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y直播间yy代表什么意思(YY镇的方言你能看出YY镇在哪儿吗)

yy直播间yy代表什么意思(YY镇的方言你能看出YY镇在哪儿吗)(1)

中国的方言种类数不胜数,每个省、每个市、每个县,甚至同一个县里不同的村,都是有区别的。就单说说YY镇的方言,耳濡目染三十年,也不敢说可以全部说透。

YY镇的方言很有趣,同样是四个声调,但有别于普通话。比如衣服的“衣”,是念普通话的第一声。但一个的“一”,是念普通话的第三声,同“以”。而“二”呢,普通话里是念第四声,但我们这边是念的普通话里的第二声。然后还有一个介于普通话二声和三声中间的声调。

YY镇的方言,有许多声发不出,包括儿化音、鼻音、后鼻音,卷舌音、还有“r”“e”和“ge”的发音。举例子吧:

儿子,我们念“鹅子”,和台湾人差不多。

鼻音完全没有,男孩,念蓝孩,牛奶,念刘来。

后鼻音完全没有,横,念痕;年轻,念连亲。

卷舌音没有,是、事,念四。

含“r”发音的字,全得改。比如,日,我们念鹅;容易,我们念永易;进入,我们念进五;热,我们念鹅;人,我们念嗯。如果在外地用方言买肉,老板会以为我要买藕。

“e”发音的字,全得改。比如,鄂,我们念我;恶心,我们念我心。

“ge”发音的字,我们一般用guo,比如哥哥,我们念锅锅;鸽子,我们念锅子;各位,我们念国位;葛粉,我们念国粉。奇怪的是,第二声的ge,我们念的都是正确的发音,比如隔壁,打嗝。

另外,有些发音也有更改,比如河,和,何,都念活,何必呢,叫活必呢。

既然没有儿化音,有许多带“儿”字的词,其中“儿”用作尾声或起过渡作用的,我们都用“子”代替。比如姑娘儿,我们叫姑娘子;猫儿狗儿,我们叫猫子狗子。土豆丝儿,我们念洋芋丝子。

这算是W县的“官话”了,但县里其他一些村的方言和“官话”都有所区别,哪怕相距县城YY镇30公里左右的C镇,发音都和县城不同。C镇很有趣,他们的声调里只有三声,所有的第四声的字,统一都发第一声,比如电视机,念做掂丝机;舅舅,念纠纠。有一次有个人跟我说他那里“烧柴锅邦”,我说“锅邦”是个什么?问了好几遍,他急了,说,就是“锅邦”啊,然后在纸上写下了“过磅”两个字,哦,原来他是卖柴的,“烧柴过磅”是在他那里买柴称重的。

C镇的口音,再碰上老一辈们的错误发音,就连我这个本地人都听不懂了。有次一个人做酒瓶包装,说要写这么几个字:高长包谷酒。我想了半天,可能是说他的酒分量很足,所以叫“高长”?于是我微信给他把这几个字打过去,问他对不对,他发来调语音:不对,是高长,酒是高长的。我心想没错啊,于是我又给他打电话,他认定是念高长,但又说我写的高长不对。我就不明白了,问了同事,同事告诉我,原来他说的是:窖藏包谷酒。

我们的发音里,教书,交朋友,绞肉机,都是jiao,但老一辈偏偏把“窖”念做“告”,而他又是那个小镇的发音,没有第四声,把“告”又念做了“高”,所以我才没有听明白。

还有的村里,没有“yu”的发音,月亮叫做叶亮;鱼叫做移;原来叫做盐来;允许叫做尹许。有次一个人问路,某某鸡委会怎么走?我想了一下,鸡委会,是不是稽查的稽?他是不是要找哪个稽查部门?于是我问,是要找什么稽查的吗?他说不是,就是鸡委会啊,某某村的鸡委会啊。我听了好半天才明白,原来他问的是某某居委会怎么走。

方言的词语、句子倒是没什么可说的,每个城市都有自造的一些词语,来源于古人们的生活、发现和想象,单就我们W县说起来,那些区别于普通话的生词,可能万把字都说不完,比如装绑,学飞,刮独,撇脱,这些都是形容词;丁丁,克马子,赖克包,刺条子蛇,这些都是名词;板,乎,勾,宣,爪,这些都是动词。光看字面,根本不知道是指的什么。不同地方都有对不同事物的造词,这是每个地方最独特的文化,而深究起来,怕也不是一两天能弄明白的。

倒是有些词,或字,写出来是一样的,但是方言和普通话所表达的意思却有很大区别。

比如“么”字,在普通话里,是表示疑问的,但在我们的方言里是表示肯定的。比如饿了么,普通话里是在问你,饿了吗?而在我们这里,表示我饿了。举个更明显的例子,小明干坏事了么,普通话里,是在问,小明有没有干坏事?而在我们这里,只是一个陈述句,表达的意思是小明干了坏事。

还有“昂”字,网络上多用作语气词,而在我们这里,“昂”的发音,是表示“不”的。比如,今天中午吃牛排吧?昂,我要吃炒饭。

汉人是很容易同化其他民族的,而大城市更容易同化小乡镇,为了更能融入大城市,YY镇,甚至整个W县的人们,口音都在向Y市转化。

比如YY镇本来的“去”是念做“科”,“到那去”念做“到那科”,但这些年人们慢慢都学Y市的发音,念做“到那克”。

现在走在街上,听到满街小朋友都说着一口不标准的普通话,我用方言和小朋友对话,小朋友能听懂,但就是不和我说方言。一口一个“呲饭”“上彻所”“千三了飞绝”,听得我心里五味陈杂。

学说普通话并不是不对,但是一来我们这边基本没有标准的普通话教学,等小朋友说习惯这些山寨普通话了,以后要改岂不是很难?二来上学的时候说普通话就行了,回到家面对家长,也要说普通话吗?家长是为孩子未来去大城市生活打基础吗?可是家长们有没有想过,以后孩子在学校做自我介绍,老师问你来自哪里,孩子说我来自YY镇,老师说请你用家乡话介绍自己,孩子说,我不会说家乡话,岂不是很尴尬?

网上流行的“你瞅啥”“掉色儿”“老铁”可都不是普通话,但因为独特的语言魅力,可以让这些方言大放异彩。YY镇的方言也有许多有趣、生动的地方,有没有可能,我们的方言也会有流行起来的一天?一味追求普通话,完全放弃对方言的使用,是否得不偿失?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可是当某天我们垂垂老矣回到家乡,发现乡音已经消失,是不是更令人难过?

经济在发展,建设的脚步始终没有停下,故乡的土地翻了又翻,道路改了又改,脑海里的故乡早已被眼前的景象取代,朋友们,不要让故乡的声音也随着尘埃消失,只能在回忆里凭吊。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