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韩信两次都不救刘邦了(不是刘邦的狭隘)

提到韩信,很多我们耳熟能详的成语都和他有关,古往今来的文人墨客,不吝惜笔墨的用洋洋洒洒的文字,把“国士无双”、“兵仙”等”很多名头都用在韩信身上。

为什么韩信两次都不救刘邦了(不是刘邦的狭隘)(1)

人们对韩信的关注度一点都不比项羽差,因为韩信在垓下之战击败了项羽,这是人们的共识,而不是说刘邦击败了项羽。很多人的心目中,韩信是不次于项羽的英雄,而刘邦只不过是个忘恩负义、刻薄寡恩的人罢了。

为什么韩信两次都不救刘邦了(不是刘邦的狭隘)(2)

提到韩信用兵如神的故事,估计很多人都能信手捏来,但说到韩信之死,很多人就不是很清楚了。如果按照正史记载,韩信是因为犯上作乱而被杀,这个结果估计没有几个人会相信,因为韩信手握重兵决定楚汉胜负的时候他不反,被封为齐王、楚王身为一方诸侯的时候他不反,非要等到自己被贬为淮阴侯,成为刘邦身边的“阶下之囚”时才选择造反,无论时机还是条件都不具备,这么做似乎太有悖于常理了。

为什么韩信两次都不救刘邦了(不是刘邦的狭隘)(3)

韩信是个重感情的人,因此也被其所累,因为感念刘邦的信任和知遇之恩,他没有听蒯通的联系,在楚汉战争的关键时刻选择发动叛乱,而是坚定的站在了刘邦一方,从而导致了项羽的失败。同样韩信没有忘记嫖母对自己的“一饭之恩”,因此才会用千金来报恩于嫖母。对于自己的伯乐萧何,他给予了无条件的信任,因为没有萧何就没有韩信,但是在最后恰恰是萧何出卖了韩信,他作为丰沛功臣集团之首,和吕雉间达成了默契,用韩信的头颅为自己摆脱了专权谋逆的嫌疑而保全了自己。

为什么韩信两次都不救刘邦了(不是刘邦的狭隘)(4)

接下来,具体分析一下韩信之死的原因,首先是韩信在楚汉战争时的摇摆不定,让刘邦心存芥蒂,从那个时候起,刘邦就已经把韩信这位“汉初三杰”之一,列入了自己需要对付的名单之列。当然名单里不止有韩信,还包括丰沛功臣集团之首萧何,至于张良,则因为其无兵无权,而从来没有被刘邦认为会对自己有什么威胁。

为什么韩信两次都不救刘邦了(不是刘邦的狭隘)(5)

刘邦夺得天下后,最担心的就是这些和自己打天下的人效仿自己,首先是掌握兵权的异姓诸侯,其次就是左右朝堂的国之重臣,因此异姓诸侯王不久就几乎被铲除干净,韩信先是从齐王变成了楚王,然后又从楚王直接降为淮阴侯。地位的落差之大,让韩信很难接受,他曾经说过:“我居然沦落到了要和樊哙周勃之流为伍的地步!”因为曾几何时这些人都是韩信的部下,可以说他们都曾唯韩信马首是瞻,但现在他们成了平起平坐之人,这让韩信无论如何都无法接受。

为什么韩信两次都不救刘邦了(不是刘邦的狭隘)(6)

但这一切都是从他要挟刘邦时开始的,当时韩信攻占了齐地,他写信给刘邦,信中说齐地刚刚收复,民心并不归附,因此需要自己留下来安妇人心。但是自己没有名分,这样就算留下来也是名不正言不顺,因此他希望刘邦能让他做代理齐王也就是假齐王,来安抚齐地的百姓。这话说的漂亮,实际上就是让刘邦接受韩信占有齐地的事实,并通过让刘邦册封韩信而让韩信的地位合法化。这是赤裸裸的要挟,刘邦看了信之后,不禁破口大骂,但是张良和陈平阻止了他,并对他说:“如今韩信是楚汉战争的关键所在,现在他提出什么要求,都要暂时答应他,不然就无法击败项羽!”刘邦具备成就大业者的气度,他立刻把话圆了回来,他对韩信的使者说:“韩信这小子真没有出息,做什么假齐王,要做就做个真齐王,朕加封韩信为齐王,子房带上我的命令立刻去齐地宣布,好让韩信可以名正言顺的开展工作!”这就是刘邦的智慧,他发现了问题的关键后,立刻改变了态度,并做出了最为合适的决策,从而稳住了韩信,为自己最后赢得楚汉战争的胜利创造了前提。但从这件事开始,韩信已经进入了刘邦的“黑名单”,韩信不仅是刘邦夺天下的助力,也是潜在的威胁,这一点刘邦心里有数。

为什么韩信两次都不救刘邦了(不是刘邦的狭隘)(7)

