丞相和宰相的区别有哪些(宰相跟丞相有什么区别)

谈到中国古代权势最大的人物,在我们的脑海中第一位位高权重的皇帝,而在皇帝下面就是也拥有极大权力的宰相了。不过说到宰相的时候,我们又会听到丞相这样的词,好像这两个都是同一个意思。

那么宰相跟丞相是不是同一个意思呢?它们之间又是否存在着某种差别呢?

丞相和宰相的区别有哪些(宰相跟丞相有什么区别)(1)

一:宰相是一种俗称,丞相是具体的官名

宰相就是古代皇帝之下的最高行政长官的俗称,在历朝历代的官职都不一样。下面就给大家简单梳理下,历朝历代的宰相都是叫什么官名。

秦朝,宰相的官名就是丞相,不过有的时候设为了左右丞相,右丞相高于左丞相。在秦朝,丞相跟宰相就是同一个意思了。

汉朝,因为效仿秦制,仍然设立丞相,并且由御史大夫辅佐丞相。在汉成帝时期,为了分割宰相的权力,改为三公制,也就是大司马、大司空和丞相,大大削弱了宰相的权力。

丞相和宰相的区别有哪些(宰相跟丞相有什么区别)(2)

东汉宰相又变成了司徒、司空、太尉。不过东汉时期大权都掌握在宦官跟外戚手中,东汉的宰相们并没有多大的权力。而到了汉献帝时期,曹操为了专权,又一次设立丞相的职务,由曹操担任。

三国时期,魏国的宰相的官名称之为相国、蜀汉跟东吴都是丞相。

晋朝执行多相制,公辅大位、宰辅都被称为宰相,不过权力被大大分割了。

南北朝时期,由于天下大乱,出现了各式各样的政权,所以宰相的官名也是五花八门,有中书监、中书令、门下侍中、尚书令、仆射或将军以及录尚书事。这些宰相根据每个政权的内部情况不同,权力大小也不相同。

丞相和宰相的区别有哪些(宰相跟丞相有什么区别)(3)

隋朝定三省制,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唐朝随隋制,三省的长官也都是宰相,后来又出现参议政事、参知政事、同知政事、同平章政事官职的官员都是宰相。

五代跟北宋的宰相就是同平章事,以参知政事为副,南宋又设置左右丞相。

元朝改三省制为一省制,建立中书省,设立了左右丞相、平章、参政等官职,这些都是名义上的宰相。

明初设中书省,左右丞相。后来由于宰相胡惟庸专权,朱元璋就罢中书省,废丞相,宰相制度由此废除。不过后来皇帝政务繁忙,又设内阁大学士。不过随着内阁大学士的任务加重,内阁大学士的职权也变大,内阁大学士就成了实际上的宰相。

到了清朝,仍然有设立内阁制度,到了雍正时期又设军机处,军机大臣成了宰相。不过这些宰相,都是为了皇权服务的,权力已经没有秦汉时期的宰相大了。

丞相和宰相的区别有哪些(宰相跟丞相有什么区别)(4)

丞相是古代一种官名,并不是一直存在的,比如秦朝就有丞相、西汉也有丞相。但是隋唐时期,就没有丞相这样职务。

丞相这个职务在历朝历代虽说都出现过丞相,但是丞相权力的大小,也跟每个朝代君权跟相权之间的制衡相关。

丞相和宰相的区别有哪些(宰相跟丞相有什么区别)(5)

二:宰相可以是一群人,丞相只有一个人

在上文中列举的历朝历代宰相的名称,我们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君主为了分割宰相的权力,通常会将宰相分为多个职位,比如东汉的三公、唐朝的中书省。

这些被分割的职务由不同的人担任,他们都被称为宰相。而丞相只有一个职务,只能由一个担任,及时出现左右丞相,也只是由一个人担任左丞相、一个人担任右丞相。

丞相和宰相的区别有哪些(宰相跟丞相有什么区别)(6)

不知道大家对于历史上的宰相跟丞相是不是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了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