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买房的八个真相(专家和年轻人吵翻了热搜)

Hi,大家吃到瓜了吗?近日份的热搜要笑死人了!专家给年轻人提建议,反被年轻人建议不要建议~

关于买房的八个真相(专家和年轻人吵翻了热搜)(1)

事情是这样的,率先登上热搜的A专家,建议年轻人不要掏空“六个钱包”去买房

关于买房的八个真相(专家和年轻人吵翻了热搜)(2)

而B专家同步分析称,买房比租房更划算

两条相互矛盾的建议同时挂在热搜上,还都没说到年轻人的心坎里。于是,一向不喜欢被建议的年轻人怒了,自己创了个“建议专家不要建议”的话题顶上热搜。

三条热搜相映成趣,好不热闹。好吧,在下元芳,作为勉强还算年轻的年轻人,也有一点建议,不知道当不当讲?(我不管,我偏要讲)

关于买房的八个真相(专家和年轻人吵翻了热搜)(3)

01.栖身之处与心安之地

要我说,这一波年轻人向专家撒的气,有一半是从房东和中介身上来的。

大城市的房屋租赁,多被处于霸主地位的大中介把持。他们不仅房租溢价、收120%月租为服务费,而且次年续租不仅要再收服务费,房租还必、定、会、涨!

工资不见得年年涨,房租倒是涨得欢。

如果我们不舍得租大中介房源,又会陷入被黑中介和不靠谱房东收割的危险中。各种理由的克扣押金、突然毁约、暴力清退、奇葩室友......总有一个坑在等着我们。

没卷过铺盖仓促搬家的年轻人,不足以谈漂泊。

不仅如此,一旦年轻人开始谈婚论嫁,买房就更成为一种刚需。在现实的围城之下,我们急于买房安家,何错之有?

唯一的争议在于,面对高昂的房价,我们是否该掏空三代人的钱包,自己再背上贷款去供房。从理性的角度说,整个家庭高负债运转,确实危机四伏。

试想,掏空6个钱包,意味着整个大家庭的积蓄清零,年轻一代再背上贷款,即是整个家庭在高负债运转。想要转得动,必须同时满足以下条件:

1.双方家庭的老人不生病、不出意外,不需要大额医药费与护理费;

2.夫妻双方的收入持续“稳中向好”,不病倒、不出事、不被裁,不降薪;

单论这两个条件也还好,可怕的是房贷一背,就是二三十年。这是三分之一个人生啊,谁又敢保证呢?

当我们身后是一个积蓄少、负债高的家庭,有了房子,就能有安全感吗。栖身之处已有,心安之地何在?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关于买房的八个真相(专家和年轻人吵翻了热搜)(4)

02.负债买房与四面楚歌

咱们大多数年轻人,既没法跟房地产商议价,也难以跟世俗观念抗衡,所以只能思考一下,怎样做既能买上房,又能维持家庭的财务安全。

我的建议是:先买好全家的保险,再去负债买房。别急着骂“建议你也不要建议”,反正都看到这儿了,且先听听我的道理。

首先,让我们来分析下,家庭在高负债运转期间,必须要躲过哪些风险:

关于买房的八个真相(专家和年轻人吵翻了热搜)(5)

1.夫/妻收入下降

房贷要还二三十年,但当今职场的保鲜期却远没那么久。在很多行业中,只有25岁-35岁是事业黄金期,35岁一过,则荣辱难测。所以咱们在事业顺风时,也不要轻易产生“一直会如此”的幻觉,需多看看身边的同行,35岁、45岁以上的同事占比多少,再想想咱们的房贷又要还到多少岁。

十年后的我们,房贷依然要还、孩子依然要养、父母也到了需要照护的阶段,一旦事业滑坡,必将长期入不敷出。

关于买房的八个真相(专家和年轻人吵翻了热搜)(6)

2.夫/妻患大病或出大意外

在还贷期间,最最可怕的事情,是经济支柱遭遇癌症或者车祸等变故,它造成的财务灾难是一套组合拳:

医疗及护理费用——计划外大额支出;

疗养期无法工作——收入阶段性大幅下降;

如果最终不治身亡——收入永久大幅下降;

对于一个高负债运转的家庭来说,沾上哪一条都会如坠深渊,这些风险不得不防。

关于买房的八个真相(专家和年轻人吵翻了热搜)(7)