垓下之战前,韩信、彭越和英布三人都没有按照约定来和刘邦会师,导致刘邦又被项羽击败,他们是坐观成败,想坐山观虎斗,刘邦心里很生气,但又没有办法。张良对刘邦说:“韩信、彭越、英布之流,不过是势利小人罢了,只要许以利益并割地封王,他们必定会和您汇合共同对付项羽,击败项羽之后对付这样的人,办法有都是,击败他们只不过是翻手之间的事情,您不用忧虑!”刘邦按照张良的办法,果然韩信三人都来汇合,垓下之战击败项羽,刘邦因此完成了一统天下的伟业,刘邦的大智慧就是舍得,舍掉了眼前的利益如土地王位等,从而获取了更大的利益天下之主的地位。天下不是靠战无不胜的将军统一的,而是帝王靠包容万物的心胸接纳的。

为什么韩信两次都不救刘邦了(不是刘邦的狭隘)(8)

韩信自从掌兵开始,身边就一直有刘邦安插的耳目,这是不争的事实。他在做楚王的时候,就曾有眼线说他有不臣之心,当时刘邦问身边的人应该怎么办,很多人都说杀了这小子就行了,只有陈平跟刘邦说:“你手下的将军中,有谁能打得过韩信?”刘邦说:“没有!”陈平又说:“韩信造反有真凭实据吗?”刘邦说:“没有!”陈平说:“那我们去讨伐韩信,岂不是逼着他造反!”刘邦沉默不语,陈平却在此时献上了一条妙计,他让刘邦谎称自己要出巡,让韩信来拜见,借机捉拿韩信。结果韩信果然束手就擒,而韩信也说出了那句:“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的话。刘邦却没杀韩信,只是去其王位夺其兵权,将其贬为淮阴侯,并安排在自己的身边严加监视。

为什么韩信两次都不救刘邦了(不是刘邦的狭隘)(9)

对于韩信,刘邦尽管心存疑虑,但他知道韩信没有造反的念头,只不过是心里有股怨气而已。但这股怨气自己在位时,能够压制得住,一旦哪天自己不在了,恐怕韩信的脾气就无人能制住他,这也是刘邦所忧虑的。在陈豨叛乱的时候,刘邦出兵讨伐,按照《史记·淮阴侯列传》的记载,韩信在陈豨出京前,曾经和陈豨约定,如果陈豨叛乱,自己可作为内应,这也是韩信叛乱的实证。在刘邦讨伐陈豨的时候,吕雉便以此为借口,和萧何合谋除掉韩信。但这个所谓实证,据我判断也是吕雉捏造出来的,为自己诛杀韩信创造合理的理由和借口。

为什么韩信两次都不救刘邦了(不是刘邦的狭隘)(10)

萧何不存在出卖韩信的问题,因为韩信本来就和萧何不是一路人,萧何是丰沛功臣集团领袖,而韩信不过是个外来户。韩信这个人特立独行,为人高傲目中无人,曲高和寡下就没几个朋友,萧何是他的伯乐,但却不是他的知己。韩信把萧何当做知己,是他缺少识人之能,而不是萧何背信弃义的问题。吕雉开始邀约韩信的时候,韩信一直以自己有病为由不想去宫中,这个时候吕雉请出了萧何,让他出面邀请韩信入宫,韩信相信萧何因此入宫,结果成了瓮中之鳖,束手待毙下被吕雉处死。

为什么韩信两次都不救刘邦了(不是刘邦的狭隘)(11)

作为丰沛功臣集团的领袖,萧何不可能帮助韩信,因为他知道如果和吕雉作对,就相当于违抗刘邦的命令。那么自己的结局和整个丰沛功臣集团,只能走向覆灭的命运,为了保住自己,保住这些老兄弟,萧何只能把韩信舍弃,在萧何眼里从来没有把他当做兄弟看待,韩信不过是自己手中的一枚棋子,用来巩固自己地位的砝码之一,但根据时势也可以随时变成弃子。当吕雉找到的萧何,让他出面邀请韩信入宫,以便于除掉韩信的时候,萧何意识到韩信终于从将帅变成了弃子,自己的抉择不仅关乎韩信的命运,也关乎到自己和丰沛功臣集团的命运,因此他只有作出唯一的选择。

为什么韩信两次都不救刘邦了(不是刘邦的狭隘)(12)

我不知道韩信最后说过什么,他最后经历了什么,但我知道韩信的死是有缘由的,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韩信之死既有自己的原因,也有时势的原因,刘邦默许吕雉除掉韩信,也是出于加强统治的需要,而不是自己狭隘的问题。刘邦知道韩信的死讯后,他的反应是既喜且怜,对于韩信的死,刘邦既高兴又惋惜,高兴的是终于除掉了腹心之患,惋惜的是大汉失去了一位用兵如神的天才。

为什么韩信两次都不救刘邦了(不是刘邦的狭隘)(13)

至此我们可以看出韩信之死的四个步骤:第一步是刘邦夺其权去其兵,让韩信变成孤家寡人;第二步是吕雉争取萧何的支持,让丰沛功臣集团表态,放弃韩信这枚弃子;第三步则由吕雉下手执行杀死韩信的行动,脏活累活由吕雉来做;第四步是刘邦出面,对韩信的死表示惊讶和惋惜,我刘邦是爱才惜才之人,杀死韩信并不是我的本意,借此达到震慑异姓诸侯的目的。

为什么韩信两次都不救刘邦了(不是刘邦的狭隘)(14)

韩信之死,并不是刘邦的狭隘,也不是韩信的背叛,而是一场彻头彻尾的政治谋杀。

一个人的历史,一家之言。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