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时间调整自己减少内耗(从认识每个自己开始)

在面对生活中的一些事情时,我们会犹豫不决。有周末早上是早起锻炼还是多睡一会这样的小事,也有到哪个城市工作生活这样堪称人生转折点的大事。

每当自己陷入纠结之中时,我们的内心就好像有好几个人在说话,它们持不同的观点,在我们的心里争执不休,让我们左右摇摆。

在这种情况之下,就算我们做了决定顺应了其中一个小人的看法,剩下的小人也会悄悄的嘀咕,让我们心烦意乱。这种嘀咕是我们对自己的攻击,造成了我们的内耗,使得我们没有更多的能量和精力去做其他重要的事情。

著名心理学家朱建军在《你有几个自己》这本书中,就对于我们常遇到的情况进行了充分的探查。他运用一种神奇的“拆人术”来帮助我们唤出并了解不同的子人格,让我们看清自己的内心,停止内耗,拥有更多精力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需要时间调整自己减少内耗(从认识每个自己开始)(1)

朱建军在这本书中表示:其实每个人都是多重人格,这并不是很特别或者很可怕的事情,只要运用意象对话的方法,我们就可以让自己的各个人格和谐相处。但如果做不到这一点,就会给人带来痛苦。

一、内心世界的人格不能和谐相处,会带来什么可怕的后果?

记录多重人格分裂的纪实小说《24个比利》中主人公比利就拥有24个人格。他们相互交谈,甚至相互控制对方的行为,他们有着不同的性格、智商、年龄、国籍、语言甚至性别。

当其中的一个人格控制了比利时,会做出这个人格所认为需要或想要做的事情,可怕的是,其他的人格却对此毫不知情。

需要时间调整自己减少内耗(从认识每个自己开始)(2)

这本书的原型来自于1977年美国俄亥俄州发生的一起连续强暴案。嫌疑犯比利·米利根被警方逮捕,但是他完全不记得自己犯下的罪行。他出现这种症状与年少时的经历不无关系,被继父殴打虐待使得他非常想逃避现实,处于对自己的保护,他衍生出几个人格,随着越来越糟糕的境遇,又分裂出更多的人格来逃避痛苦,然而子人格直接也有了许多的矛盾和冲突。

子人格之间的冲突多,说明内部和谐度低,也说明心理矛盾多,自我接纳性差。而子人格之间也存在着互相的隔离,冷漠和复杂度。隔离程度越高,说明子人格之间越不熟悉,冷漠度高,说明自人格之间不友好。子人格的数量越多,人格越复杂。

二、用意象对话技术帮助我们,认识自己的每一个子人格

意象就是具有象征意义的心理图像。意象对话技术就是一套可以把内心世界用意象呈现出来的心理技术,也是通过对意向调解来解决心理问题的方法。

01.开始拆人,让子人格登场

首先让来访者躺在舒适的环境中,闭上眼睛、放松,轻声的问自己:“我有什么子人格?”然后只需要安静的等待,放松意识,等待这些子人格的形象在来访者眼中自然的出现。

02.了解每个子人格

多数个子人格都有自己的名字,它们有不同的外表,穿着不同的衣服,跟他们对话来了解这些内容,最重要的是它们有不同的性格,不同的喜好,这些都要记录清楚,有助于我们加深对这个子人格的了解。

03.识别各个子人格

不同的子人格出场时,外在表现往往是不一样的。在了解了每个子人格的特点的基础上,当子人格出场时,我们就知道它的信息。

在没有识别子人格之前,子人格可以控制一个人的情绪和行为,而当它被识别出来之后,我们就成为主动者,可以更好的掌控自我。

需要时间调整自己减少内耗(从认识每个自己开始)(3)

三、内在和谐,外部才能和谐。

在识别子人格之后,我们要明白,我们总是觉得很累,情绪上的内耗都是由于内部各个子人格之间有矛盾和冲突。我们与他人在人际交往中出现的问题也多是由于内在社会不和谐导致的。

如何拥有和谐的内在社会,停止内耗呢?

01.运用“知人善任”的智慧

我们了解了每个子人格的不同特点,就会发现在不同的情境之下,有些子人格相对于其他子人格更具有适应性。

比如我们需要工作时,可以让具有热爱工作属性的子人格来出场;我们需要社交时,可以让更善于与人相处的人格出场。

这样我们就可以充分运用每个子人格的长处,

使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更加顺利。

02.自我接纳的诀窍

我们拥有多个不同的子人格,这些子人格组成了一个小社会,而社会中,也必然有人际关系的存在。当子人格关系疏远,相互不理解时,我们更容易有内心的冲突,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是让各子人格直接互相了解、互相接触,这样有助于减少内耗,增进自我接纳。

需要时间调整自己减少内耗(从认识每个自己开始)(4)

外部的问题其实也是内部的问题,当一个人更好的自我接纳、减少内耗时,就能够有更多的精力去做其他事情,能够活得更加强大和从容。这一刻,你会发现,每一个自己都温和而有序,你真正的主宰了自己的生命。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