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贴吧(朗吧我的父亲)

父亲贴吧(朗吧我的父亲)(1)

父亲贴吧(朗吧我的父亲)(2)

收听鹏程主播温情朗读

小时候,我常对着手机里嘶嘶啦啦的声音喊几声爸爸,这简短的称呼,就是我童年对父亲的唯一记忆。

我的父亲曾是一名边防军人,他转业回家时,我已经上了高中。那时,除了周末,我都是住在学校。虽然周末回家有很多想说的话,可总是到了嘴边又咽了回去,剩下更多的是沉默。我多想爸爸能问一下我在学校的生活,但他跟我说得最多的却是:“走路要把腰挺起来,有难处就自己去克服。”

父亲贴吧(朗吧我的父亲)(3)

后来我考上了军校,毕业后来到了西北边陲。参加工作后,每当我遇到难处,脑海里总是会想起那个严肃挺拔的身影。有时给母亲打电话,她会马上把电话给父亲,说:“你心心念念的儿子给你打电话了。”可我和他的通话也还是那几句——“遇到困难要自己克服”“当兵就要有个当兵的样子”......这些话我从小听到大,也不知还能和他说些什么。

第一次休假回家,我刚迈进家门,第一眼就见到了父亲,他正弓着腰给院子里的几盆花浇水。那几盆花是我2015年入伍时种的,如今开得正好,而他却蜷着腰,全然没有了往日的挺拔。

“爸。”我喊了父亲一声,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父亲放下了手中的水壶,应声道:“回来就好,你妈在里屋,洗洗手准备吃饭。”父亲的鬓角似乎也被岁月染白了许多。后来我才知道,父亲之前在帮邻居家盖房时不慎从楼顶摔了下来,肋骨骨折,到现在大声说话都疼。

吃饭时,母亲说:“你不知道,你爸整天就是记挂你。以前啊,是你等爸爸回家,现在可好,反过来了。”父亲的话也比从前多了许多,但总是能和工作扯上。“你们现在的生活条件好了,要更扎实肯干,咱当兵的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小时候只知道父亲当兵时的驻地在云南,他很少对我讲述他的军旅故事,我问过,他也只是说那是一个很美丽的地方。

休假结束,在收拾行李时,母亲给了我一本褪色的黄皮日记本,说是父亲给我的。我翻开那本子,密密麻麻的文字仿佛一幅幅画面,在眼前浮现出来。

父亲16岁入伍至云南边防服役,入伍第二年,就赶上了边境战事,在接近40度的高温天气里,他们打穿插、钻猫耳洞,全身长满了痱子,还要忍受蚊虫叮咬。战后,父亲立了战功,提了干,而后的十多年时间,父亲一直守卫着祖国的南疆,度过了他最怀念的青春岁月。

日记的最后还夹了一张纸,是父亲的字迹:“儿,我记得,你两岁的时候才从电话里第一次叫爸爸,你的童年时光,我几乎没有陪伴过你。后来,我转业回家时,你已经上了高中,我也想和大多数父亲一样接你上下学,给你关心照顾,但我总觉得我的孩子肯定比其他的孩子自立。直到你当兵走后,我才意识到,我真的不是一名称职的父亲。很抱歉,爸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你把这本子带上吧,就当我陪着你在部队站岗。”

父亲贴吧(朗吧我的父亲)(4)

此刻,我在离家三千多里的地方,不知不觉哭成了泪人。

END

主播:葛鹏程

作者:武警新疆总队 陈黎君

《朗吧》征稿启事

在文字中品悟文化,在品悟中照见自己。“人民武警”微信公众号《朗吧》栏目现向网友征稿。体裁以散文、诗歌、小说为主。可以是原创,也可以是推荐(注明作者出处)。内容可关乎人生哲理、家国情怀、军旅感悟、爱情亲情,只要适合朗读,能打动人、感染人、启发人、激励人、塑造人即可。字数控制在2000字以内,附3张以上照片。

投稿邮箱:wjxinmeiti@163.com(注明《朗吧》栏目投稿)

值班电话:010-68794420

监制:刘凤桥、张红卫

执行监制:张金岭

主编:姚洪华、王文

值班编辑:王燕婷

邮箱:wjxinmeiti@163.com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