。他将名字最后一字一分为二,署名“金庸”。

金庸去世用电影追忆金庸的一生(想要的终没得到)(3)

侠,首先得是人。

金庸相信,如果小说家只会哗众取宠,虚伪敷衍,那么他笔下的人物再正义凛然,也不会有半个人信的。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后,香港的政治风气比较复杂。走到哪里,都是一片说谎声。金庸忍不住了:“我必须发声。”

于是金庸和朋友一起出资创办了明报,每天一边写社论,一边写小说。不仅将写小说的稿费全部投了进去,精力体力的也处在高强度的消耗中。

有见证者说。时常看到金庸在边上写,报纸排字工就站在旁边等着他。

也就是在这一段时间,金庸一边为正义发声,一边将家国天下,写进了小说中。

《神雕侠侣》《飞狐外传》《倚天屠龙记》是这一时期他的代表作品。

但是为正义发声的人,往往容易被冷箭暗算。

在那个黑色时期,谁都不知道,一个好好的人会不会就突然没了。

金庸却说:“我虽然成为暗杀目标,生命受到威胁,内心不免害怕,但我决不屈服于无理的压力之下,以至被我书中的英雄瞧不起。”

最危险的一段时间,金庸听到风声,还跑去欧洲躲藏了一个月。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空有一身本领却伤天害理,又哪里算得上什么大侠?

从此,家国情怀就成为金庸小说中最主要的命题,譬如政治寓言小说《笑傲江湖》。

金庸去世用电影追忆金庸的一生(想要的终没得到)(4)

终于,到了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舆论风气归于平静。1972年,金庸宣布封笔:“如果没有什么意外,《鹿鼎记》是我最后的一部武侠小说了。”

此后,他便成了一个闲人,江湖、武侠,都被抛在了脑后。

他去剑桥大学读书,从享誉中外的武侠大师,变成了一个普普通通的求学者。

他背着双肩包,里面放满了课本,有一段时间金庸还会骑着车上课。

够潇洒,能放下。

不为学位,只为学问。

金庸去世用电影追忆金庸的一生(想要的终没得到)(5)

回顾金庸十四部作品,在家国之外,最让人动容的就是情的纠葛。

情不知所起,一往情深;恨不知所终,一笑而泯。

——金庸《笑傲江湖》

倚天里,赵敏跟张无忌走那一回,两人受重伤,赵敏跟父兄决裂,以死逼汝阳王放了张无忌时。

汝阳王头也不回地走了,两边侍从牵过马来,他竟似没看见一般。行了十几丈路,又转回来问到:“敏敏,你的伤不碍事吧?身上带的有钱没有?”

这哪里是什么权势滔天的汝阳王,这不过就是一个失去了女儿的老父亲罢了。

而且金庸也格外洞察人性。

《天龙八部》中萧远山夫妇新婚燕尔,却莫名其妙成为了一场阴谋的牺牲品。

萧峰英雄一世,最心爱的姑娘却惨死自己手中,而自己也成为了亲情与家国最大的牺牲品。

鸠摩智沉迷武学,机关算尽,最后却武功尽失,反成一代高僧。

想要的总是得不到,得到的偏偏不想要、不如愿、不珍惜。

这或许就是金庸想通过武侠告诉我们的事情。

自从金庸火了之后,粉丝遍布五湖四海。

有粉丝喊他,金大侠,查大侠。

但是金庸却说:我不敢当,我不是大侠。这个称谓实在过誉,如果在我的小说中选一个角色让我做,我愿做天龙八部中的段誉,他身上没有以势压人的霸道,总给人留有余地。”

倪匡曾经评价“段誉有绝顶武功,朱蛤神功好象没有怎么用过,六脉神剑要紧时用不出,斗酒时却大派用场,凌波微步要来作逃命之用,倒十分实在。

”在性格上,段誉博学多才、善良固执,被爹娘取小名为“痴儿”。由此看来,段誉的这些特征倒是与金庸有些相似。

金庸去世用电影追忆金庸的一生(想要的终没得到)(6)

他说每个人都会有一段憧憬着侠的时候,但是到了最后,都会明白,我们都是普通人。

所以,他最后一部小说是《鹿鼎记》,主人公韦小宝只是个小混混,他的身上有七情六欲,有妄想执念,但却恰恰好是金庸武侠世界的最完美结束。

因为江湖之中,最多的,偏偏就是这样的普通人。

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想成为萧峰、郭靖的韦小宝。

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恩怨,有恩怨就会有江湖,人就是江湖。

——金庸《笑傲江湖》

金庸用自己的全部小说,告诉了我们侠的真实含义。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侠之终时,不妨潇洒。

《书剑》里的陈家洛,《天龙八部》里的虚竹,亦或《笑傲江湖》里的令狐冲,最后大都归隐山林,这些也不失为金庸先生自我的一种期许。

有个词叫“侠士”,古龙更偏近侠,金庸更靠近士。

金庸是儒侠,是侠士,更是儒士。修齐治平,每一次出剑,为的是国士无双。

拿得起,放得下,金庸用谦谦君子的平生,为我们书写了他最后一部武侠小说。大侠金庸,实至名归。

大闹一场

不枉人间

再见了,金庸大侠。

2018年10月30日武林中再无金庸的消息,只留下了他一生的传说。

想必先生一个人乘上了小舟,去向了江湖深处了吧。

你瞧这白云聚了又散,散了又聚,人生离合,亦复如此。

——金庸《神雕侠侣》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