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翻译题技巧(学会这些文言文翻译技巧)

文言文翻译题技巧(学会这些文言文翻译技巧)(1)

头条号 高江海老师


文言长句巧翻译

文言句的翻译对初中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简短的文言句子还好,有些比较长的文言句子,学生理解起来会有一定的困难。倘若学生对句子理解不透,就很难理解文章意思,自然也就不会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那么,如何翻译文言文中的长句呢?

一、标线断开,化长为短

对比较长的文言句子,按照句子的意思进行标线断开,分解成若干个短句,甚至变成几个连贯性的词语,然后再做翻译。《秋水》和《捕蛇者说》两篇文章中有不少长句,这些句子都可以采取化长为短的方法来翻译。例如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句,可以先断成“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可以断为“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然后再做翻译,就显得容易多了。

二、找出主干,弄清成分

一个完整的句子应该包含六个部分。即主语,谓语,宾语,补语,定语,状语。文言句子里常出现一些比较特殊的句式,如省略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等,翻译时,是省略句的要把省略内容补上,其他特殊句式要先把它还原,然后再做翻译。如:庄子《秋水》中,“我之谓也”,是宾语前置句,应为“谓我”,之意,即“说的是我”;“ 闻道百”属定语后置,应为“百道”,意为“很多的道理”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中的“见……于……”,是表被动的固定结构等。柳宗元《捕蛇者说》中 ,“永州之野产异蛇,(蛇)黑质而白章,(蛇)触草木(草木)尽死;(蛇)以啮人,(人)无御之者”是省略句;“余将告于莅事者”(介宾短语“于莅事者”后置),“苛政猛于虎也”(介宾短语“于虎”后置) 都属于倒装句

三、依靠语感,熟读理解

要理解语句,就必须注意诵读。诵读时不仅要读清句读,更要读出文章的思想感情。当然诵读不是死读,而是学生对文章的脉络弄清之后的吟诵。叶圣陶先生说:吟诵的时候,不知不觉之间,内容就化为读者自己的东西了,这是最可宝贵的一种境界。要做到理解课文,就要加强对文章熟读。如要理解庄子《秋水》中的长句,就应先把握它的层次,如:文章第一句写黄河的壮阔,第二句写河伯骄傲自满。两句之间的连接语是“于是焉”。第三句写北海的广阔,第四句写河伯自愧弗如,两句之间也用“于是焉”组合。这样,两个句子之间都用同样的结构连词联系,翻译时就可以采用相同的句式。

四、实词虚词,随文释义

对课文中常出现的50多个通假字、近百个多义字、22个虚词的用法和含义,要认真积累,加以整理,牢固掌握,有助于对长句的翻译。例如:

(1)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哉。在这个句子里,只要掌握:盖(语气词,用在句首),岂若(哪里象)是(代上句 “之犯死”)等字的意思,就可以顺畅翻译。

(2)“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此句要理解:孰”,谁。“敛”:赋税。 “毒”:害。“甚”:超过。等字的意思就能翻译出全句的意思来。

五、固定句式,巧妙翻译

固定格式也叫固定结构。其特点是由一些不同词性的词凝结在一起,固定成一种句法格式,表达一种新的语法意义,世代沿用,约定俗成,经久不变。固定格式往往前后呼应,互相配合。文言文中,在不少长句常常以这种形式出现,只要熟练掌握,翻译就会得心应手。如:庄子《秋水》中“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的“非………则……”可以翻译为“如果不是………就……”和《捕蛇者说》中“非死则徙尔” (“非……则……”可译为“不是……就是……”)都是表示委婉推测语气的固定句式,遇到这类句式,就可直接套用固定格式来翻译。

打算出中考语文系列,看看需求多么 单选

0人 0%

想看

0人 0%

不想看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