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中的挽联(3副情真意切的挽联)

对联俗称对对子,是传统文化的瑰宝,深受老百姓的喜爱。历史上流传着大量好对联,值得后人细细品读。

挽联是对联的一个重要题材,也是对联的一个重要实用功能。所以,历史上流传着大量的挽联。

我是真游泳的猫,一个对联达人。大家一定要动动手指,关注我呀。

今天我和大家一起细品3副情真意切的挽联,对仗工整,文采过人,令人感触良多!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不错,一定要关注我,点赞我,谢谢热心的朋友们。

第1副对联:事业本寻常,胜固欣然,败亦可喜;文章久零落,人皆欲杀,我独怜才。

大才子梁启超去世后,才子杨度为梁启超写下了这副挽联,情真意切,堪称精品。

这副对联采用的是“自对”的规则,也就是说“胜固欣然”与“败亦可喜”对仗,“人皆欲杀”与“我独怜才”对仗。

“胜固欣然,败亦可喜”出自苏轼的《观棋》,“人皆欲杀,我独怜才”出自杜甫的《不见》:“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

所谓生离死别,好的挽联要注重真情实感,还要把死者一生经历与对联作者的悲伤熔铸于数十字中,难度非常大。

像杨度这副挽联,就体现出了很深的造诣。杨度与梁启超一度交往密切,在东京时期来往频繁。杨度的名著《湖南少年歌》就是在梁启超的《新民丛报》发表的。

对联中的挽联(3副情真意切的挽联)(1)

但是后来,杨度与梁启超因为立场的原因而分道扬镳,后来交情渐渐淡去。

可是当梁启超的死讯传来,杨度还是为梁启超写下了这副挽联。回首前尘往事,面对死去的故人,杨度对梁启超实在有太多的话要说了。

所以,我们看上联,说的是梁启超在朝堂上的努力,认为梁启超的一生已经超越了胜败本身,不管胜败,都已经足够在历史上留名了。那些建功立业的人,也未必比得上梁启超。

下联则是高度赞扬了梁启超在文学上的才华,认为梁启超死后,文坛更少一位杰出人物,更加“零落不堪”了。

事实上,杨度本身有许许多多的话要说,但是许多话又不太适合说出口,毕竟他和梁启超已经不太来往了。

所以,杨度的挽联说到这个程度,算是恰到好处,妙不可言了。

对联中的挽联(3副情真意切的挽联)(2)

第2副对联:不幸周郎竟短命;早知李靖是英雄。

名将蔡锷死后,与蔡锷交情很深的小凤仙送上了这副挽联。

有人说,挽联是小凤仙请对联高手写的,但这并不妨碍挽联背后的人物魅力,因为挽联本身的着眼点就在于小凤仙与蔡锷的生死情缘。

对联中的挽联(3副情真意切的挽联)(3)

上联把小凤仙比喻成小乔,把蔡锷比喻成三国时期的名将周瑜。周瑜才华盖世,在赤壁之战中建立了大功,可惜过早去世,让小乔守寡。

小凤仙如今的情境和小乔比较接近,挽联巧妙借用古人来说小凤仙,含蓄而又贴切,实在巧妙。

同时呢,上联既称赞蔡锷的杰出才华,“不幸”两字也表达了小凤仙对蔡锷早早去世的痛惜。

下联把蔡锷比喻成对国家有大功的李靖,因为蔡锷的护国运动同样有着大功。

对联中的挽联(3副情真意切的挽联)(4)

小凤仙则被认为是“慧眼识英雄”的“红拂女”,在蔡锷没有建功立业前就倾心于蔡锷,点出小凤仙与蔡锷之间的风流美谈。

整个挽联含蓄而典雅,照应到蔡锷与小凤仙的方方面面,可谓挽联的典范之作了。

对联中的挽联(3副情真意切的挽联)(5)

第3副对联:不妨姑说梦中梦;自笑已成身外身。

这个对联是清代学者俞樾给自己写的挽联。一般来说,挽联都是别人送给死者,但是古代有许多人快到寿终正寝的时候,即将过世,回首一生,在活着的时候给自己写下了挽联。

俞樾著作等身,一生荣耀,所以他给自己的挽联,并没有太多牢骚,也没有太多烦恼。

当然,俞樾本身已经取得了太多的成绩,他知道他死后,别人自然会夸奖他,所以俞樾写给自己的挽联也没有提到自己的成绩。

相反,这副挽联更多是具有一种哲思与禅味,体现的是俞樾面对死亡的从容与淡然。

对联中的挽联(3副情真意切的挽联)(6)

《逸老堂诗话》言:“似僧有发,似俗无尘,作梦中梦,见身外身。”

所谓“梦中梦”,佛家言“一切如梦幻泡影”,庄子说“蝴蝶一梦”,不知道究竟哪个状态才是清醒,哪个状态才是梦中,梦中梦三个字,已有无限情意。

所谓“身外身”,也是佛家之语,体现一种脱离肉身的全新“感悟”。

顺便一提,在《小窗幽记》中,也有类似的描述,可以供读者感悟:“听静夜之钟声,唤醒梦中之梦;观澄潭之月影,窥见身外之身。”

大家对这些对联如何看待呢?大家还知道哪些精彩对联呢?欢迎留言分享哦。

喜欢文章的朋友,一定要赞赏、收藏和转发我的文章!这对我很重要。我是真游泳的猫,再次感谢大家!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