今年2月的字节跳动员工猝死事件

3.老人患大病/出大意外

现在买房结婚的年轻人,大多是独生子女,将来至少有4个老人需要我们全权负责。爸妈的年龄越大,健康风险越高,而且随着身体机能的下降,遭遇意外的风险也会变高,老人摔上一跤,就很可能造成不可逆的损伤。

一旦发生不幸事件,首先会造成计划外大额支出,其次可能涉及到长期的护理支出,若是子女亲身照顾,同样也会产生相应的收入损失。

“不敢穷,不敢病,不敢死,因为我是独生子。”父母永远是独生子女最甜蜜的软肋,也是财务安全里最不确定的一环。

关于买房的八个真相(专家和年轻人吵翻了热搜)(8)

《独生子》 张审军摄影作品

关于买房的八个真相(专家和年轻人吵翻了热搜)(9)

03.高危之旅与霸王铠甲

你看,买房的人生堪比取经,躲过九九八十一难,方能修成正果。如何确保躲过呢?交给运气肯定不靠谱,转移风险,还得靠保险:

关于买房的八个真相(专家和年轻人吵翻了热搜)(10)

1.增额终身寿险,缓解长期入不敷出的困境

增额终身寿虽是寿险,却是一个存钱理财的好工具:它不存在亏损风险,在绝对安全的前提下,把长期收益做到了相对高的水平,同时又提供了一定的灵活度。

当我们处于事业上升期时,额外攒出一些钱,放到增额终身寿险里去安全增值。十几年后,即便事业中招了抛物线的命运,开启下坡路,我们也可以通过退保或者部分退保的方式,将保险中的钱变现取回——顺风时播种,逆境中秋收,从而缓冲收入下降的震荡,起到平滑现金流的作用。

2.医疗险,解决计划外大额支出的重压

疾病风险很常见,一旦我们要面对高额的医疗账单,家庭固有的积蓄早就交进了首付,平日的收入又如流水般还进了银行。一面是急需花钱买命,一面是杯水车薪的余额,局面必将十分危急。哪怕是去卖房,不将价格打个“骨折”,哪能快速出手?

所以,专门为此种风险而生的医疗险,才是最物美价廉的好工具。无论是疾病还是意外造成的医疗支出,都可以触发医疗险的赔付,让它为我们报销掉这笔计划外大额支出。

3.定期寿险,解决收入永久下降的极端风险

当我们将人身风险推演到极端,那就是家庭的经济支柱故去,家庭收入不可逆的断崖下降,所有至亲都要承受心理和经济上的双重苦难,连栖身之所也难以保全。

所以定期寿险是极端风险的防患未然,我们可以利用它廉价的特性将保额拉高,先覆盖掉房贷,再考虑到子女的养育和父母的赡养费用,为至亲提供一个强有力的“备用”经济支柱。

4.意外险,解决收入永久下降的两种风险

意外是仅次于疾病的常见风险,严重意外带来的风险,不仅有身故,还有伤残。

残疾,是最漫长的磨难。对于家庭的财务状况来说,经济支柱发生残疾,一方面是收入损失,即便能够再就业,收入大概率会严重下降。另一方面还要考虑护理支出,无论是老人还是年轻人,都会存在残疾护理的风险。

对于这种风险,意外险是最好的盾牌,既能提供意外身故赔付,又能给出意外伤残保障,而且300元左右就能换取100万保额,对还贷族的钱包非常友好。

5.重疾险,照亮收入阶段性下降的至暗岁月

严重的重大疾病也是同理,仅解决医疗支出的风险还不够,还要考虑疗养期间无法工作所带来的损失、伴侣或护工的照护成本。

重疾险能为病倒的经济支柱,克隆出一个依然能赚钱的自己——我们将重疾保额与3-5年的年收入拉齐,不幸罹患重疾时,有足够的赔偿金去应对房贷,我们才能安心疗养,度过至暗岁月。

你看,高负债运转的家庭,危险指数堪比走钢丝,但所有的财务风险可以总结为4类,通过5种保险即可平稳化解。

所以,我们可以开启这段长达二三十年的“高危之旅”,但一定要先买好保险,为自己与至亲披上铠甲。

以上就是我很成熟的一点建议,建议不想要专家建议的你,听听我的建议。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