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到了为什么老是拉肚子(夏天为何你总拉肚子)

每到夏天,雪糕、冰淇淋、冰镇西瓜、饮料等就成为很多人的解暑必备,但你考虑过肠胃的感受吗?况且持续的高温天气,各种病菌也愈发活跃,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夏天到了为什么老是拉肚子?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夏天到了为什么老是拉肚子(夏天为何你总拉肚子)

夏天到了为什么老是拉肚子

每到夏天,雪糕、冰淇淋、冰镇西瓜、饮料等就成为很多人的解暑必备,但你考虑过肠胃的感受吗?况且持续的高温天气,各种病菌也愈发活跃。

根据近期北京市疾控中心发布的疫情数据显示,7月以来,其它感染性腹泻病一直位居全市法定传染病报告病例数之首。另据北京市疾控中心往年的监测资料显示,7月至9月是细菌性腹泻的发病高峰,再加上入伏后北京市的气温居高不下,这样的环境更适合细菌性病原体的繁殖。

所以,大家可千万别大意!夏季常见的“拉肚子”该怎么防?我们来听听医生的建议吧。

夏季为何你总“拉肚子”?

腹泻在夏季高发,主要因为食用了不干净的食物。夏天气候闷热潮湿,有利于细菌滋生,剩饭剩菜或熟食不加以适当储存很容易被细菌污染。另外,夏季生食果蔬机会增多,烧烤、海鲜受到欢迎,这些食物受到污染或未加工成熟会引发腹泻;同时苍蝇、蟑螂在夏季最活跃,致使病菌更易扩散。

图片/资料图片

夏季生活习惯的改变也容易导致腹泻。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急诊科医生郭涛介绍,“并不是所有的腹泻都是因为吃坏了东西,夏季气温较高,人的睡眠质量会有所下降,导致人体抵抗力下降,给肠道致病菌可乘之机,再加上夏天不少人贪凉,空调温度设定过低,室内外的温差大,贪吃冷饮,常导致胃肠道功能紊乱。”您可别小看这拉肚子,有些朋友甚至认为偶尔拉一下肚子也挺好,有助减肥。你一定想不到,拉肚子严重的还会引发疾病甚至死亡!

警惕夏季腹泻并发症

近日,有媒体报道,山东省淄博市56岁的王女士因食用不洁食品导致腹泻,且伴随胸闷憋喘,精神萎靡不振等症状和慢性基础病,后发生休克,入院后病情持续恶化,最终抢救无效死亡。王女士从腹泻发生到死亡,仅24小时。看似简单的腹泻为何会致死?医生解释,腹泻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由腹泻引起的并发症。由于患者患有多年的慢性基础疾病,身体机能较弱,严重呕吐、腹泻时体内水分和钾、钠等微量元素流失,造成电解质大量丢失,酸碱平衡失调、水电解质紊乱,极易诱发恶性心率失常以及休克等严重并发症,抢救难度极大。另外,腹泻时由于短期内大量水分丢失,会导致血容量急剧下降,心脏灌注血量减少,血液黏稠度增高,血液在血管内的流动速度减慢,容易形成血栓,造成冠状动脉血管堵塞。再加上呕吐、腹泻应激,患者往往因频繁跑厕所而休息不好,极度疲劳,导致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心肌收缩过强、心率增快、冠状动脉的张力增高,容易导致血压升高和冠状动脉的痉挛。同时,交感神经——肾上腺系统的兴奋,会促进血小板的聚集,形成血栓和冠状动脉痉挛,诱发急性心肌梗死。腹泻的后果这么严重,那么遇到拉肚子,是不是乖乖吃点止泻药就能降低这些并发症风险呢?

未明病因,泻药别乱吃

出现腹泻症状,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吃止泻药、抗生素,殊不知有些腹泻是不需要用抗生素来治疗的,且滥用抗生素还会带来其他危害,切记不要滥用药物。

腹泻发作时,应适当休息,饮食选用容易消化、含水分多、对胃肠道没有刺激性的食物。可口服补液盐或直接喝盐水以补充钠离子,避免腹泻引起的脱水。注意腹部保暖,切不可为了快速止泻,随便乱服止泻药。尤其在未明确病因之前,更要慎重使用止泻药,以免掩盖症状造成误诊,延误病情。如果腹泻持续不缓解,甚至引发脱水,要及时去正规医院就诊,并在医生的指导下适当止泻。

郭涛提醒,“一般来说,上吐下泻不能饮食的患者以及病情危重患者都需要及时就诊。”当腹泻持续2天以上没有缓解,还有出现严重的脱水症状,如皮肤干燥、少尿或无尿、严重乏力、眩晕等,还伴有严重腹痛或者直肠疼痛,大便带血或者黑便,伴有发热并且体温超过39度,出现这些症状可判断为病情危重患者,需及时前往医院就诊。

预防夏季腹泻请先管住嘴

医生提醒,预防夏季腹泻,应做到:

食品烧熟煮透,尽量现吃现做,避免剩菜剩饭;

准备两块切菜板,一块切生菜,另一块切熟菜,做饭时保证食物彻底煮熟;

冰箱要定期清理,食物不要储存太长时间,在食用前一定煮熟,冰箱里的水果食用前要清洗干净。对发现霉变或变质的食品应及时处理;

避免贪凉,空调房内注意腹部保暖。

另外,北京市疾控中心也提醒大家,尽量少食用易带致病菌的食物,如螺丝、贝壳、螃蟹等水海产品,若要食用时要煮熟蒸透,生吃、半生吃、酒泡、醋泡或盐淹后直接食用的方法都不可取。如果家中出现腹泻或呕吐患者,尽量居家隔离,不要与家人密切接触,患者发生呕吐或腹泻后,应及时消毒并清理。

采写:张兆慧、火星Lu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