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渊洁皮皮鲁系列哪本最好看(皮皮鲁和鲁西西)
童话大王郑渊洁,回来了。
假期过半,国庆档影片前有《长津湖》《我和我的父辈》,后有《大耳朵图图之霸王龙在行动》《五个扑水的少年》。夹在中间的是一部儿童片——《皮皮鲁和鲁西西之罐头小人》。
上映5天,《皮皮鲁和鲁西西之罐头小人》目前票房2490万,豆瓣评分7.2,猫眼评分9.1。打眼一看,作为一部儿童片成绩还算不错。喜欢的人说找回了童年记忆,讨厌的人说故事瞎扯不负责任。
那么《皮皮鲁和鲁西西之罐头小人》究竟如何呢?
影片的故事非常简单。主要讲述了性格迥异的双胞胎皮皮鲁和鲁西西在家中罐头里发现了五个各有能力的小人的故事。
儿童加上幻想人物,这个设定在儿童片中很是常见。英国有大名鼎鼎的《帕丁顿熊》,国内有周星驰的《长江七号》。主要看点一般有两个,一是超能力部分天马行空的幻想,二是少年人在获得“超能力”后的自我成长。
在这两点上,《皮皮鲁和鲁西西之罐头小人》做得都差点火候。
幻想部分,影片没有跳出同类儿童片反抗权威的套路。考试作弊、整蛊家长、解决同学矛盾......在此类影片中相同的剧情,不断上演。而相比起《长江七号》里,上天入地变身飞翔的各种幻想,《皮皮鲁和鲁西西之罐头小人》里的小人实在平凡了些。
好在,小人与现实物品大小的反差感,为影片增加了不少童趣色彩。
幻想部分锦上添花,少年人的成长才是影片的重中之重。在影片中,少年成长的主要任务被交给了鲁西西。鲁西西成绩优异,皮皮鲁调皮贪玩,一直以来鲁西西都是家长和老师眼中的好学生。而在遇到小人后,鲁西西的成绩“出了问题”,皮皮鲁反而成了天才学生。在以分数论英雄的学校里,优等生变成后进生的心理落差,就是鲁西西人物成长的主线。
可惜的是,差生逆袭全程靠外挂,鲁西西最后也没有逃脱唯成绩论的禁锢。结尾处,一场大火灾将本质矛盾转移,不管是家长还是老师幡然醒悟,达成了大团圆结局。
不是说这样的剧情设置多么差,但总归有些刻意与陈旧了。
平心而论,《皮皮鲁和鲁西西之罐头小人》的质量并不差,充满童趣的幻想与关照儿童成长的内核都在影片中有所体现。但有这些还不够,这不是观众期待中的郑渊洁作品。
从1979年发表第一个故事《黑黑在诚实岛》开始,郑渊洁创作童话已经有四十多年了。从最早的《皮皮鲁传》到《皮皮鲁之魔方大厦》再到后来的《舒克与贝塔》,郑渊洁的童话故事贯穿无数八零九零后的童年记忆。
但纵观他的作品,就会发现与常规认知中美好治愈的童话不同,郑渊洁的作品显得十分残酷,甚至有些少儿不宜。
在他的作品中,往往充满着成年人的虚伪与现代社会的阴暗面,而与之相对的则是儿童主人公们纯粹直接的赤子之心。单纯与虚伪相互映衬,让光明的更光明,阴暗的更阴暗,充满了对成年人世界的讽刺。
抛开不少人的童年阴影《魔方大厦》不论,即使在《舒克与贝塔》系列中,也有对群体偏见的反讽,以及对善恶边界的讨论。
《皮皮鲁和鲁西西之罐头小人》是郑渊洁“皮皮鲁与鲁西西”系列中登上大银幕的第二部作品。第一部作品是2018年上映的《驯兔记》。
相比起《皮皮鲁和鲁西西之罐头小人》,《驯兔记》的故事更具讽刺意义。皮皮鲁进入了一个只要对老师言听计从,阿谀奉承就会变成“乖乖兔”的学校。起初人们对“乖乖兔”报以嘲讽,但随着校园权威势力的不断洗脑,成为“乖乖兔”俨然成了人人渴望的事。于是“怪物”变为了大多数,正常的人就成为了怪物。颇有主见的皮皮鲁成为了人们眼中的异类。
《驯兔记》的故事不仅对儿童具有启发意义,同样对成年人的世界有所影射。
反观《皮皮鲁和鲁西西之罐头小人》呢?其实影片的核心主题很明确,即反对过度竞争和死板的教育,反对唯成绩论。其核心还是郑渊洁作品中一贯的对现实的讽刺与揭露,但在表现上却总差着一股劲儿。
老师在学校用有色眼镜看待学生,家长也只注重孩子的成绩,孩子的心理成长如何关照?在孩子们被用过度竞争压得喘不过气时,成年人们是否也正陷入社会内卷不可自拔?影片罗列展现了一系列尖锐的问题,但从头到尾没有对正确处理方式的引导与暗示。
父母爱自己的孩子吗?老师爱自己的学生吗?答案是肯定的,但爱并不能解决现实问题。《皮皮鲁和鲁西西之罐头小人》刨开了现实的残酷,最终却又用真善美将现实的伤口笼统裹住。如何治愈伤口,全靠家长自己悟一悟。没想到办法?那就再好好悟悟。这让影片的整体立意,都显得不可信且略有牵强。
好在,故事只是故事,现实中教育双减政策的实行,似乎可以给这些问题,带来解决的希望。
【文/久九】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